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品读在语文教学中重要量

更新时间:2024-04-20 点赞:13296 浏览:574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品读,就是精读、深读,就是对文章的赏析、体味,就是以不同的角度,或选点,或铺面,对文章进行品评赏析,以字里行间看出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夫与专心,看出文中的美点妙要,品出力透纸背的意蕴。作为语文教师必须要有深厚的品读功力。对于课文,要花时间、动脑筋去读。要把理解、浅析、品评、鉴赏眼光深人到课文的深处,细细地咀嚼、深深地钻研每一篇课文,力求发现其深刻奇美之处,以便教学中能深入浅出、进退自如、游刃有余。实施课堂教学之前假如能有“品读”这一步,教师便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觉。下面我们以四个角度来谈一谈品读的艺术,那就是:对于课文,要品得细,品得深,品得美,品得奇。
一、品得细
就是一个字一个字地、一句话一句话地、多角度地反复地咀嚼品味语言材料。如对《木兰诗》中“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这两个诗句的品赏:
①唤女声与流水声、嘶啼声,一面是亲情,一面是战情。②唤女声与流水声、嘶啼声,一面是思家之情,一面是卫国之情。木兰毅然服以了后者,勇敢地奔赴前方。③爷娘唤女的亲切、关怀、熟悉的声音与黄河水声、胡骑鸣啼声的陌生、凄厉、可怕形成鲜明的比较,深刻反映了木兰复杂、矛盾的心情。④“黄河流水鸣溅溅”写自然环境的严酷,“燕山胡骑鸣啾啾”写战争环境的严峻。⑤“不闻”与“闻”对照鲜明,深刻体现了木兰忠贞报国的精神。⑥两次“不闻”体现了木兰以军的坚定,两次“闻”体现了木兰所经受的历练⑦两个诗句,写出了木兰离开家乡,走上征途——远征,再远征⑧两个诗句句式相同,音节相对,反复咏叹,渲染出悲壮的气氛。
二、品得深
就是对课文见解深刻,以别人不易读或不能读的地方读出味道来,而且品读的角度与手法具有独特的个性。如对浅短课文《卖油翁》的品读。品读的手法。以“课文中有两个……”这个角度对课文进行发现:
第一段有两个词对陈尧咨进行了概括先容:“善射”,说明他的特长;“自矜”,点出他的弱点。第一段有“睨”和“微颔”两个词写出了卖油翁不以为奇的心理和神情。“睨”之表明卖油翁对举世著名的善射者的射技不以为然。”微颔“是对陈尧咨射箭的技艺教学论文略表赞许。第一段写了陈尧咨的“自矜”与卖油翁的“微颔”两种不同的神情态度。正是这“自矜”与“微颔”两种不同的神情态度,给故事的发生、进展设置了悬念。
第二段有陈尧咨“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两个连续的问句,两问都含有轻视对方的意思,也体现了十足的自信。第二段“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与“尔安敢轻吾射”是陈尧咨的两次问话,前者轻蔑而又带有自傲,后者则是口气严厉的正面呵斥,体现了陈尧咨盛气凌人的骄横态度。第二段有两个地方写出了陈尧咨的神情及心理的变化:一个是“忿然”,一个是“笑而遣之”。转“忿”为“笑”,写出了陈尧咨的折服,也体现出他在事实眼前毕竟还是能接受道理的。第二段有卖油翁的两句话:“无他,但手熟尔。”“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前者的语气里含有一种微微责备的味道,后者多了一个“亦”字,体现了自己的谦逊与朴实。课文写了陈尧咨和卖油翁两个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这两个人物的性格是一刚一柔:陈尧咨骄傲自大,卖油翁沉着稳重。文中两次出现“手熟”两字,这在全文极为重要,与主题紧密相关。课文的主题可以主要以两个方面去理解,可以理解为:课文体现了“熟能生巧”的道理;也可理解为技艺专长,熟能生巧,不值得自我炫耀。
三、品得美
就是以“美”的角度、“妙”的角度、“好”的角度对课文进行品味揣摩,品评欣赏文中不同凡响的表达艺术。如对课文《紫藤萝瀑布》的美点寻踪:①美在对盛开的藤萝花的渲染。作者对藤萝花的渲染,动人心魄。我们眼前是何等繁茂的一树花!它流光溢彩、铺天盖地、生机勃勃;一片辉煌的淡紫色显现出明净的色调,像瀑布以空中垂下显示出磅礴的气势,紫色条幅上的点点银光显露出生命的欢乐。这就表明,美丽的藤萝花是全文描写与抒怀的主体,作者是在写“美”,写“生命”,写“活力”,写“情感”。
②美在“淡紫色”在全文中的弥漫。优美的“淡紫色”弥漫全文,富有诗情画意。那亮丽柔和的色彩不仅仅只是用于体现藤萝花。“我”所感受到、所体味到的、所领悟到的,也一定不会只是花色的艳美,是那花中闪现出的生命的美好、生命的欢乐、生命的灿烂、生命的辉煌的震撼,让“我”感到了“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③美在那布满生命力的“活动。“流”字贯串全文,虚实相随。它有时候写花的美感与动感,花之瀑布“仿佛在活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有时候写花的美好给“我”心灵的抚慰,“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有时候写盛开的藤萝花给人们带来的新、美、力、乐的感受,“紫色的瀑布……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有时候则体现着深刻而又蕴藉的寓意——“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活动的瀑布”。此外,文中还有结构之美,层次之美,比喻之美,拟人之美,用词之美,写句之美……
四、品得奇
就是角度丰富,视野开阔,见解高妙奇特。这是“品读”的高层次境界。如对《醉翁亭记》中“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至于负者歌于途……”两个选段的欣赏:
以表达作用看,前段承上,后段启下。以内容组合看,前段主要写景,景中有人;后段重在写人,人中有景。以描写笔法看,前段概括描写山间景色,后段具体描写游宴场面。以行文布局看,前段写山间朝暮和四季的景色,显分述总收之法;后段写滁人、宾客、太守的野游,现层层递进之状。以氛围表达看,前段给人以空寂的静美,后段体现出欢愉的动美。以质感描绘看,前段显“色”,后段传“声”。以体现手法看,前段描写景色,比较鲜明;后段描写活动,烘托有力。以句式特点看,前段基本上是一句一景,后段则是一句一事。以情感表达看,前段寓情于景,后段在叙事中抒怀。用影视知识来赏析,这两段分别是一组快速闪过的空镜头和一个内容充沛的长镜头。
用美术知识来赏析,这两段分别是美丽的风景和生动的风习画。用绘画技法来赏析,这两段分别运用了简练的写意之法和细致的工笔之法。用美学知识来赏析,这两段分别体现了“美中之乐”与“乐中之美”。用句法知识来赏析,这两段骄散相间,文笔多姿,音调优美。用音韵知识来赏析,两段文字中“者……也”选用,往复赞咏,自然流畅,一唱三叹。
人们往往用“力透纸背”这个成语来形容书法遒劲有力,也往往用“力透纸背”这个成语来形容诗文立意深刻,造语精练。实在,语文教师的品读功夫也应力争达到“力透纸背”的境界。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