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几个切入点

更新时间:2024-03-20 点赞:11546 浏览:461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近几年来,信息技术的渗透使教育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原本深奥抽象的知识,通过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会变得具体、形象、生动,学习过程也会变得轻松、有趣。

一、创设情境、突显人文、激发情趣

创设情境是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第一个切入点。
信息技术的运用积极调动了耳、眼、脑等多种感官投入学习,把学生引领到优美的情境中,让学生在情境中构建新知、培养语感、推动教学论文思维。这样既能突显语文的人文性,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情境导入是创设情境的第一个环节

情境导入是课堂伊始就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的首选方式。如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14课《荷叶圆圆》,可先利用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资源,配乐出现一池在微风吹拂下轻轻摇曳的荷叶美景的动画,将学生带入荷花池这一优美的情境中。然后将画面定格在特写的荷叶上,教师引导:“这是怎样的荷叶?”学生很自然地就可以道出课题“荷叶圆圆”。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继续探究的。

2.情境导识是创设情境的第二个环节

信息技术的另一个功能,就是能再现生活场景,将已过去的生活场景储存起来,适时地运用到课堂上,让学生通过情境而化解疑难,增强熟悉的广度和深度。如教学“寒”字时,教师借助于多媒体信息课件,先播放动态的画面和声音:大雪纷飞,北风咆哮。很快就可以把学生带到了寒冷的冬季。然后出示图片:在破旧的、四面透风的茅草屋里,古人坐在结冰的茅草上冻得直打哆嗦。内此激起学生对寒冷体验的联想,学生清楚地了解到今天的“寒”字,每一笔都透出冬天的寒意。

3.情境导读是创设情境的第三个环节

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喜欢阅读、敢于阅读、乐于阅读的愿望。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使阅读更富有情感、情趣,且更具有示范性、艺术性。如在教学《荷叶圆圆》时,为了让学生充分地读课文,感悟感受文中景象,教师首先利用信息技术课件,播放一段这样的动画:小水珠躺在荷叶上,滚来滚去;小蜻蜓展开翅膀立在荷叶上;小青蛙蹲在荷叶上放声歌唱;小鱼儿在荷叶下游来游去。学生在音乐声中欣赏,自由地说出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这四个小伙伴。接着,教师引导:他们在这一池荷叶中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课件再次展示课文相关自然段内容,以而引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课文。学生在情境导读中学会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认知不断得到完善和升华。

4.情境导文是创设情境的第四个环节

情境导文多运用于作文课,信息技术的利用让情境导文更生动、形象、活泼、有。如一位教师讲一节四年级作文课《学写小动物》,她就选择了一组憨态可掬的小动物的图片制成多媒体课件,在形象直观的欣赏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教学中着重运用多媒体动态画面,展现小动物的可爱,学生通过观察画面,结合自己的生活,写出具有独特个性的各种小动物的短文。

二、返璞归真、溯源寻本、妙解汉字

展示汉字魅力是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整合的第二个切入点。
小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古老的汉字又是根据事物的形状描摹而创造的。通过教学课件呈现这一过程,对于揭示汉字特点,使学生感受汉字文化的神韵,培养热爱祖国文字的感情,是卓有成效的。
如在教学“鱼”字时,教师用FLASH制作出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对“鱼”的造字过程一目了然。教学时,教师先出示一条简笔画的鱼,然后出现楷体的“鱼”字,在图画与字之间演示“鱼”字的形体演变,最后鼠标击鱼头、鱼身、鱼尾,最后变形成“鱼”字。这样生动、形象的教学是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

三、辅助进程,丰富课堂,突破难点

教学进程导学、导练是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第三个切入点。
如一位教师讲授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20课《小熊住岩穴》,在利用信息技术情境导入后,让学生自读课文、识字,充分体现新课标独立、自主、探究的特点,再利用信息技术课件展示出课文片断,着重用耀眼的颜色显示出生字,让学生先以课文中发现生字进行朗读,再显示全部带拼音生字,再读,最后出现无拼音生字,请小老师领读。信息技术辅助教师带领学生进入有趣的识字园地,直观醒目。
在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中,信息技术不再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用来营造一种理想的教学环境。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如鱼得水,实现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多重交互、情境创设、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多方面要求的新型学习方式,以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使课堂的教学结构发生根本变革,课堂教学效果也发生了质的突变。
(责编夏天)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