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需要处理好四个要素

更新时间:2024-03-05 点赞:13840 浏览:5879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现代阅读观以为,一般作用上的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熟悉世界、进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语文阅读教学是作品、作者、教师、学生、社会之间的对话过程。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提出了文学要素的著名观点,他以为文学是一种活动,总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这四个要素组成与,与之相匹配的语文阅读教学就应是作品、作家、世界(社会)、读者(教师、学生)这几个因素的相互对话、作用的过程。因此。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成了如何协调这四者的联系的过程。
一、作者
作者就是作品的母亲,当然这一观点不够严谨,但确实是作家的创作成就了作品。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思想情感、兴趣爱好、职业年龄、生理特点对解读他的作品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孟子的“知人论世”,曹丕的“文以气为主”,所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应当承认作者的兴趣、嗜好、情感特点对作品内容、作品思想有点一定的影响,但不能把作者的人生经历中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与作品中的人物以及作品中的思想感情逐一等同。特别是戏曲、小说,更应如此。语文教学中要防止两个倾向。一是将作者与作品中的人物对号入座。二是作者与作品绝不沾边。语文阅读教学既要了解作者,也要联系作品,防止作品与作者脱节或对等。
二、作品
实在每部作品都有解开它的钥匙,我们应当找到解读作品的砝码。语文课程标正确立了语文是集工具性与人文性、思想性与审美性的统一体。因此,教学中对于作品的阅读时要带着多种角度去思索、去理解、去鉴赏,既要克服极真个功利主义,又不能束之高阁,可望而不可及。“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里就是指阅读带有实践性、长期性。文学作品传达出来的精神内涵不能指望是简单的精神快餐。也不能让某些导读先入为主来左右读者的头脑,而要确确实实以作品中走进去,又要以作品中走出来,将人文性、科学性、文化性、审美性潜移默化地移植熏陶在自己的身心中。这也是文学作品的魅力所在。
三、社会
作家作品都是社会的产物,时代的结晶,不管是作者还是作品、读者都不能超越社会时代而独立有着。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作品中所描写的社会时代、地域风俗还是读者所处的时代对作品的理解影响深远。有些作品随着时代与社会的变化而产生了新的作用。丰富了内涵。有些作品的人物形象也随着时代的进展赋予新的思想灵魂,但是它还原到原来的作品时代中去,还原到作者的动机当中,就不能表达深层次的含义,语文阅读教学要结合社会时代背景,不同的时代文学作品的理解也不同,古人没有今人这么丰富的思维,西方人也没有东方人的这种思维,有时或许仅仅是出于情感的抒发。对于事物的态度停留在直觉上,但在今天读者的解读下却加上了很多“奠须有”的光环,高尚的情怀,深邃的思想。社会并不能等同,但社会有很多惊人的形似之处。社会中的人性、人情、人格有它的相同之处。所以,语文教学要防止这种“有色眼镜”故意来抬高和矮化作者、作品,形成定性的阅读思维方式,用今人、局外人看待古人,用时间空间上的差距来看待当时社会、当地的地域文化,以免造成阅读教学的歧义。
四、读者
新课程倡导现代阅读理念是新的对话式阅读,对话理念以为作者与读者的联系,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阅读行为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确立了一种对话和交流的联系。这种对话与交流是同等的、双向的、互动的。互为依存条件的。阅读成为主体之间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读者的阅读是一种共同介入以至共同创造的过程,因此读者是文学活动的主体。所不同的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读者同时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对话。在对于作品的对话中,首先第一层面是老师与作品(作者、社会)的对话和学生与作品(作者、社会)的对话;第二层面是以作品(作者、社会)为媒介的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他们的核心主体应该是老师与学生的交流,尤其是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更应突出,由于阅读教学的条件就是阅读,然后才是老师指导下的学习,这也是阅读教学的过程。随着学生的年龄与学识的增加还应当是提高阅读的层次,由理解性阅读到知识能力性阅读再到比较性阅读,最后到审美鉴赏性阅读,所以阅读教学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提高的过程。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实施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全面协调处理好各个要素之间在阅读教学中的联系,积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开放、革新教学论文式的阅读习惯,全面健全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责任编辑:王波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