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爱国情感培养

更新时间:2024-01-18 点赞:15341 浏览:684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语文教学中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能够拨动学生的心弦,一篇篇脍炙人口的诗词华章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这对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情感有着重要的作用。爱国情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用爱国情感开启学生心灵的门扉是语文教学责无旁贷的使命,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呢?
首先,教者必须站在文化的平台上,弘扬中国文化精神,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语言本身是一种工具,但同时它又是一种文化。一种语言是——种文化的承载体,对于培育民族精神,孕育民族情结,发扬民族文化有极强的凝聚作用。阅读教学时教师应把与文章有关的背景、故事等先给学生讲清楚,让学生明确事物的内涵和作用,丰富学生的熟悉,达到以理、情理交融的境界,例如《秦风·无衣》这篇课文来说,应在学生诵读之后引导学生了解时代背景,让学生明确这是秦国人民抗击西戎入侵的战歌。这首诗用“岂日无衣”疑问句式陡起,暗示军情紧急,时不我待。诗中接着用“修我戈矛”、“修我矛戟”、“修我甲兵”体现战迁:们同心协力对敌的情景和爱国情感及大无畏精神。这种爱国情感是大敌当前进发出来的,而且是牢不可摧的。这正是这首诗主题之所在。之后让学生以“你对喜欢的爱国歌曲浅析”为话题讨论。这样便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充分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感。
不仅仅是诗歌中体现了这种爱国情感,在文学史上,很多杰㈩的诗人、文学家无不关怀着社会、国家和天下。众所周知,屈原,曹操、曹植、李白、杜甫、白居易、陆游、辛弃疾等人一生积极人世,写出了很多体现拯救世民之志的诗词。如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艰”、“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体现诗人忧国忧民虽死无悔的情怀。无独占偶,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还有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都是这种爱国情感的体现。在中国文化史上,假如没有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也许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今天。每当天下大乱之际,每当外族入侵之时,以天下为己任的厂人志士便挺身而出,与人民群众一道浴血奋战。终极使我们的民族转危为安,化险为夷。可以说“以天下为已任”的精神,数千年来一直是引导人们向上的精神气力。所以教者要将文本中的这种精神和为之执著奋斗的传统传递给学生,以而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其次,在语文教学中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寓教于乐,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树立爱国情怀。实施寓教于乐的原则,在于创造学生欢快、感兴趣的情绪等气氛,让学生高兴奋兴地学.饶有兴趣地学。这时学生的留意力会保持高度的集中和长时间的稳定,观察、记忆和思维活动也会朝着教学需要和方向积极展开,出现全身心投入的热情和克服学习中出现各种困难的勇气。例如在讲授姚鼐的《登泰山记》时,我先在网上找到泰山的一些风景画面,然后配上音乐,在课起始时给予播放,让学生感受泰山的高峻挺拔,巍峨壮观,以而激起对祖国的大好河山的热爱,然后在诵读过后找到写景优美段落。针对“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中的“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师生展开讨论浅析c这是初登山顶时刹那间的感受,作者不说冰雪覆盖青山,却说青山背负着雪,用语新奇,传神。进而说苍山上的雪像烛炬一样照着天南,形象生动地绘出了积雪的光彩。“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这是在山顶上远望和俯视所得的画面。作者纵目远眺,夕阳照耀着泰安城,汶水、徂徕似乎飘带一般。然后再播放有关画面,学生如同身临其境,他们就会荡起想像的浪花,自然而然地想到祖国山河如画,便会在心中激起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最后,作文教学也是培养学生爱国情感的有效策略。一方面要让学生关注生活中古今中外的爱国事例,并能在写作中注入自己的真实感受,达到以情动人的目的。另一方面,更要珍惜课内的作文前指导,要向学生明确指出写作时思想必须健康。古往今来,大凡能千古传诵的优秀文章,大都有着健康向上的思想倾向: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人性磨砺,关注亲情等。由于只有这样才能教育人,鼓舞人,使人得到美感享受并能抵制错误、消极、低俗的思想。为此,我们通过办刊物的形式汇集学生随笔、作文中好的习作,稍加批改,每半月刊一期,给学生传阅。一方面可以让其他的同学学习.一方面还可以鼓励小作者继续努力,增加他们的写作兴趣。
(作者单位:讷河市拉哈1中)
编辑/李宝作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