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

更新时间:2024-03-14 点赞:4795 浏览:1647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移情,善于创造情境,这是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学要获得预期的效果,引入情感因素极为重要。成功的教学往往是布满情趣的教学。没有情感的教学是缺少灵性的教学:没有感情激励的教学,是苍白空洞的教学。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情感教育;朗读
语文教学是一种包含着丰富情感活动的知识传授和能力练习过程,师生之间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同时还伴随着心灵的接触。情感的交流,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具有不可多得的先天性上风。语文教材本身颇具情感性,它文质兼美,形神俱佳。贮藏着大量的情感因素,这里有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忠,对事业的追求,对信念的执着;这里有赤子之心,莫逆之交,男女之情,手足之谊;这里有拍案百起的愤怒,天地动容的悲壮,催人泪下的凄切,细雨霏霏的妻婉……它为语文教师进行情感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是其他学科所难以企及的。教师要发掘课文中蕴藏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在学习中如沐春风,身临其境。与作品中的人物同休戚,共哀乐,爱其所爱,憎其所憎,沉醉其中,乃至达到忘我的境界。因此,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灵魂,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极为重视情感教育的作用,他的一般进展论述将情感教育置于明显的位置,夸大情感是学生学习的内部诱因。他说:“为了在教学上取得设想效果,单是指导学生的脑力活动是不够的。还必须让他树立起掌握知识的志向。即创造学习的诱因”,“学生的学习活动与情绪意志有关。其深刻的根源在于学生的各种精神需要”。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说:“儿童是个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支配,强迫是违反心理学原则的,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须由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一个学生假如具有积极的情感,就会体现出乐观的情绪、良好的心境、饱满的热情、忘我的痴情等等,有助于增强对学科学习的思维灵活性与灵敏性,就能顽强地思索、大胆地探讨,以而提高思维效率,形成较强的能力;相反,情感消极就会产生悲观情绪、烦乱的心境、冷漠的态度,就会阻碍思维的顺利展开,降低思维的积极性,削弱思维的效率。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注重情感教学,用教师浓郁的情感感染学生,引起他们情感的共鸣,激发起学生高昂的学习情绪,来获取教学的最佳效果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如何进行情感教育呢?

一、课文朗读先声夺人。引导学生领受情感美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能把优秀作品的语言和自己的语言相互沟通、融合渗透,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和感染,达到先声夺人、以情感人的目的。朗读过程实际上也是学生进行再创造的过程,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品味其情调。明确其情理,激扬其情怀。

二、充分挖掘教材中内蕴的情感因素,动之以情。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

情感是作品的生命,“情者文之径”。“夫缀文者情动而辞
发、观文者披文以人情。”(刘勰《文心雕龙》)凡是感人的作品中
都渗透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法国文学家狄德罗说过:“没有情感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可能感动人心。”那些脍炙人口的名篇所以能使人爱读或流传不衰,不仅因其语言文字美,更重要的是文中渗透着作者炽热的情感。教师要深刻剖析作品进入角色,理解教材中所传送的“情”和“意”,把握情感脉络,展开想象,唤起联想,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如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是以父亲的“背影”作为艺术抒怀的“泉口”由远而近,铺陈叙事,字字句句融注父子之间的爱,其字真意切,袒露出感情的真挚美。针对这篇文章,直接导人“背影”则不如披情而入,执教时,教师可先用一段富有启发性的导语让学生感受到父母子女之间真挚的爱;然后接着启发:“我们的父母,一举一动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记忆,那么大家想一想,你最难忘的是什么呢?”一句话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有的同学说是父亲严历的目光,有的同学说是父亲操劳的白发……继而教师点拨:作者朱自清最不能忘记的是父亲的背影。那是父子在车站分别之际,父亲为儿子买橘子爬月台时的背影。”接下来,引导学生细致地浅析父亲背影的外形。品析动作的描写:“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他用两手攀着看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并且富有深情地触发学生。“背影”是父亲饱经忧患、半生潦倒的印迹,是父子惜别后最后留给儿子的深切印象,朴素的语句中脉脉地流淌着浓厚的父子真情。又怎能不令作者流泪。令读者心泣呢?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教材中表达的情感潜移默化地传给学生,使学生在获得充分的美感享受同时,让其“沁人心脾”,以而不知不觉地受到熏染陶冶。

三、教师要善于移情。创设情境

适宜的情境可以唤起相应的情感,在教学中教师要运用生动、形象、亲切感人的语言,将课文中的人和事、景和物、情和意传递给学生,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唤起想象,把学生引入情境之中,产生感情共鸣,以达到陶冶情操,完善性格,塑造心灵的目的。如《驿路犁花》,教师应引导学生明悟主人公以梨花命名,人物描写又多以洁白无暇、馨香四溢的梨花衬托。将景物美、人物美、心灵美和谐统一于梨花之中,照映托射出雷锋精神处处开花、代代相传的主旨。以而领会作者那份由衷的赞美之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中把情感移进去,与作品的情感、作者的情怀、教师的感受融为一体,产生感情共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移情,创设情境是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
总之。语文教学要获得预期的效果。引人情感因素极为重要。教师要牢牢把握作者、作品的情感。进行理性的思索、浅析,创造性地加入自身的理解,建立起多媒体的综合情境,把学生带人强烈的情感环境,充分发挥“情感”这一独特资源,化情感为动力,使学生的学习、活动都呈现出兴致勃勃、热情洋溢的劲头。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