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作用探讨

更新时间:2023-12-31 点赞:33529 浏览:15593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语文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学媒体作为储存和传递教学信息的载体,起到了作用。多媒体在多种现代化教学媒体中脱颖而出,它通过声音画面等多种形式展示,让学生以直观层面上去熟悉事物,感悟课文,使学生线人一新,有利于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多媒体作用

一、激活兴趣

教室中的教师和学生是一个整体的信息场,教与学是心灵、语言、信息交换的一个过程。学生掌握知识体现为自身内在的学习需求,教学应当贯串在学生的兴趣之中,使学生的兴趣在教学的每一阶段都能连贯地体现为留意、等待、探讨和行动。因此,兴趣的激活、保持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兴趣作为支配人们行动的动机,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反映的结果。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供大量的“花式”,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激活学生的兴奋点。这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多媒体以其强大的体现力,使客观事物的形、光、声、色等直接作用于学生感官,对学生有极强的吸引力,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心理场。
1.形象感知,使学生受到“情”的诱导。文学作品以塑造形象为手段,达到教育、启智的目的。多媒体以其极强的体现力,将形象放大、缩小、连续、定格等,展示在学生眼前,激发学生兴趣。如第十册《丰碑》,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教师揭题后提问:丰碑是什么意思?课文中的丰碑指什么?接着多媒体演示:大雪纷飞,在一棵大树下,军需处长被大雪覆盖着,如一座晶莹的丰碑。教师启发学生:“军需处长怎么会冻死的?在冻死前是怎样的情形呢?”导入重点段第三段的学习。多媒体演示:画面渐渐清楚,出现了老战士的形象,他冻僵了……导入第七节的学习,教师着重引导学生观察军需处长的表情、动作、穿着等,使学生了解军需处长是被严寒冻死的。接着,教师通过富有感情的范读,引导学生思索:军需处长为什么会冻死的?学生通过朗读浅析理解军需处长的一心为公、绝不利己的高贵品质。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他的这种精神,可用多媒体把两个画面结合起来:老战士冻僵了……大雪越下越大,覆盖住他的身躯,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运用多媒体,通过两个场景的比较,体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学生视觉上的差别,学生以内心受到极大的震撼,产生“情”的冲动。
2.模拟过程,使学生获得“真”的感受模拟。通过程序设计、模拟过程,达到“真”的目的,使学生获得“真”的感受。现代心理学以为:提供四周的熟悉的真人真事,更具有感召力。多媒体的模拟功能,能帮助我们实现这一愿望。它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微观和宏观的限制,把客观世界、文学艺术展现在学生眼前,既缩短课堂教学时间,又增加课堂信息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第十册《飞夺泸定桥》攻天险一段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理解“奋不顾身”一词,可用多媒体模拟:喊杀声,炮声混成一片,红军战士不怕危险,奋勇夺桥……在体感知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定格放大让学生仔细观察几个红军战士夺桥的动作——铺桥、冲锋,用“红军战士夺桥奋不顾身,有的……有的……有的……”进行说话练习。在视听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索,运用词语表达出来,使学生的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思维,由感性熟悉上升到理性熟悉。通过模拟过程、视听结合,学生获得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对于词语的理解更为深刻透彻。模拟过程,还能使课文重点理解更为方便。例如:在《飞夺泸定桥》另一重点段“抢时间”的教学中,教师即可运用多媒体模拟敌我双方抢时间的经过,使学生很快就能了解重点,进入课文的情境中。
3.创设情境,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通过多媒体,创设与课文有关的情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情趣,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
(1)以音乐渲染情境。音乐本身就是情与境的结晶,以音乐渲染情境,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是理解抒怀性课文的有效途径。例如:《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课文,由于所处时代不同,学生很难理解人民对总理的一片深情,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教学开始,可用多媒体放一小段哀乐,问学生听了有何感受?学生回答:难过、悲伤。教师接着说:“你们知道吗?总理逝世的那天,举国悲哀,山河同泣,其悲壮如失去亲人,是什么理由使人民如此爱戴总理呢?”以音乐渲染情境,直接而有效。
(2)以画面再现情境。例如在教学第十册《只有一个地球》时,捉住“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轻易破碎了”一句的中心词“可爱”、“轻易破碎”进行教学。为了让学生理解地球的可爱,在欣赏了以太空中所见地球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蓝白交错,美丽极了后,教师可说:“让我们再到地面上,我们的身边去看看吧。”多媒体演示:音乐声中,桂林山水的美、黄山的奇……出现在学生眼前。接着,教师又说:“我们的地球多美呀!我们要保护地球,由于地球太轻易破碎。”多媒体演示:工业污染,使环境受到破坏:河水浑浊,小鱼死亡;树林乱砍乱伐,山上一片荒凉,到哪里去寻找绿色?展现美的画面,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展现丑的情
景,激起学生对美的追求。

二、点化难点

引导学生积极介入课堂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是紧扣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捉住重点和难点,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介入。多媒体的教学手段给我们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通过设计课件,可突出重点、分化难点,化难为易,逐步解决不足。
1.化抽象为形象,化概括为具体。当学习是由直接到间接,由具体到抽象时,获得知识和技能就比较轻易。语言文字作为描绘客观世界的符号,具有抽象性、概括性。多媒体可以提供声画并茂、视听结合的客观世界的表象,将抽象、概括的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具体的可感的东西,使文字与客观事物之间建立了联系,化难为易。如《鸟的天堂》中有一段描写榕树叶子:“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引导学生理解“颤动”一词是个难点,“颤动”字面上可解释为“抖动”,光理解这些是不够的,这时,教师可用多媒体演示:晨曦中,那青翠、油亮的新叶在微风中轻轻地颤动……在学生感知的基础上,教师适当点拨,学生便领悟到了“颤动”一词并进行了说话练习。这样,以感知→理解→运用,以抽象→具体→抽象,学生对于词语的理解在表象的作用下真正以感性熟悉上升到理性熟悉。
2.化静为动,化虚为实。想象、联想是作者以客观实体上生发出来的。以多媒体为载体,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主观感受,可化虚为实,化静为动。例如:第六册《荷花》一课,引导学生理解想象“我仿佛也成了一朵荷花”是一个难点。如何突破难点呢?有位老师设计了如下课件:先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欣赏满池荷花。它们姿态各异,看着看着,我仿佛也成了一朵荷花,多媒体演示:我在荷花中翩翩起舞,满池的荷花也随我一起翩翩起舞……蜻蜓向我飞过来,告诉我飞行的欢快;小鱼向我游过来,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随着小作者的观察想象……虚实结合、消息相生,整个难点的突破是在欣赏的过程中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驰骋于美的画面中,积极介入到教师的教学之中。
引导学生积极介入教学活动,以兴趣激发为先导,以视听为手段,以提高课堂实效为目的,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我们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目的。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