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主体教学方式探讨

更新时间:2024-04-18 点赞:20407 浏览:9287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小学语文是基础学科,也是人文学科,修订版小语“大纲”指出:“语文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主体的实际活动,指导学生在主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但是当我们走进现实的语文课堂,仍发现学生还在回答着自己不愿回答的不足,做着自己不愿做的习题。这些不足、练习内容忽视了学生的自我需要,脱离了他们内心真实的感受、理解和情感,使极具人文价值,布满人性之美,最具趣味的语文教学变得枯燥乏味。为此,语文“课堂主体教学”方式针对传统教学中忽视乃至压抑人的个性进展这个弊端提出,并力图转变语文教学中学生被动的局面,夸大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进展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按“课堂主体教学”方式的六个环节实施教学

1.乐学新知。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具有强烈的求知。这是语文课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先决条件。教师可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特点,采用游戏、范读、出示图片、播放音乐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适时提供有关的背景材料,创设不足情境,为新知识的迅速联系作准备。
2.自读质疑。自读是培养自学能力的第一步,应始终引导学生自己去读,去思索,去领悟。学生根据目标或教师导读整体感知课文,初步熟悉文章结构,并自觉针对重点词句加以圈点批注,把握文章重点词句及相互联系,记录自学思索的初步结论。教师在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时间的同时,注重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使用工具书能力的培养,为好生提供一些加强的自学任务,为差生提供达标的辅助台阶。
3.细读研讨。在自读后,引导学生表达在自读中明白了什么,特别还要讲是怎样弄懂的。学生能够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自觉运用学法熟读精思,主动研讨,领悟文章的思想内涵;品评文章语言的精妙、结构的完美,并主动积累语言。讨论为每个学生提供了体现自己的机会,是思想和信息的交流,能最大限度地活跃学习气氛,调动群体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往往在自我体现中得以增强。讨论的形式可以是全班,也可以是小组或同桌;讨论的内容可以是老师的设问,也可以是学生的质疑。教师应重视“集体开窍反应”,留意指导学生的思路和表达策略,处理好独立思索和听取别人发言的联系,以读为本,精讲善问,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留意启发和激励,让大多数学生介入课堂讨论,以读促解,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4.自我回顾。包括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也包括对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的评价。以学生为主体,主动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主动领悟语言文字的规律,并主动完善已有的认知结构。教师要启发学生主动整理学习新内容的规律和策略,为推动教学论文学生学习能力的迁移打好基础。
5.练习运用。练习是指阅读课堂中的练习。这种练习以质胜量,捉住知识的纵横联系,有利于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学生按定向目标自我设计自测题,进行重点项目的基本功练习和根据自己的能力完成教师提供的自测题,主动巩固和运用学到的知识,教师可设计形式多样的有层次的练习题,或引导学生自己出题,利用面批、互批、自改、讲评等形式当堂反馈。以表扬为主,及时评价。
6.开拓延伸。有资料表明,学生语言的积累50来自课外。可见,课外是学生积累语言的广阔空间。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实际需荐读物;引导学生介入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读书、读报、视听或参观、访问、调查、做实验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二、“课堂主体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操纵的变通策略

课堂教学是多姿多彩的智力活动,俗话说“教无定法”,对不同的学生和教材在不同的情况下,教学策略应是灵活多样的有针对性的,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一成不变的方式。为此我们依据学生熟悉事物和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按照“整体——部分——整体”阅读课堂教学的基本对策,设计了基本方式,并提出适应具体课授课情境的调节变通策略。
1.基本方式中各阶段的具体操纵内容和方式,可随学生年级段的升高,逐步加大自学自悟表达和质疑、讨论的独立性。对低年级学生,教师可适当增加自读提示和表达指导,选择或增加有关的字、词、句以及看图、观察、朗读、说话、表演等教学操纵内容;中年级着重选择和增加有关自然段、简单的结构段,以及背诵、复述、深入理解、读写结合、质疑问难、小组讨论、有序表达等项目;高年级则着力于较复杂的结构段和篇,以及理解语句内含和体现手法,把握结构,领悟中心,感受情感,熟悉事物,质疑争辩,美读鉴赏等教学操纵内容。
2.基本方式中各阶段的具体操纵内容和方式,还可根据具体课文的教学目的进行调节、变通。一般来说,侧重感受情感的,要增加理解语句内涵、朗读欣赏、背诵复述等练习;侧重提高熟悉的,要增加理解思想内容、感受情感、质疑问难、把握中心等练习;侧重结构联系、体现手法和读写结合的,要增加熟悉段、篇层次联系、理解语句含义、学习写作技艺教学论文、感受表达效果、读后写练等练习。

三、终极探讨得出的结论

1.师生联系是教学过程中的基本人际联系。师生交流的规格水平是影响学生主体性意识形成和进展的重要因素。教师应主动转变角色意识,把与学生的“你我”联系置换成了“我们”。其次,转变教学形式,教师由“独唱”转为“伴奏”。
2.留意挖掘学生的自主能力。现代教学以人的进展为终纵目标与最高原则,呼唤学习者主体性的张扬,创造性能量的释放。“课堂主体教学”方式不仅仅注重学生的自我意识,更夸大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培养自我学习的能力,以而逐步实现由依靠性学习向独立性、自发性学习过渡。
3.学贵质疑,不足是思维的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努力激发学生的提问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大胆提出疑难不足,并指导学生无疑处生疑,产生解决不足的意识和。由疑而问是一个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过程,“课堂主体教学”方式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调整自己的认知对策,通过“读”与“思”,通过讨论交流,达到释疑解难的目的。
(责任编辑付田田)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