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更新时间:2024-02-12 点赞:5112 浏览:1548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近年来,一幕幕中学生因不堪心理重负跳楼甚至杀父弑母的悲剧屡屡上演,让人触目惊心。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震动的同时,不禁反思:21世纪的中学教育不仅要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更要注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育部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在学科教学中留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统一的学科,语文教学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上风。

一、挖掘生命滋养之源,浇灌学生的心灵

“生命犹可贵,千金亦难买”。而我们有些中学生面对一点点挫折便冒出或杀人的动机,其根源在于没有意识到生命的宝贵和存活的价值。产生过动机是可怕的,唤起学生对生命的重视和对生命价值的认同迫在眉睫,只有尊重自己的生命才能尊重别人的生命,以而敬畏一切自然界的生命。语文教师要带着生命教育这份责任去审视我们的语文教材,唤醒学生生命意识,提升学生的生命价值。比如毕淑敏的《我很重要》就是尊重生命、反思生命的典范之作。我在教学过程中特意播放了2005年春节晚会上最震撼人心的舞蹈《千手观音》。正当学生赞叹并沉醉于演员们的优雅曼妙的舞姿、美仑美奂的造型时我满含深情地告诉他们:“这21位舞者是生活在无声世界的聋哑人,当时他们均匀年龄17岁,最小的只有13岁。领舞者邰丽华,2岁时失聪,15岁时学习舞蹈,舞姿成了她心灵的语言,凭借《雀之灵》成为中国唯一登上两大世界顶尖艺术殿堂——美国卡内基音乐厅和意大利思卡拉大剧院的舞蹈演员。身为聋哑人,他们尚能克服困难,珍爱生命,演绎人生的出色,那么我们呢?”讲到这里,学生们赞叹声啧啧不已,我知道学生的心灵已受到生命可敬的感染。于是,我“趁热打铁”又举了汶川大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洪灾中生命可歌的例子,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生命价值感。最后,我领着学生大声宣读生命誓言:我,固然肉体的生命短暂,生老病死的过程也往往令我无法捉摸,但是,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穷的价值,却在于我自己掌握。我郑重许诺:绝不辜负生命。这样巧设课堂总结,鼓舞、净化学生心灵,“润物无声”地达到了生命教育的目的。

二、挖掘生命坚韧之源,培养学生的耐挫力

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耐挫力,对于提高其坚韧的心理品质,推动教学论文身心的健康进展,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因势利导,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坚韧品质,推动教学论文学生自我意识的觉醒与进展,增强抗挫折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为例,我在讲授此课时首先注重巧设导语点燃学生:我们每个同学正如一轮朝阳,我们不久会走到二十岁。二十岁,一个黄金、鲜花般的年龄,多么让人羡慕!你们可知道,曾经有一个人二十一岁时被病魔夺走了双腿——失去了半条命的人,我们无法想象他承受的挫折与痛苦,可是他在经历了八年生与死的痛苦肉搏之后,终于坐着轮椅走向人生辉煌!靠的是什么气力?(学生齐声:顽强的生命力!理想信念!……)这个人是谁?(学生齐声:史铁生!)接着我又对史铁生其人其事具体先容一番,目的是将生命教育与挫折教育渗透其中。记得有几个学生在那段时间的学习中感觉特疲惫,特困难,正不知如何面对。学过此课后,他们在周记里说,他们有了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之感,他们相信只要笑对苦难拼搏进取,就一定会成功。

三、进展学生健康个性,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习文学的终极目的是形成人的内心世界——道德修养和美。”唯有将语文教育的营养内化为学生的人格,语文教育才是真正成功的教育。因此,语文教师要利用一切教育资源进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项链》的女主人公是一个有着复杂心理世界的典型人物,我在讲授此课时采用学生自编自演的形式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学生表演完《丢项链》的情节后,我提出男女生分两大组辩论:“丢项链”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学生辩论后明白主人公的悲剧是其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必然结果。接着,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爱慕虚荣的感受和看法,提升学生对爱慕虚荣的危害的熟悉,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而如春风化雨般润泽学生的健康个性,推动教学论文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和进展。
责任编辑黄日暖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