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音乐助推语文有效教学

更新时间:2024-01-31 点赞:5607 浏览:2013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音乐是人们广为喜爱的艺术之一,孩子们更是喜欢那活泼优雅、轻松感人的音乐。俗话说“情能育思”。音乐对于人的感情激发、感染直接而强烈,它能激发儿童聪明火花的迸发,使孩子冲破习惯思维的束缚,开发革新教学论文的潜能。在探讨低年级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时,可以巧用音乐辅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值。

一、乐曲渲染情境、激发兴趣

利用CAI课件,我们可以创设新奇有趣的动画环境,融直观性、多变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在创设动感的画面的基础上,配以一段适当的音乐,为学生营造一个图、文、声、像并茂,具有主体效果的教学场景,推动教学论文学生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以而达到“课伊始、趣亦生、情更入”的效果。教学口语交际《春天来了》时,我设计了以下场景:我首先播放了一首歌曲《春天在哪里》,让学生随着音乐,进入情境,教师用亲和的语言提示学生:“仔细听,你一定能听到很多美妙的声音,一定会在小脑袋里出现很多生动美妙的场面,不信你试试。”伴随着优美的旋律,学生仿佛置身于布满诗情画意的迷人的春天景色之中。边听边想,还不时加入动作,这时,让几个学生敞开心扉说说自己听到的声音,乐曲中那富有弹跳而欢快的音符,仿佛是溪水叮咚叮咚跳跃向前;乐曲中那流畅抒怀的旋律仿佛是小鸟在枝头叽叽喳喳地欢唱。有的说出他眼前出现的画面,那跳跃的音符把冬眠的青蛙唤醒了,南飞的大雁回来了;听到那抒怀活泼的乐句,我仿佛看见小草钻出了土,在摇摆,柳树长出了嫩芽,枝条随风飘。有的说:红花随着跳动的音符,花瓣一片片地开,桃花的花苞一个个地爆出来,小朋友把棉衣一件件地脱去,在追蝴蝶。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这样导入新课,自然流畅,不但学生兴趣盎然,而且直奔重点,学习目标非常明确。

二、乐曲引导体验,升华感悟

对于小学生来讲,生活经验不够丰富,观察事物不够全面,教学中常常会出现难以解决的不足,而音乐是活动的语言文字,通过音乐可以变静为动,进行形象思维,引发自己与他人的共感共鸣和心灵的沟通,使难以觉察的事物清楚地再现在学生感觉能力可及的范围之内,为学生实现思维的奔腾架设一座桥梁。如在学习《大禹治水》这篇课文时,学生对“治水”的意思缺乏感悟,就通过一曲钢琴演奏曲《黄水谣》,配以洪水冲垮堤岸、冲掉大批房屋、多少人横卧于大水之中、多少人背井离乡的场面,学生身临其境的体验和音乐强烈而震撼的乐曲渲染,孩子们不禁一个个说出“洪水太可怕了!”“那凄凉悲惨的音乐旋律让我们太难受了!”“黄河凶猛之势真的没办法了吗?”“要能管住洪水有多好啊!”“这种悲惨什么时候能结束呢?”等等。此时此刻让孩子们读第一自然段,孩子们是那样的情真意切,好多学生都说“大禹治水,老百姓可得救了。”“大禹就是为了这种悲惨的场面不再发生,为了千秋万代的幸福而去治水的。”借助音乐,既让孩子们体验了洪水的可怕,同时又感悟了治水的理由,因此代替了繁琐的讲解和问答式的机械教学。

三、乐曲互动学生,推动教学论文进展

音乐不仅给人带来愉悦,陶冶人的情操,它还用特殊的手段对直觉和灵感进行解释和说明,使声音的艺术形象由感觉的有限性通向想象的无穷空间,以而使乐场中融入语言文字,与语言文字浑然一体。
如学习《大禹治水》这篇课文的第五自然段时,采用了《欢庆锣鼓》这一音乐,让学生随着音乐放飞想象,十三年治水的结果怎样?孩子们说在咚咚咚的锣鼓声中看到了老百姓在扭秧歌,在打鼓庆祝,有的说那时而快时而慢的节奏,似乎老百姓都在抢着筑堤栽树,保护好堤岸,不让洪水再冲垮堤岸,有的说那阵阵锣鼓,就像老百姓都在讲述大禹治水的故事,这个故事代代相传,听听,想想,读读,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与音乐融合,或谈谈自己的感受,或插上想象的翅膀……学生自主地把自己的情感与乐曲融合交流,让自己的思维与乐曲一起流淌,让联想与想象随着乐曲的变化而自由驰骋,不受羁绊,多角度地感受课文内容,进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样理解了内容,一连串的词语,如千秋万代、千山万水、千言万语、千辛万苦、千恩万谢、千年传诵,以学生口中吐出,既学会了表达,又扩大了积累。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兴趣、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积极主动介入,自主进展。
总之,音乐是创造灵感的源泉,对提升语文教学有效性有其独特的作用,我相信它将引起语文老师更多的关注和探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