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课程高中语文教学人文性

更新时间:2024-01-12 点赞:5853 浏览:2076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本文试对新课程下的高中语文人文性教学作探析,旨在阐述该教学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作用。新课程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体现在对文本深刻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鼓励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增强情感体验,积累丰富的文化知识内涵。教师应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挖掘文本中的人文内涵,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审美价值观。
关键词:高中语文人文性教学对策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告诉我们:“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很强的实践性。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地挖掘教材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教人以智,育人以德,把培养真正作用上的人作为教育的重要目标,而这一目标的实现有赖于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自觉地践行。

1.要及时捕捉时势热门中与教材密切相关的人文信息

有人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那么语文教师就要在生活中随时捕捉有利于课堂教学的诸多信息。在新的教育形势下,以“春蚕”、“烛炬”自喻的一味输出的教师形象已经不适应时代的需求,教师应该是性能良好的“充电器”,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接受新鲜的信息,时时给自己“充电”,才能源源不断地放出电能,供给学生有效的知识能量。笔者曾经听了一节题为《剃光头发微》的语文示范课,教者就灵活运用了当天的《中国青年报》上刊登的关于海口监狱出台的一项人性化措施,“不再强行让罪犯剃光头”这一材料。这说明教者很注重收集教学的最新信息,是教学的有心人。而实践人文精神的条件是对人的尊重,所选的材料正反映了在新的时代国家对罪犯的人文关怀。这则材料既符合时代的节拍,又和文章内容相契合,同时教者的这种做法也为学生做了一个很好的关注时势、收集信息的示范。学生也被他的这种精神所感动。我想,假如他能长期坚持下去,就能让学生自觉地养成关心社会、关注人生的好习惯。

2.要积极引导学生挖掘教材的人文内涵以培养探究能力

教材是推动教学论文学生进展的一个凭借,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更是教材的开发者,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的安排要简化头绪,公道取舍,突出重点,灵活扩展。例如,上面提及的《剃光头发微》这篇杂文本身是一篇富有人文精神的文章,教者就在开发教材的人文内涵上下功夫,让学生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探寻文中隐含的人文信息,引导学生捉住文中所体现的作者对弄权者的批判和理发师对乡下人的轻视这两大信息点,以而引发学生对人格同等的讨论,学生在讨论中加深了对人文精神的理解和感受,同时这种同等的教学方式本身也是人文精神的体现。这样的过程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又一次得到了锻炼,实在在教学的其它环节,教者也很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比如说让学生以提供的材料中发现不足,找出感触最深的地方,以而筛选出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再运用发散式思维对这则材料进行多方面的解读;在浅析课文内容时,让学生以理发师、剃头刀、弄权者等三个角度对课文进行纵向解读,语文思维能力也在此过程中得到了练习。

3.要充分利用文体特点在比较中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比较的策略,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便于学生正确地理解课文,提高写作水平,培养思维能力,进展智力。而把不同文体的文章进行比较,能够培养学生触类旁通的横向思维能力。教者在处理《剃光头发微》一文的教学程序时,先让学生利用提供的材料写一则短评,然后师生共同归纳短评的写法,以此练习学生的写作能力,明确短评的写作特点,这一教学程序只是拓开一笔,目的是把短评这一文体和课文作为杂文的文体特点进行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让学生在比较中很轻易地掌握杂文的写作特点,这样的教学程序设计不但练习了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而且也符合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培养语文运用能力,力责备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要求。
因此,笔者以为学生在文本解读中要学会用比较的策略浅析作品,以此感受“异曲同工”之妙处。学生只有捉住这一点才能使比较不流于浮浅、达到对作品深入理解的目的。学生也只有在比较阅读中更为真切地体验文本之精华,为培养自身的阅读拓展延伸能力奠定基础。

4.要努力创设良好情境在师生互动中实践人文精神

袁振国先生在《教育新理念》一书中指出:“教育的人文主义是以人的和谐进展为目标,夸大进展人的个性,进展人的潜能。”而现代教育中,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观,语文教学应尽可能地激发、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介入热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角色也应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推动教学论文者、组织者和引导者,为学生创设发挥主体作用的机会和情境,让布满青春活力的学生动起来,让每朵思维的火花燃烧起来,使学天生为学习的主人。课堂上要尽可能地让学生自由发表看法,畅所欲言,对学生的发言要及时加以点评和肯定,营造一种同等的氛围,使整个课堂教学在一种和谐的氛围中进行,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要同等对话、相互尊重、相互启发,要保证学生有良好的心境和愉悦的情绪。这是主体教学的重要保证。权威抑制学生,主体教学需要。缺乏的教学学生就无法进入主体状态。贯彻教学这一原则,必须做到以下三点:(1)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视学生为朋友,同等相待,态度和蔼可亲,做到“导而弗牵”,“强而不抑”;(2)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观点和思路,一起讨论,相机诱导,不搞“一言堂”;(3)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推动教学论文者,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所发现,有所收获。
总之,时代在进展,教育对象在不断变化,而教育的人文精神也在逐渐地深入人心。只有关注时代的进展,关注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的长远进展,关注学生的个性需求,关注人文精神的培植,语文课才能为学生所喜爱,语文教材才能取得成效,语文教师才能获得尊严,语文教学才能求得更好的进展空间。我们深信具有人文性的语文教学也会因此而熠熠生辉。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