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美育

更新时间:2024-03-14 点赞:3450 浏览:112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美育是通过艺术美、自然美、生活美来教育学生,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推动教学论文他们的思想和品德、智力与身心健康进展,成为社会有用的人。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推动教学论文德、智、体、美的和谐进展。”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除了在德育、智育等方面培养学生之外,还应加强对学生的美育培养。

一、美育寓于语文教学的可行性

1.语文教材是实施美育的媒介

初中语文教材的语言具有生动性、形象性的特点,既简洁生动又富于诗意,朗朗上口,为美育提供了必要条件。语文中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自然、社会生活、人生理想的描述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对学生进行真善美的教育。学生在学习中通过对艺术形象的感知,以而产生愉悦的审美倾向。

2.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为美育提供了广阔的场所

大自然是美育取之不竭的源泉,大自然中的多种景象,巍巍青山,滔滔江水,日出日落,潮涨潮落等,无不激起学生美德情感体验,内心萌发出对大自然的由衷热爱、赞美之情,以而产生强烈的创作。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学生在社会实践入生活:如参观博物馆和名胜古迹后,心中产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赞美之情;参加完集体劳动后,产生劳动最光荣的思想感情。

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的途径

1.加强朗读练习,挖掘文学语言之美

初中语文中优秀的文学作品的语言无论是记叙、议论、抒怀,以美学角度来看都是经得起推敲的美的语言。如杨朔的《荔枝蜜》在叙述了自己对蜜蜂感情变化过程后,有这样的一段话:“我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有多么高尚啊!”这些语言既有诗的韵味,又有哲理的闪光,是那样的美,不是靠华丽的词藻而是靠蕴含的哲理,蜜蜂是“渺小的”又是“高尚的”,“渺小”和“高尚”的对立统

一、不正可以启迪我们每一个人对自身价值的思索吗?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加强朗读练习,使学生感受到文学语言之美,如《天子的新装》等童话作品可采用角色分配来朗读,使学生懂得文章所说明的道理,对学生进行真善美的教育;《春》等优美的散文,可以通过配乐朗读,通过精读赏读,反复推敲,仔细玩味,以感受文学语言之美;古诗文的教学,更需要学生反复诵读,在读中领悟文章的思想内涵,感受我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和熏陶。

2.利用现代媒体挖掘艺术形象之美,以而使学生获得美感体验

现代媒体的使用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它可以增强学生感知的形象性、直观性,同时通过学生的视觉感应产生强烈的审美倾向。如教学《祥林嫂》就可以运用幻灯片或电脑将祥林嫂三次不同的肖像特点用镜头组合的方式进行展示,调动学生不同的感觉器官,去浅析比较,以而深刻感受封建礼教对人性的迫害。

3.创设审美情境,促发学生的想象,以而使学生获得审美体验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穷的,它能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社会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想象,以而使学生获得审美教育。如我在讲授《七根火柴》时,先容背景时我选用故事片《万水千山》中过雪山草地的画面,同时配大型音乐舞蹈史诗《长征组歌》中的过雪山草地的背景音乐及诗歌朗诵,创设了一个崭新的语文教学审美时空,仿佛把学生带入了那白雪皑皑的雪山和那遍地泥泞的草地,使学生想象无名战士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用生命保存七根火柴的情景,以而使无名战士的形象熠熠生辉,更好地升华了文章主题,使学生受到美德教育。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情境,推动教学论文学生想象,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美的情感体验,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4.通过比较、比较的策略培养学生的美育,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诗歌,通过诗歌之间的比较,使学生感知诗歌所揭示的美育内容。如学习台湾诗人余光中和席慕蓉的著名诗篇《乡愁》,可以把两首诗歌合在一起比较阅读。余光中的《乡愁》,有如音乐优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是海外游子深情而美丽的恋歌。诗人用四个单纯而又内涵丰富的形象来比喻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和现在的乡愁,一方面浓缩和凝聚了广大的时空,另一方面又延绵了无尽的乡思,寄寓了绵绵悠长的乡思和对祖国统一的美好期望。而席慕蓉的《乡愁》中具有“美好的温柔”与情感上的细腻,“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体现作者与故乡离别后,对故乡深深思念,诗中虽无“泪”“悲”等字,却流露出作者内心的悲哀与思念。通过比较学生对于两篇《乡愁》不同的美了然于心。
(作者单位:浙江省永嘉县城关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