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朗读练习重要作用

更新时间:2024-01-25 点赞:13593 浏览:5757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又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都说明了一个不足,即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量。只有让学生大量地阅读文章,使他们的言语作用积累到一定程度,积淀在言语主体中的言语规则自动进行组合、调整,终极就能够形成一种语言直觉结构。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学生的朗读练习,以便使学生形成语言直觉结构。朗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对阅读内容和形式的理解,启发、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言语,把文质兼美的课文言语转化为学生的语感素质,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

一、通过朗读练习可以进展学生的语言

在朗读课文的时候,教师要求学生首先必须要用普通话读,不能夹杂着地方口音,其次发音要清楚,吐字要清楚,声音要响亮,字音要读准,一定要做到不添字、不减字、不读错字、不随意停顿、不读破词句,既要读得连贯、自然,又要节奏性强,不拖长音。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再要求学生带着感情朗读,抑扬抑扬,读出停顿,并留意轻重缓急。通过反复地朗读,学生对文章中的生字词能够很轻松地记住。同时教师加强指导,就可以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使他们形成自觉朗读的习惯。

二、通过朗读练习能够培养学生语感,增强学生的整体感知力

叶圣陶先生说:“语感是一种文学修养,使人们对规范语言的感受和语言运用中养成的一种带有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的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初中语文课本中选编的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名篇佳作,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使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语感的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如讲《春》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美丽的春景图,并播放欢快明朗的“春天在哪里”的歌曲,将学生带入到那种春光明媚的境界中。这时再让孩子们朗读课文,情感自然流泻,课堂内布满春之气味,也布满了和谐融洽的氛围。这样的朗读,自然会产生很好的效果。我们知道,朗读教学就是要增强学生对阅读内容和形式的直观感受,使其有一个最初的深刻的印象,启发、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言语,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把优美的课文言语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感素质,通过反复的朗读,增强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力。如在教学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要留意理解文中出现的九个名词:“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些名词简单地罗列在一起,却蕴含着作者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惆怅之情和刻骨铭心的思乡情怀。正是在一遍又一遍的朗读吟诵中,学生产生了语感,并通过此而整体感知了诗歌的深刻内涵。

三、通过朗读可以拓展、充实、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

马克思说:“人不仅通过思维,而且以全部感觉在对象世界中肯定自己……任何一个对象对我的作用都以我的感觉所及的程度为限。”语言当然也不例外。吴济南指出:“学生在语文课中感受直觉形象,诱发审美情趣,进行审美鉴赏都必须基于语感。以语感入手对学生进行语文美育,旨在健康的审美心理、高尚的审美观的形成和确立。”学生在反复的朗读过程中可以形成一种很强烈的语感,并在长期的实践练习中潜移默化,深厚地积淀了社会生活和文化底蕴。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作者以心酸的笔调,描写了那个“蹒跚的背影”所体现的伟大父爱,以而使人们感受到深厚的父子之情,并重新熟悉父亲,审视自己。学生通过口头朗读,脑中思索,以而与作者在思维碰撞和心灵沟通中获得了审美体验。所以,通过朗读而产生语感,并因此能够拓展、充实、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对学生进行一次精神的洗礼和思想情感教育。

四、通过朗读练习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名篇佳作,其中不乏有很多意境优美的文章,也包括现代诗文和古诗词,如《西江月》、《天净沙·秋思》、《沁园春·雪》、《背影》、《济南的冬天》等。在进行这些篇目的教学时,师生可以反复朗读,通过齐读、范读、领读、自由读、分组读等不同方式,用声音帮助学生感受课文,让学生进入文章中的意境,感受文章的美。这样做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使师生之间产生共鸣,共同领略自然美和人间美好的情感。尤其是古诗词,其语言有着强烈的节奏感,体现了一种音乐美。诗人的情感就是通过布满节奏感和音乐感的语言体现出来的。因此要求学生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地吟诵,通过朗读,仔细揣摩诗句,逐步学会欣赏诗歌内容,品读诗歌所蕴含的情感,逐渐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五、通过朗读练习加强学生的知识迁移

所谓知识迁移,简单地说,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学习是一个连续过程,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等基础上进行的另一种学习并对其产生影响就形成了知识的迁移。
首先,朗读练习和默读练习相结合。默读是学生在进行个人阅读时使用较多的一种阅读形式。朗读用口,默读更多的是用眼、用手,一面看,一面记笔记。朗读与默读相结合进行练习,可谓是相得益彰,相辅相成。先朗读再默读,能够促使学生更进一步地思索,不断加强对其课文的理解;先默读再朗读,可以促使学生先理解,后加深感官印象,由此进入感性熟悉的境界。
其次,将朗读和复述结合起来练习。所谓复述,就是学生在阅读课文后,对课文有了初步的理解和自己的感受,再用自己的语言将其大概内容说一遍的过程,复述是一种说话练习,它与朗读练习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比如复述要用普通话,要声音响亮,口齿清楚,要尽量引用课文中生动优美的词语等,这些要求,也都是朗读练习所提要求中的一部分,将朗读和复述结合起来练习,用“朗读”来推动教学论文“复述”,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再次,要把朗读练习和背诵练习结合起来。背诵要求学生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这比复述的要求更高。背诵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力,进展智力。而朗读则是背诵的基础,反复朗读,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理解了课文,那背诵也就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事情了,所谓“熟读成诵”就是这个道理。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朗读练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进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语感,增强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知力,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和审美意识,加强学生的知识迁移等等。21世纪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朗读素养,而且要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基本能力。所以,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强化朗读练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有能力迎接新时代的严峻挑战。因此,我们广大语文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朗读练习,使学生的意识与行为之间建立起条件反射性的,积淀深厚的语感能力,使学生通过朗读形成比较直接、迅速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使朗读成为学生自身的一种语言修养。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