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德育之花在语文教学中绽放

更新时间:2024-04-09 点赞:18425 浏览:8255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早在两千多年前,大教育家孔子对才能与道德的联系就作出了精辟的论述: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意思是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比如果树,道德是树之根,才华是树的花朵与果实,假如没有根的滋润,它是不可能开出鲜艳的花朵和丰富的果实的。假如没有道德之根的滋润,任何人的才华都不可能得到发挥和发挥。罗斯福也说过:“只教给孩子知识,而不培养其心灵,只能给社会培养一堆麻烦。”作为一名教育者,他的崇高使命就在于培养一个完整无缺的人;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应具备德育理念,将德育渗透于语文教学之中,让德育之花在语文教学中绽放。
1 培养学生基本的美学素养
法国著名的美学家罗丹说过:“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教育是语文教育的灵魂,尤其是语文课的精华。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本所选文章都是极具典范性的,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味。它融汇了古今中外最优秀的语言文化和经验,涵盖了人类文明的方方面面,无论是精神的,还是文化的。这就要求教师加强自身的美学修养,在实践中勇于探讨、积累经验、寻找规律,教学中给学生讲一些美学论述,让学生知道《春》是一种自然美,《爸爸的花落了》是一种亲情美,《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是一种正直美等。另外,要让学生在对作品的浅析理解中熟悉每一种具体的美,如音乐美、结构美、内容美、艺术美等。还可结合教师讲评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创造美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修养
随着时代的进展,教育观念的更新,我们应清醒地熟悉到,语文教学不应仅仅停留在理解内容、学习知识的层面,更重要的是应在于强化它的德育功能,达到以德育情,以教材内容助教。如教材《荔枝蜜》是一篇对勤劳、勇敢的劳动人民高尚精神的讴歌之作。教学时,可把留意力放到对劳动的熟悉上,让学生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劳动是平凡的,但精神是可贵的。又如在教学《报任安书*一文时,除了字词教学,我还专门设计了一些不足让学生作深层次的思索,如:司马迁为什么要选择屈辱地存活?联系他的传记人物项羽“不肯过江东”的选择,探讨司马迁的人生观。不足一提出,学生非常感兴趣,相互争论起来,为此,我趁机引导他们理解司马迁“人有一死,或轻如鸿毛,或重如泰山”的人生价值观,并联系当今社会青少年心理脆弱,不堪压力,悲观消极的错误做法,让他们在比较中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生死观。中学语文课本先容了很多具有高深品德和人格魅力的人物,为使课文中所描写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并使他们的光辉形象铭刻在学生的心灵中,我利用课堂上对人物形象的具体浅析,不仅教会学生学会描写人物形象,更让学生在一些人物崇高理想和优秀品质的感染、熏陶下,自觉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重点刻画了蔺相如这个智勇双全、宽容礼让的君子形象。他的一句“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向我们袒露了深沉的爱国奉献的赤诚之心,对这些内容,教师都不应轻易放过。
语文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回归,更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当然,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只是进行说教式的教育,而应该把知识与趣味结合起来,让孩子以中受到教育,受到启发,唯如此,才能达到教育的最高境界,即那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责任编辑 王清平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