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思索

更新时间:2024-02-07 点赞:34845 浏览:1594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中学生在长大教育论文教育论文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心理不足不容忽视,应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语文与心理健康的密切联系昭示着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做到: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引导学生比照自己的内心世界;注重阅读教学中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鼓励写作时“我手写我心”,架设学生与外界沟通的心灵桥梁;搭建语文活动的舞台,奏响励志教育的最强音。
【关键词】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高中语义《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高中学生要“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联系的思索和熟悉。”因此,语义教学的过程,是陶冶学生心灵,洗练学生性情和人格,建构学生情感和精神世界的过程,也应是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过程。
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如何在语义学科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健康长大教育论文教育论文,成为摆住我们眼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语义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上风。语义学科是一门人文科学,教材中丰富的价值内容,众多名人嘉言懿行对陶冶学生情操,开发学生心理潜能,健全学生人格,帮助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精神,增强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预防和矫正各种异常的心理和行为等方面有着巨大的上风,对促成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也有重要的现实作用。

一、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引导学生比照自己的内心世界

高中语义教材选入了大量文质兼美的优秀篇章,有优美的诗歌、富含哲理的散文、发人深思的小说等,它们以不同的视角反映了真善美,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好材料。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利用这些载体,引导学生主动的体验学习,促使其强化积极的心理体验,经过学生主体的思辨和参悟,最后形成或重构自我的心灵境界。
例如,以《论语选读》中,我们知道,孔子处于霸道之世,想推行王道,施行仁政,但游列国,四处碰壁。然而,尽管身处逆境,仍然“弦歌不绝”,仍然照样欣赏他的音乐,日“(邵)尽美矣,又尽善也”;照样做他应该做的事,“仲尼厄而作春秋”;照样憧憬流连于山水之间,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照样在有条件的时候过高品质的生活,“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他所体现的这种以容自如的优秀心理素质,这种享受生活的乐趣,体味人生的欢快的生活态度,即使在今天,不是对我们师生有着深刻的鉴戒作用吗?
我们不仅在《论语》中感叹人生的最美境界,还能在《孟子》中体验生命的,在《庄子》中与庄子探讨生命的潇洒,在《史记》中与司马迁一起抚摩历史的伤痕,在《呐喊》中与鲁迅共同感受民族的创痛。在杜鹃的啼唱中感受到游子的思乡之情,在秋蝉的悲鸣中感受时光的有形流逝……

二、注重阅读教学中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在提倡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的今天,教师尤其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把握,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情感体验。因此,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心理规律调控课堂时空,关注学生的主动介入,注重学生的心理感受及心理体验,重新审视课堂中生命的律动过程,让那些美好的情感走入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学习知识、完善人格,使课堂教学成为一个精神享受的过程、品德陶冶的过程、体验生命价值的情感过程。
例如: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教学的步骤可以设计这样几个不足:作者深夜漫步荷塘赏月的理由?当你碰到烦心事时是怎样排解的?作者深夜漫步荷塘赏月的起因是“顿不宁静”的心情,这里或由于政治理由,或由于生活、家庭理由,总之是由于外界所造成的心理压力需要排解、释放,关键是他以漫步荷塘中“受用”了些什么。当“颇不宁静”时,人们会有种种选择,作者却选择了“独处”一会儿,由于他懂得独处的妙处。由于在独处的“另一个世界里”,可以抛开平日外部世界的纷扰,能面对自己的心灵世界。这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呢?这里有田田的叶子,有流水一样的月光,有江南女子采莲的美景记忆,更有《采莲赋》《西洲曲》这样高雅的义学积淀。这实在是作者自己的精神家园,心灵归宿。每当碰到烦恼时,心灵可以住这里得到慰藉。难道这样的排解不会给学生带来绝妙的心理启迪?

三、鼓励写作实践中的畅所欲言,架设学生与外界沟通的心灵桥梁

作文、日记是学生表达情感的书面载体,也是沟通教师与学生问的一座心灵桥梁。写作是对生活和心灵碰撞后产生的事件和现象的记录。教师通过阅读学生的作义和日记,能够发现学生的不良心理情况教学论文,以而及时加以引导纠正,为学生开辟广阔的心理空间。
因此,作文教学中,教师可设计一些便于学生表达内心情感的作文题目,如“妈妈,您听我说”“今天我真兴奋”等,使作义成为学生表露情感的舞台,并鼓励学生在作义中讲真话,表真情。王富仁教授就曾经说过:“对一个孩子来说,第一,他是无所谓思想的;第二,任何表达都是公道的,是不伴随实利目的的。所以不有着什么健康不健康,作用价值等不足。这种提法实际上是幼稚的,不公道的,而且会起一种误导作用,使孩子以小学会迎合别人,不会依照自己的真实的感情来说话。”对写作来说,每个人都应该是个“小孩儿”,这既是一种生活状态:自然,热情,执着;更是一种人生境界:欢快生活,享受生活。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多写随笔,随时记录下自己的真实感受,在受到不良情绪的影响和干扰时,及时地在日记中渲泄出来,以而摆脱消极情绪,使自己的心境始终保持活泼、开朗。这样,教师也能及时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适时进行疏导和教育。
实际上,学生的心理是丰富的,复杂的,有激昂、喜悦,也有消沉落寞,甚至也可能有卑微罪恶。但无论怎样的心理,它们部是真实有着的。不排斥,不反对学生写作时写各种自我的心理体验,正是要引导学生正视自我,而不是忽视自我,压抑自我。只有敢于正视自我,才有可能认清自我,提升自我。教师这样做正是珍视了学生个人独特的心理感受,同时也打开了学生“作义”与教师“育人”之间的通道。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真实的心灵展现发现,了解学生的思想情感,以而适时,有效地加以引导与指正。

四、搭建语文活动的舞台,奏响励志教育的最强音

丰富多彩的语义活动让学生有了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力、体现力等心理素质。因此,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种形式的语义活动,如课本剧表演、朗诵比赛、演讲比赛等,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如何成功地进行人际交往,如何应付生活中的挫折,如何调整情绪状态等,以而一步步地培养、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例如,毕淑敏的《我的五样》是一篇自读课义,说的是毕淑敏在老师的要求下做了一次艰难的人生选择。备课时,我把它备成活动课,让学生“演习”课文,按照课文所描述的规则动笔选择生命中最宝贵的五样东西,待同学们做了各自的选择后,我要求他们述说自己当时的感受,引导他们理解亲情友情大自然等在我们人生中的作用。通过活动,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心理教育,人格进一步得到完善。
再如,借助艺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本剧的演出。如高一(3)班的《最后一片常春藤叶》和高一(5)班的《项链》,分别获得校一等奖和二等奖,并将代表学校参加市里的课本剧比赛,这无疑鼓舞了学生,只要认真地去对待每一件事,就部有成功的可能,同时,在排练的时候,学生反复地琢磨主角的心理,也能够更清地看到别人的弱点和可敬之处,以而在自己的生活中,碰到类似的经历,会做出理性的心理抉择。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比较强的工作,但并不意味我们学科教学老师就只能望洋兴叹,束手无策。美国学者杜伯伦在《课堂内的教育心理学》指出:“作为一个心理保健工作者,也许不是一个教师的主要任务,然而,假如一个教师忽视了心理的临床工作,他就收不到应收到的教育效果,而且在最关键时期和最困难的不足上不能有效地教育学生,他将忽视某些最基本的教育目的。假如教师应尽自己的职责,为一个健康的社会培养健康的公民,教师们就必须意识到他们作为心理保健工作者这个角色的责任。”高中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于每一个高中教师来说,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同时它又是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教师应加强自身的学习与修养,并捉住教学中的每次机会,努力创设条件,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以而更好地推动素质教育,培养全面进展的适应未来社会的有用之才。
(作者单位:瑞安市玉海中学)
编辑 李文亮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