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更新时间:2024-01-24 点赞:28851 浏览:1323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当前有不少老师有这样的苦恼:学生运动量大,难组织,上课小动作多,难管理,好提问,难回答。总之,以为现在学生小,难教。的确,时代在前进,社会在进展,儿童也在变化。这些变化固然给教学带来了一些困难但也要看到有利条件。如:孩子们接触事情多了,知识面也宽了。因而,我们在教学中要因势利导,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自觉地接受知识,锻炼能力,激发兴趣,就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我在这方面进行了如下的摸索。

一、组织良好的学习开端。

学生学习情绪高涨,能提高学习效率。但大部分的小学生,大脑兴奋集中的时间又往往是上一节课的前一段时间,因此,我非常留意把握这个时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一下子捉住学生的“心”,引导他们迅速进入学习境界,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重点、难点,使之对学习任务的完成布满信心。我采取以下策略:
(1)直观式。平时上课时,利用课文插图、挂图、实物、演示动作开头,以吸引学生的留意力。例如,我在上《火烧云》一课时,我是利用挂图的,由于挂图可以使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为学生感知、理解和记忆知识创造条件。因此,我在这节课一开始就把火烧云色彩鲜艳的挂图展示给同学们看,然后我又有意识地根据课文内容指导他们:火烧云的颜色有哪些?变化得怎样快?接着又指着图中的火烧云的形状问学生:“这火烧云像什么?”学生一看,笑了,“像马,又像狗。”我于是大声地肯定说:“对,既像马,又像狗,它变化多端,等会还会变成其他很多不同的形状呢!大家想不想知道?”这时,同学们的兴趣很浓,都巴不得马上就学课文。
(2)解题式。一上课,教师直接板书课题,然后解题学习课文。如《将相和》一课,教师问:“将”指谁?“相”指谁?“和”是什么意思?又怎样由“和”到“不和”而最后又“和”的?同学们一个个睁大眼睛,迫不及待地想看书,寻找答案。这时,求知欲最盛,效果最好。
(3)朗读式。“没有读书声的语文不是一堂好课。”在上课前或在教学过程中,用读作为传导情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而有感情的朗读更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一开始我以满腔地给学生朗诵了课文,一下子把学生带入了情景之中,正当学生被桂林山水的美景所沉醉时,学习课文时别有一番情趣了。朗读还可以读演结合——分角色表演课文,也收到很好的效果。教学《晏子使楚》一课,我就运用这种策略,让学生分角色表演课文,让学生自读、自说、自演,读出语气,读出感情,演得逼真,演得传神。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感受越深,感情的激发也就越强烈了。他们以读中、以愉快的表演中获得了知识。
(4)悬念式。一个演员在演出之前要酝酿感情进入角色,老师也要通过自己的,唤起学生的感情,要做到以情动人。在导入新课前,我常用布满感情的语言唤起学生的留意,激发情感。例如我教《十里长街送总理》时,首先用低沉的语调叙述:“那是一九七六年的事,那几天北风刮得正紧。天刚亮,人们不约而同地涌向天安门广场。人们脸上没有一丝笑脸,男女老少臂戴黑纱,胸挂白花,这里花圈堆成山,人汇成人海,人们自觉地排好了长队肃立着、等待着。一会儿周总理的灵车缓缓而行,人们眼望这灵车,心里想,灵车呀,你慢慢地开吧!总理呀,您多停一会儿吧!我们是多么想念您呀!……”我说着说着,学生表情严肃起来,有的甚至情不自禁地流泪了,学生进入怀念周总理的意境之中。这样,刚开始上课就让学生思想带上了感彩。

二、采用多种教学策略。

针对实际组织教学。要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必须了解学生的实际,探讨学生的心理状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自读—解答—浅析式
如在教《晏子使楚》一课,先让学生自学课文,引导学生回答课后不足,再引导浅析晏子、楚王、卫士的形象,然后试演“晏子进门”“卫士报告楚王”两个细节,最后请学生再仔细领会全文,分角色扮演课文内容,并由“观众”品评排演结果。这样,学生的主观创造力得到了充分发挥,课堂气氛又十分融洽,与此同时,又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学起来感兴趣,知识掌握得很牢固。
(2)竞赛评分式
特别是我把竞争引入到教学活动当中,结合教学开展内容不同、形式多样的学习竞赛活动。如课堂教学的给字词找朋友比赛、默读速度竞赛、课外阅读比赛、作文竞赛等。这些竞赛,既有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又有小组与小组之间的;既有中上层之间的竞赛,又有中下层生之间的比赛。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随机引导、科学安排、灵活组织。这样,利用了小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等点,创设了活泼的教学气氛,激发了学生奋发上进的求知欲,增强了学生我要学的内驱力,令他们始终保持盎然的学习兴趣。
(3)“寓教于乐”式
寓教于游戏之中。小学生留意力持续时间短,轻易疲劳,我就适当采用童谣、故事、谜语、“顺口溜”、“开火车”、“打电话”等策略组织教学。在教完新课后适当组织个人和个人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竞赛活动,使学生集中留意力。
总之,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程度,我通过用适合儿童心理特点的语言形象、情景演示,配合教具、插图,采用直观、讨论、欣赏、质疑等多种多样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独立思索和探讨知识的兴趣,让学生学得愉快,学得扎实,不觉疲劳。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