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人文性建构探讨

更新时间:2024-03-16 点赞:17859 浏览:8105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语文学科性质的定位联系到语文教学的大局和教学的方向,甚至联系到所培养人才的素质乃至国计民生的大事,它的重要量是不言而喻的。建国以来,我们在语文学科的定位上走着一条曲折、反复、进展的道路:1956年的语文教学大纲夸大的是思想性,摒弃的是工具性;1963年的教学大纲夸大的是工具性,摒弃的是思想性;1978年的教学大纲夸大思想性兼顾工具性;2000年的教学大纲夸大工具性兼顾人文性。《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人文性”,夸大语文教学应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熏陶感染。这是语文学科性质定位的一大奔腾,它将极大地转变语文教学的方向,转变语文教学者的思想观念,推动教学论文语文教学在新世纪的革新教学论文中不断进展。
【关键词】人文性语文进展方向
人文性是语文学科最重要的特点之一,也是完善语文学科教学方向的一个重要方面,更是提高学生自身素质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因素。
语文学科包含着语言学与文学,建国以后,我们国家在确立语文科目之初就规定“语文科的教学包括语言和文学的教学”并且认定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社会斗争和进展的工具”:“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运用语言的最好范例”。因此,语文学科除了交流思想外,还承担着传承文明的重任(“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文精神的主要载体。古今中外文学典籍,不但详尽描述时代人情风采,而且记录时代人文思想。一个“家”字,告诉我们先人凡家必养豕,有豕方为家的社会现象。苏轼词中“小轩窗,正打扮”的“轩”字,实在是引自《左传?闵公二年》载的“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者”中的“轩”,它原指一种前顶较高而有幄幕的车子,供大夫以上乘坐,后来这种车子的形状被引入建筑艺术中,将有窗槛的长廊或小室称之为轩。苏词中的“小轩窗”是指小室的窗前。虽寥寥数语,却蕴含古建筑知识。孔子的“仁政”;老子的“无为”;韩非子的“法制”,无不是文学典籍所传承的文化思想。契诃夫的《变色龙》,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马克?土温的《竞选州长》也都生动地刻画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的人际联系。
几十年来,语文的教学一直在夸大工具性与思想性,课堂上不指导学生学习,不给学生足够的读书时间,而是让学生嚼老师嚼过的馍,往往忽视了学生个体的独特感受,体和谐的进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工具性关注的往往是人的理性、认知与过程;人文性关注的往往是人的非理性、情感与动机。因此,夸大工具性忽视人文性或夸大人文性忽视工具性的课堂教学,都将会造成人的片面的畸形进展。“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可以理解为理性与非理性,认知与情感,过程与动机的有机结合,它们的协力是学生素质全面进展的源泉。《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浅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夸大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必将极大地完善语文的教学,推动教学论文体和谐的进展。
德国最重要的有着主义哲学家卡尔·雅思贝尔斯指出:“要成为人,须靠语言的传承方能达到,由于精神遗产只有通过语言才能传给我们。”可见学生自身要成为一个有才有德、有所贡献的人,就必须学习人类的“精神遗产”。因此夸大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是学生自身素质提高的需要。期末温习有这么一题现代文阅读,文章讲的是一对老夫妻生活窘迫、困苦不堪且百病缠身,他们在村头的宣传栏上贴出了寻儿启迪,大意是儿子极爱养狗,凡见有名贵之狗必能寻见其儿,万望乡邻鼎立相助。然而他们那腰缠万贯的儿子却也因丢失了终日相伴的爱狗茶饭不思贴出告示,谁能寻回爱狗,定当重谢!不日,有村民亦出告示说,此等寻找,世间多矣,哀末能助!问:假如你是文中的儿子,你过得爽吗?稍加统计,两班百多学生,回答“爽”的占了十之。问其故?曰:“有钱何能不爽!”这种现象不正说明了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过分偏重“工具性”而带来“人文性”的严重匮乏吗?缺乏人文熏陶感染的学生,在他们的眼里钱是至高无上的,连双亲都比不上狗了。因此,只有充分肯定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真正重视人文教学,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天生为一个有才有德的真正的“人”。
人文性的建构已成为语文教育者的共鸣,大家都在致力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力求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领悟,然而,这又是一个多么漫长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开展“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介入评价”的多元评价机制。新评价机制给教育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它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进展的新理念,注重学生、教师的多元进展,为人文性的建构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内部因素的解决还有待与外部环境的改善。教师不能为学校创造高分数,学校必然满足不了家长对子女望子成龙的期待,完成不了政府职能部分对学校升学率、高分率、名牌率的期望。政府职能部分与社会怎样评价学校,学校就会怎样评价教师。评价观念不转变,再好的评价机制也会受到制约,一线教师也就不敢放松应试教育这根救命稻草,考试分数依然是大家的命根子,一切为了学生的进展就成了一句真实的空话,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建构必将依旧无影无踪。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