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语文课堂教学四种形式

更新时间:2024-03-20 点赞:12909 浏览:5614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1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在于“情感”。一个没有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布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布满的我”,就能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教学中,笔者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等,以激发他们的阅读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境三者的交融之中。“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2给学生一个“阅读与交流的课堂”
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阅渎与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阅读课上,教师的第一要务便是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作者交流对话,以而内化课文的语言材料,涵咏其丰富内蕴,进而学会阅读。这一环节的设计,以学生对文本的初步感悟出发,精心设计“对话”的切入点,通过引领学生亲历文本,多角度、多层次地“读”和“听”,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真正对话。每次的“读”和“听”,以及“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都伴随着解读文本的有价值的思索和交流:有把握整体的“思”、有感知细节、发现细节的“思”等,让学生用自己的感受、想像、视觉去感受词语的色彩、气味,触摸文字背后的情感,聆听来自老师的、同学之间的不同的真挚见解和来自词句深处的声音。只有闪烁着思索光泽的“读”和“听”及相互交流,才能够引领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去感悟语言、培养语感、深悟情谊、进展思维,这才是有效的、厚实的语文阅读教学。
3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课堂是燃烧的动感地带,是学生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长大教育论文教育论文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像的。笔者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接触到了两组形近字,“鸟”和“乌”、“喝”和“渴”。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我让孩子们自己思索,竞得出了这样的答案:对于“乌”表示黑色,“鸟”比“乌”少了一点,是由于乌鸦全身都是黑的,以至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对于“喝、渴”的区别,学生这样说:“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须把嘴张大(形象说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由于口渴了特别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张大嘴巴,所以是三点水旁。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策略之后,接下来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得以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如在教学《墨梅》后,引领学生阅读背诵《竹石》、《马》、《青松》等十余首古诗,使学生了解到更多有关于借物言志方面的古诗,而且无形中又学习到很多古代诗歌。另外,笔者还将《安徒生童话》、《唐诗二百首》、《格林童话》等书籍推荐给他们阅读,使其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总之,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教师让学生通过“说”和“读”把感情表达出来,课堂在这样激烈的情感碰撞中才能渐入。
同时,还应该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笔者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地证实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捉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4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教学中,要逐渐培养学生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把别人的文章当“顾问”,把自己的人生当“军事”。《桂林山水》描写的是“南国风光”,如何让学生去体验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水的情感呢?通过图片、录像资料展示美丽榕树,而后引导学生把自己美丽的家乡先容给大家。孩子们满怀自豪感,饱含着对家乡无比的热爱之情赞美着……这样,孩子们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
作为一线教师,面对层出不穷的先进教育理念,如何既以实际出发、尊重教学规律,又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地做好新课程条件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培养好新世纪祖国的花朵,探讨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教学路子,是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只有本着继续与进展相统一的原则,严格遵循教学规律,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这样才能走出迷茫,融入新课程,做到与时俱进,不断革新教学论文,与新课程共同长大教育论文教育论文。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