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与生活联系

更新时间:2024-03-11 点赞:3555 浏览:1056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语文教学与生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体。新课标形势下,更要注重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为加强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本文提出了以下四点做法:1.同游生活之海,共做生活主宰。2.创设情境,变语文课堂为生活课堂。

3.精选电视节目,充实语文素材。

4.丰富课外活动,增强实践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生活课堂语文素材 语文是反映生活并能服务于生活的一种语言工具,它自然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美国教育家华特曾经说过:“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课的内容包罗万象,博大精深。高山流水,清风明月;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塞外风光;草长莺飞、山青水秀的妩媚江南;人生的悲欢离合,求索的艰难坎坷……都是语文课里鲜活的内容。所以,语文不是一本单一枯燥的教科书,而是活生生的、五彩斑斓的生活。脱离了生活的语文,势必会成为一潭死水,要想使语文教学取得成效,就得扎根于生活这片沃土。

一、同游生活之海,共做生活主宰

“打铁还须自身硬”,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现代社会中的新事物层出不穷,假如教师仅凭自己在师范院校里学到的那点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偌大的生活海洋,有的事情学生知道老师未必知道。因此教师本身首先应留意在博览群书的同时,多去接触自然,体察感悟生活,并且要放下那种“居高临下”的架式,与学生建立起一种同等和谐的联系,共同构建一个“合作”的学习氛围。
“腹有诗书气华”。不了解伊拉克战争,就难以向学生渗透国防建设的重要量,不熟悉Internet,就无法听他们谈上网的感受,没听过《以头再来》,又如何向他们诠释“心若在,梦就在”?教师要贴近学生,走进他们的世界,在生活的海洋里携手共进,把生活视为一所最好的大学。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不至于成为寒酸的“老学究”。教师的论述学习不能放松,对生活的研读同样也不能松懈。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早已走远,今天的语文老师必须做到事事关心,方能与学生谈古论今、品评自然、洞察社会、解读生活,以而走出“教死书”与“读死书”的藩篱,成为生活的主宰。

二、创设情境,变语文课堂为生活课堂。

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运用情境教学,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介入到课堂学习中来。在学习课文时,教师不仅要注重在设计导语时要紧密联系生活,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还应力求课文内容的生活化。
如在《核舟记》一文中,有一段“船头戏”。若是按照传统的讲授方式,学生对人物的刻画很难有一个正确、深刻的熟悉,文段的背诵也是有难度的。我把学生事先制作好的“峨冠”、“念珠”、“手卷”、“胡须”等道具,分发给三位“演员”,伴着台下节奏明快的朗朗书声,台上的“苏轼”、“鲁直”、“佛印”及时地做出各种动作,模拟出各自生动的情态,佛印的表演尤为出色,台下的欢笑声、喝彩声此起彼伏,这段“船头戏”至今同学们还记忆犹新。这次表演,形象地展示了“船头坐三人”的生活场景,学生对于文中三人的位置、动作、情态等产生了深刻的印象,文段的背诵也圆满完成了。此文中还有一处轻易忽略的细节,在“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这段文字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既然是“听茶声”,那么炉上的肯定是烧茶的壶,此处的“茶壶”与我们生活用的茶壶是不能等同而论的。
将语文课堂生活化,能够借助学生的形象思维,达到事半功倍,化难为易的良好效果。当然,仅凭演出课本剧是不够的,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把听歌曲、猜灯谜、对对联,甚至是拉家常,有的放矢的带入课堂,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在锻炼了学生各种思维能力的同时,又加深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可谓是一举两得。教师只有善于创设好的情境,三尺讲台才能成为“激扬文字、挥斥方遒”的神圣舞台。

三、精选电视节目,充实语文素材。

看电视一度被很多老师与家长视为孩子们的“禁区”,以为这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笔者以为,至于那些长篇连续剧,尤其是武侠剧、言情剧,还是不看为妙,但绝不能将这道门封死。生活处处皆语文,电视是积累素材的百宝箱,在这里面,可以自由地采英撷萃。电视是映鉴生活的一面镜子,透过这面镜子,可以辨清人间的妍媸善恶,了解世事的百年沧桑。多选一些经典的节目,如《焦点访谈》《共同关注》《国防时空》《道德观察》等,其含金量都很高。要善于以这些节目里语文素材,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人生长河中不光有鲜花与阳光,也有荆棘与乌云。有无情抛弃残疾婴儿的狠心父母,也有精心抚养、竭力救治的叔叔阿姨;有招摇行骗的江湖野医,也有以身殉职的白衣天使;有贪得无厌的胡长青、程克杰,也有鞠躬尽瘁的焦裕禄、任长霞……这些都是很好的写作素材,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在观看之后一定要及时地写下自己的感想,提高自己明辨是非、感悟社会的能力,以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师要经常了解学生在这方面的收获,启发他们将有关材料运用到相应的写作中,在充实学生素材库的同时,切实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四、丰富课外活动,增强实践能力

丰富的课外活动是单纯的课堂学习所无法比拟的,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经常介入课外活动,使他们获得“实战”的乐趣。如建立文学社、科普小组,定期举办演讲比赛、诗歌朗诵会、远足等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有利于革新教学论文思维的培养,以下是一位学生春游之后的写作片断:
春天来了!不信,你听:小溪正弹着畅想曲,载着岸边的一抺抺新绿,欢乐地奔向远方;不信,你看:小草正悄悄地探出头来,像一个个初生的婴儿,久久地凝视着四周的世界;不信,请你闭上眼:是不是感受到温馨的风儿在抚摩着你,诗人的“吹面不寒杨柳风”是否拂起你的缕缕情思……
这足以见得,惟有在生活大课堂里,精心观察,细心感悟,方可在运用语言时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因此,在各种活动中,教师要用自己的一双慧眼,引导学生寻找生活和语文的撞击点,全力挖掘生活中的素材,让语文学习的触角伸向生活的各个领域。
总之,语文教学与生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体。新课标形势下,更要注重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用刘国正先生的话说,就是“语文一旦与生活相结合,便立即生动活泼起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善于运用生活的“源头活水”,语文学习的“渠”才会永不枯竭。
(作者单位:山东无棣县水湾镇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