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读整本书”思想探讨

更新时间:2024-01-24 点赞:20782 浏览:9444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叶圣陶“读整本书”思想是其语文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叶圣陶曾经从课程、教材、教学的角度对“读整本书”进行论述。在叶圣陶看来,语文课程需要进行听说读写的能力练习,需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欣赏文字的素养。叶圣陶以为|教育论文网|“读整本书”是实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根本途径。叶圣陶以为|教育论文网|中学语文教科书应该采用整本书或者以整本书为主体。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引领学生“读整本书”,获得语文能力,养成学习习惯。叶圣陶“读整本书”思想并不是凭空天生|教育论文网|的,是在继续中国传统教育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梁启超的《国学入门要目》,为当时的学生提供了可供阅读的书目。胡适对国学书目做了调整,推荐了一部分书,后来对书目又进行了修订。梁启超和胡适从文言阅读的角度提供“读整本书”的书目。何仲英、林轶西等人以“口语小说”作为语文教科书的讨论,为“读整本书”思想奠定了直接的基础。夏丏尊几乎和叶圣陶同时关注到“读整本书”,并且在多篇文章中对阅读什么、怎样阅读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与叶圣陶合编《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的朱自清并不赞同以整本书作为教科书的观点,朱自清以为|教育论文网|编得好的“选本”仍然是学习语文的主要教材。余冠英则针对叶圣陶发表的文章进行了直接反驳,以为|教育论文网|教材是整本书还是单篇文章没有多大关系,以整本书为教材和以整本书为课外读物没有分别。浦江清等人对“读整本书”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叶圣陶“读整本书”思想的形成和完善,与传统语文教育是分不开的。叶圣陶“读整本书”思想在语文教育领域曾经产生过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比起叶圣陶的其他语文教育思想要弱得多。在课程建设领域,1949年前的语文课程标准对“读整本书”是比较关注的。1949年后的语文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较少提及,直到2001年的语文课程标准出台。在教材建设领域,没有建立以整本书为主体的教科书体系,整本书仍然是课外读物。在语文教学领域,由于没有以整本书为主体的教科书,所以很多教师并不注重让学生“读整本书”。在研究领域,1981年顾黄初呼吁研究界留意叶圣陶的“读整本书”思想,但是应者寥寥。“读整本书”思想在语文教育领域的影响远没有达到应该达到的程度。随着对传统教育的理性思考逐渐增多,随着国外阅读思想和阅读方式的引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阅读。让学生阅读优秀的作品,应该是学校语文教育的应有责任。可以按照学生年龄特点,可以按照读物特点,可以按照阅读本身的规律进行阅读指导。通过对阅读效果和阅读指导过程的评价使“读整本书”更加富有实效。当然,还要处理好“读整本书”与教科书教学之间的关系。最好是能够建立一个“以整本书为主体”的语文教科书序列,这也是叶圣陶“读整本书”思想的核心所在。对叶圣陶“读整本书”思想进行研究,就是吸收传统教育的精华。“读整本书”意义重大,引领学生“读整本书”是建设语文课程,实施语文教学的重要途径。【关键词】:叶圣陶读整本书思想研究
【论文提纲】:摘要4-5ABSTRACT5-11引论11-12第1章叶圣陶“读整本书”思想辨析12-341.1叶圣陶“读整本书”思想的体系12-281.1.1课程建设的构想12-191.1.1.1新学制低级中学国语课程纲要13-161.1.1.2《六年一贯制中学国文课程标准》和《中学语文科课程标准(草稿)16-191.1.2教材编写的主张19-231.1.2.1《论中学国文课程的改订》中的描述19-211.1.2.2对此描述的评价21-231.1.3教学实践的推广23-281.1.3.1“读整本书”是阅读教学的需要23-251.1.3.2“读整本书”需要指导25-271.1.3.3整本书的来源27-281.2叶圣陶“读整本书”思想的内涵28-341.2.1“整本书”的概念还原28-321.2.1.1“整本书”和“古书”28-301.2.1.2“整本书”和“文学名著”30-311.2.1.3“整本书”和“经典”31-321.2.2“读整本书”与“阅读”的关系32-341.2.2.1“读整本书”与“精读”321.2.2.2“读整本书”与“略读”32-331.2.2.3“读整本书”与“课外阅读”33-34第2章叶圣陶“读整本书”思想探源34-562.1“读整本书”与中国传统语文教育的关系34-402.1.1古代语文教育的课程、教材与教学34-362.1.1.1古代语文教育的课程342.1.1.2古代语文教育的教材34-362.1.1.3古代语文教育的教学362.1.2近代语文教育的课程、教材与教学(1923年前)36-402.1.2.1近代语文教育的课程36-382.1.2.2近代语文教育的教材38-392.1.2.3近代语文教育的教学39-402.2近代著名人士对“读整本书”的影响40-472.2.1梁启超40-412.2.2胡适41-432.2.3何仲英43-442.2.4林轶西44-472.3叶圣陶身边人对“读整本书”的看法47-562.3.1夏丏尊48-492.3.1.1对当时阅读情况的熟悉482.3.1.2选择图书的原则48-492.3.1.3如何进行阅读492.3.2朱自清49-522.3.3余冠英52-532.3.3.1对引起学生的读书兴趣而言532.3.3.2对养成读书习惯而言532.3.4浦江清、王季思、郭绳武53-56第3章叶圣陶“读整本书”思想在语文教育领域的影响56-763.1近百年来,大陆地区语文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对“读整本书”的描述56-653.1.1建国前,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的描述(1923—1949)56-593.1.1.1建国前小学语文课程标准56-583.1.1.2建国前中学语文课程标准58-593.1.2建国后,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的描述(1949-2000)59-623.1.2.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59-603.1.2.2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60-623.1.3现行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读整本书”的描述62-653.1.3.1《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描述62-633.1.3.2《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描述63-653.2近百年来,大陆地区语文教科书对“读整本书”的表现65-683.2.1从叶圣陶早期编选的语文教材看“读整本书”66-673.2.2从建国后编写的语文教科书看“读整本书”67-683.3语文教学对“读整本书”的反映68-703.4研究领域对“读整本书”的熟悉70-763.4.1顾黄初的研究71-733.4.1.1对“读整本书”思想进行了检索71-723.4.1.2对“读整本书”的意义进行了概括723.4.1.3对“读整本书”思想进行了界定723.4.1.4对“读整本书”的方法和阅读范围进行了明确723.4.1.5提出了“读整本书”的课程意义和教材意义72-733.4.2董菊初的研究733.4.3郑宇的研究73-763.4.3.1人教版实验小学语文教科书编写的做法743.4.3.2小学阶段教师指导“读整本书”的建议74-76第4章叶圣陶“读整本书”思想的实践探索——小学阶段的“读整本书”76-894.1整本书的选择77-794.1.1叶圣陶的整本书选择的原则77-784.1.1.1总体原则774.1.1.2具体原则77-784.1.2现行图书的选择原则78-794.1.3整本书的数量选择794.2“读整本书”的指导79-824.2.1按照学生年龄特点指导79-804.2.2按照读物特点指导80-814.2.3按照阅读本身的规律指导81-824.3“读整本书”的评价82-854.3.1对阅读结果的评价82-834.3.1.1考查阅读的速度82-834.3.1.2班级讨论中看阅读深度834.3.1.3查阅资料,了解阅读的真实情况834.3.2对阅读指导过程的评价83-854.3.2.1体验阅读的乐趣83-844.3.2.2达到阅读的高度84-854.3.2.3开拓阅读的空间854.4讨论85-894.4.1“读整本书”与课本教学85-864.4.2“读整本书”与网络阅读864.4.3“读整本书”与自由阅读86-874.4.4“读整本书”的条件范围874.4.5“读整本书”的序列构建87-89结语89-91参考文献91-93致谢93-94后记94-95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