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语文教学几个定位不足思索

更新时间:2024-03-27 点赞:8582 浏览:3353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新课改对传统教学理念的冲击是全方位的、深刻的,在新的教学理念确立的时候,在新的教学方式形成的过程中,往往出现思想模糊、偏执一真个现象。给教学中一些重要的因素和行为以正确定位,是贯彻新课程理念精神,推动新课改全面展开的必然要求和当务之急。
下口试就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几个主要定位不足,谈谈自己的思索:

一、关于学生的定位

新课程观十分重视突出学生的地位,主张“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同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以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尤其是在综合性学习等形式中,更是要求“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介入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
如此夸大学生地位,是有着鲜明的针对性的,就是要实现师生联系的根本扭转,把教师以传统的至高无上的神坛上拉下来,还学生以主人翁的地位,以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但由于理解上的偏差和把握上的失当,在如何对待学生地位上,实在已经出现过分夸大学生地位的倾向。其主要体现是:在师生位置上,无穷抬高学生地位,无视或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把学生视为“上帝”,将教师当作听差和服务者。教师的“牛鼻子”被学生牢牢地握在手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被视为“主人”,教学活动主要交给学生,学生演主角,教师则演配角,甚至袖手旁观,无所作为。在师生彼此的态度上,教师惟学生是以,对学生无原则的表扬、赞赏,学生对教师则指手画脚,颐指气使。
这样的倾向绝不是个别的,而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也不是偶然的,而是具有一定的深刻性。在示范课、典型课、探讨课等公然课形式中,往往无穷抬高学生地位,无穷排斥和贬低教师作用,甚至将这种做法视为新课改精神的更高体现。
实在,新课程理念在夸大和突出学生地位的同时,丝毫没有贬低和排斥教师地位和作用的意思。《语文课程标准》在夸大学生地位时,也明确了教师的地位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倡导教师“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对策,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等等。
给学生以明确定位,是目前语文课堂教学确当务之急,笔者以为应以以下几方面加以把握:
其一,思想上必须充分重视学生定位不足,正确领会新课程理念,不能把无穷夸大学生地位误以为是对新课程理念的充分体现,还学生在教学中以本来地位。
其二,给学生定位,要以教学本质上把握。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体,是学生在教师教的条件下学习的,学生的自主学习以教师教为条件,是在教师传授、点拨、引导、启发下实现的。学生的主人地位,说的是教师重视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说学生是教师的主人。师生同等,说的是师生人格上的同等和相互尊重,并不是否认教师的主导作用。以教学目标的预设、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天生、教学方式的策划、学生的学习上说,教师都是规划者、决策者、引航人。
其三,辩证地看待师生联系。学生在学习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则在学生学习中起着主导作用。学习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也需要教师的组织、引导和传授。师生是一对矛盾体,需要寻求彼此之间的和谐,不能将两者对立起来,分离开来。偏废任何一方,都是对师生联系的否认。把学生定位在“学生”的位置上,才是恰如其分的、实事求是的,才是冷静的、辩证的。

二、关于课文的定位

以某种程度上说,教学内容单一,局限于教材和课文,正是长期以来语文教学效率低下的重要理由之一,是语文新课改的突破点之一。
《语文课程标准》有这样的阐述:“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在公道安排基本课程计划和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进展的需要。”这表明,新课程观下,课文并不是唯一无二的,不是不可替代的,完全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调整和开发,课文的权威地位正在发生动摇。
但是,必须肯定:当一篇普通的文章进入教材,成为学生学习的课文时,它的地位在语文课程中又是独特的、十分重要的。首先,课文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平台,语文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课文正是语文学习的实践平台,通过课文学习,进行读写听说实践,形成语文能力。语文又具有很强的综合性,通过课文学习,获得包括语文知识在内的各类知识,接受文化熏陶,接受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形成以语文因素为核心的语文素养。其次,课文是语文学习的基本点和天生点。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个“一”就是课文,这个“三”和“类”,就是广袤的语文世界。课文是语文学习的个案,这个个案具有典范性和时代性,文质兼美,适合学生学习。但是语文学科的特点,又决定了语文教学绝不仅仅是学习这些“个案”的不足,而是要把语文学习的触角向广袤的语文世界延伸、拓展。语文教学不仅要以教材为内容,教好教材,还要通过教材天生出更多的内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就要求背诵古诗文240篇,课外读物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高中阶段则列举了大量的诵读篇目和课外读物,还列举了若干选修课程和选读书目。
语文教学向课外拓展、延伸,这样的语文教学才是饱满的、全面的、到位的。而课文或教材之外的语文,与课文或教材之间不是割裂的,而是密切相关的,课文或教材是触点、线索和缰绳。
假如说,过去语文教学等同于课文教学,语文教学内容过于狭窄的话,那么现在的不足可能走向另一端,语文教学内容过于浮泛、庞杂,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出现无视或忽视课文特殊地位的倾向,具体体现有:随意地行使自决权,把编者精心编选出的课文不当回事,增删调整,一切由我;撇开课文和教材,漫无边际,信马由缰地进行课外拓展,一则过度,二则乱滥。本末倒置,喧宾夺主。
正确地把握课文定位,语文教学才能符合规律,呈现出按部就班、井然有序的良性状态。

三、关于教学手段的定位

有人以为教学包含三个要素:即教材、学生、教师。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以教材为内容和凭借,教学生学习、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具备素养的过程。可见教学效果如何,效率怎样,取决于教师采取了怎样的方式和手段,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更快地形成能力,更好地具备素养。这就是说教学手段的运用是至关重要的。
正由于如此,为了转变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近况,体现课改精神,精心选择并打磨教学手段,成为很多教师不懈的追求。但与此同时,又出现了新的不足,即过分地极端地经营教学手段。教学中教师们各显神通,花样百出,一时间,教学呈现出繁花似锦、异彩纷呈的景象。这种情况我们恐怕只能用四个字去概括:华而不实。假如没有教学内容的恰当和精粹,不是恰到好处、充分深刻地体现教学内容,这样的令人眼花缭乱的手段只能是银样蜡头,假如因专注于教学手段的经营,而忽视了教学内容、教学效果,那则是舍本逐末,得不偿失。正所谓过犹不及。
以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为例:过去,教师主要凭的是一张嘴、一块黑板和一支粉笔。现在,教师拥有了以多媒体为主要形式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这不仅大大丰富了教学手段,而且大大优化了教学手段。比如,可以节省时间,丰富课堂内容,提高课堂容量;可以提高教学的直观性,增强学生的感受性;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可以营造课堂情境,帮助学生深入文本;可以推动教学论文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
但是,现代化教学手段并非十全十美,决非多多益善,假如用得不得当、分歧适,就不能把上风转化为效果,甚至适得其反。比如,它可能在声像上形成强烈的冲击力,以而分散学生的留意力,影响对文本的学习;它的直观性和定型化,影响了学生对文本的感悟,桎梏了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教师在多媒体运用及课件制作上花去大量工夫,影响了对课文的深刻钻研。
当下,孤立地极端地片面地经营教学手段,教学手段的形式化、魔幻化,可以说愈演愈烈,尤其是公然课、示范课、竞赛课,这种现象已经进展到走火入魔的程度。在这儿就不列举了。
在本人看来,语文教学应追求一种朴实的出色。这种出色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是最佳教学效果的多快好省的取得。
朴实的出色,首先需要教师有高深的文化底蕴,堪为人师的学养,以某种程度上说,这比形形色色的肤浅的“手段”更有效。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有一种求真务实的精神,不矫揉造作,不哗众取宠,不投机取巧,脚踏实地,实实在在地为提高教学效率去寻求本色的、恰到好处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假如说教学艺术,这是真正的教学艺术,甚至是一种大巧若拙的境界。
给教学手段定位,根本的是要把它定在为教学效果服务的位置上,决不能偏离教学目标,片面抬高其地位。
(作者单位:舒城第一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