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主体性教学实践谈

更新时间:2024-01-27 点赞:28042 浏览:1305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课堂教学是进展学生主体性的根本渠道。主体性教学体现在课堂上是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善学、求新。做到课前引导学生感知,课中引导学生主动介入教学过程,课后引导主动介入认知。
关键词:主体引导感知介入认知
课堂教学是进展学生主体性的根本渠道。体现在学生观上,是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在教学价值观上,关注每个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推动教学论文学生身心进展和个性进展;在师生观上,夸大师生互动,提倡尊师爱生、和谐;在教学策略上,夸大知能统一、知情和谐,创设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素质进展的课堂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对知识与规范的内化。
主体性教学体现在课堂上是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善学、求新。下面谈谈具体的操纵流程:

1.课前引导学生自主地对新课进行感知。

(1)自能实践。引导学生运用自己掌握的学习技能预习新课。一年级以识字写字为重点,以一开始,我就留意引导学生不断积累识字经验,用这些策略慢慢尝试自学生字。到目前为止(第二学期的期中),课堂的第一个环节不再是教学生字,而是检查预习了。让学生交流识字的经验,谈谈自己是怎么理解这些字形的,说说在小组内合作学习各人感到困难的生字。这样做,能防止以零开始学习,有效地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
(2)尝试生疑。会提不足的人是最聪明的人—我在课堂上经常这样告诉学生。阅读教学中,我常用的策略是激发学生在听老师范读或者自读的时候,一边听(读)一边思索,先说说自己听懂了或者读懂了什么。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不足。再读课文,解答不足。经过这样一个质疑、解疑的过程,学生对简单的课文或者一些较浅的不足基本上能自己解决。现在学生养成了习惯,读着读着,不足就出来了,不用提示,读完课文,准有人举手发问。这个质疑的过程正在逐渐随着学习能力的增强由课内转移到预习当中。学生学会在预习的时候就能主动提简单的不足,正是阅读能力逐步增强的体现。
2.课中引导学生主动介入教学过程。根据主体性教育思想、论述,构建如下课堂主体性教学的方式:
激发主体引发主体启发主体开发主体
主动介入主动探求主动完善主动进展
动机探讨调整
(1)激发主体主动介入。这是夸大课堂教学的动机原则,其目的是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昂的主动情绪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小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兴趣决定的,因而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学习《雨铃铛》这首诗歌时,我用多媒体播放歌曲《小雨沙沙》,学生在愉快的歌声中边唱边舞,情绪愉快如沐春风。在愉快的气氛中,多媒体播放了电子幻灯片,一幅幅春雨美景呈现在孩子眼前,看着画面大家有声有色地背诵了课文。我及时鼓励:"你们也能做诗人!把你们刚才看到的模仿课文写成几句诗,行吗?"有的孩子就问:"真的吗?我们的诗也能印在书上吗?"我说:"能啊,你们写完了,我明天就帮你们发表到互联网上,全国各地的人都能看到那!"学生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积极投入到创作当中。我把他们稚嫩的诗句贴到网页上,再下载给他们看,孩子们备受鼓舞。
(2)引发主体主动探求。这是夸大课堂教学的熟悉原则。要求教学时运用启发学生自我学习的对策,真正使教师以"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自我进展,实现"教是为了不教"。比如《拔苗助长》一课的思辨过程:学生自学,自以为已经理解了课文的时候,我提出,大家来评价一下这个"拔苗助长"的农民。我做示范以优点、缺点两方面评价了两个学生。学生展开了讨论。经过一番读书思索,有人提出:这个人很勤快!大部分学生不以为然地笑话他的观点。矛盾冲突出来了!这正是进展思维的好机会。我捉住时机,引导他们读课文,各抒己见,再辩论,还结合自己目前的愿望来思索。
(3)启发主体主动完善。这是夸大课堂教学的整体原则。要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就应要求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融合进自己原有的知识系统中去,变成自己的东西,使学生能发表个人独创性的见解,彼此交流学习策略或感受。
(4)开发主体主动进展。这是夸大课堂教学的效益原则。学习的效益,体现在会不会运用、会不会创造上。唯有如此,才能理解"知识就是气力"的含义,才能唤起"再学"的,才能达到着力培养主体能力的境界。课堂上教会学生阅读,课外鼓励孩子读书,讲故事,发表见解,甚至到实践中去操纵。在学习《星空》这个单元前,我给学生看了一张星空的图片,通过谈话使学生都跃跃欲试,想弄清楚天空到底都有什么。再指导学生如何查找资料,课堂上难点不足自然就被孩子带来的资料解决了;课后,自然还有无数不足吸引着孩子去读书,去探讨。

3.课后引导学生主动介入熟悉的延伸练习。

这就要求我们设计一些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趣味性作业。现在常见的有画一画,写一写,比如学过了《春天》这个单元,画一画自己观察到的春天,写上句子。学了《家乡》画自己的家乡等等。背诵喜欢的诗文,配上音乐,录下来;全班一起写值记;剪、贴:我让学生把自己在生活中认的字(比如包装纸、广告上的)剪下来贴到展示台上等等。学完了《一粒种子》,大部分孩子都自己动手种了种子,一天天观察种子怎么发芽、慢慢长高,把自己的感受跟大家交流,写成日记,不但语言得到了进展,也真正感受到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条件。有的还真的忍不住拔苗助长呢。运用是学习的终极目的,创造是学习的最高境界。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