语文教学中暗示教学法

更新时间:2024-02-08 点赞:32876 浏览:15533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心理学以为,暗示就是在无对抗的条件下,用蕴藉、间接的策略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使其接受某种观点、意见,或按一定的方式活动。本世纪60年代,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格里戈里·洛扎诺夫将暗示法引入教育探讨领域,创立了“暗示教学法”。其基本原理就是运用暗示手段开发学生个体的心理潜能,特别是无意识潜能,使学生在身心放松的状态中学习知识,进展思维,增强学生的感知力、想象力、创造力,达到快速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暗示教学法目前在我国还难以大面积推广、实行,但是它的一些基本原理是完全可以渗透到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去的,可以相信,暗示教学法对推动教学论文我们的教学革新教学论文,完善我们的教学过程,丰富我们的教学论述是很有作用的。

一、情境暗示

教学中的情境暗示,就是指通过营造某种场景、氛围来感染学生,使学生在潜意识的作用下自觉地投入学习,主动地介入活动。在语文教学中,假如能有意识地运用场景、氛围等环境条件来强化暗示刺激,就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我在教授《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诗时,特意穿上三十年代的衣饰,一上讲台,学生就感觉有些异样,教室里出现了小小的骚动。当一组组精心设计的幻灯片播放的时候,当低沉舒缓的音乐响起的时候,老师深情并茂的朗诵,以至潸然泪下的演绎,把学生带到一种或怀念、或温情、或无奈、或愤怒、或忏悔……的情感体验中,先前的好奇、困惑一扫而空,灵魂得到洗礼,情感得到升华。

二、体态暗示

所谓体态暗示,就是教师用体态语言(即眼神、表情、姿势、动作和间隔等非言语行为)对学生加以暗示。体态暗示手段在以语言文字为主的课堂言语交际中具有特殊的适用性和实用性,能起到感染、传递、调控、激励等多方面的作用,往往教师的一个激励的眼神,一个有意或无意的抚摩,就能使某个学生或者整个班集体产生某种微妙的心理变化,形成某种心理状态,因而能有效地提高课堂言语交际的效果。
首先,教师的教态是教师品格修养、学识水平、风度气质的外在综合体现,每时每刻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凡是优秀的教师,没有一个不是十分注重“身教”的。他们亲切自然的教态,极富吸引力。他们脸上带着和蔼的微笑,眼中饱含激励的目光,无时不无声地向学生传递着师爱的信息,使学生如坐春风,心旷神怡,因而课堂气氛一定是愉悦而和谐的,学生对语文课也一定会布满浓厚的兴趣。
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恰当地运用体态暗示的艺术手段,可以巧妙地表达出“弦外之音”,取得“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我在上《孔乙己》时,文章的讲解和课堂时间都接近尾声时,我用悲凉而布满同情的语调说道:“孔乙己最后一次离开咸亨酒店时,不是用脚,而是用一双满是污泥的手‘走’出去的,他走了,走了,永远地走出了生活的舞台……”与此同时,教师边讲边拿起板擦,缓慢而又沉重地把黑板上“孔乙己”这个赫然醒目的课题连同其它板书全部擦去,只留下了一片空缺。这个擦的动作及留下的一片空缺,包含着多少潜台词!让学生久久地思索,慢慢地体味……

三、“旁逸”暗示

所谓“旁逸”,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故意以课文的字词句篇中跳脱开去,自然地引入带隐喻性质的事例、资料或自身的生活经验等,看似节外生枝的闲聊,实为旁敲侧击的暗示,终极使学生心领神会,恍然大悟,效果比“昭示”更好。
如我在上《过万重山漫想》这课时,故意以闲谈的口气,娓娓动听地叙述自己游览三峡的体验,谈轮船在暮色中航行的艰难,谈迷雾锁江轮船抛锚时旅客的焦虑,谈船过暗礁险滩的惊险场面,谈江鸥在明丽的水面翱翔的和平景象……在不动声色中有意识地扣住《过万重山漫想》的寓意和主题,而学生则完全处在无意识的心理状态下听老师的讲述。接着我让学生浅析课文的寓意,学生大多能很快地作出恰当的回答。

四、“谬夸”暗示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明白道理,有时可以借助反向刺激物的暗示,使学生产生相反的心理和行为反应,起到正面启发所不能起到的作用。
我发现一学生把抄袭来的作文交来,我心里有数却和蔼地说:“这篇文章写得多好哇!真想不到你的作文进步得这么快,看来你一定下了不少功夫吧。是呀,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而我小时候就不懂得这个道理,写作文光想抄别人的,结果考试时题目一变就不会写了。以此以后我再看‘作文选’时,就不再抄别人的内容,而是学习别人的写法,自己独立仿写,作文就慢慢地进步了。你是不是也这样做的呢?”听到这里,学生惭愧地低下了头,小声说:“老师,我错了,我拿回去重写好吗?”事后,学生主动地重写了作文,并以此坚持练笔,作文果然有明显的进步。在此,我对抄袭的学生没有一句简单粗暴的批评指责,而是心平气和循循善诱,既暗示抄袭的危害,又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既巧妙地教给了正确策略,又鼓励学生建立起自信心,这是运用装糊涂谬夸暗示法的一个成功经验。
有很多成功人士,在谈到自己的学生时代时,都记得某个老师有意或无意的暗示,而这种暗示又形成强大的动力,鼓舞着他们向成功奋力拼搏。语文老师应借助独特的学科上风,既教书又育人。
刘菊荣,女,教师,现任职武汉市财政学校。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