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应讲究艺术性

更新时间:2024-04-01 点赞:4539 浏览:1594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以本质来说,语文教学应该是一门教学艺术而不是技术,究其理由是:文学语言模糊性决定语文教学的艺术性;文学的个性化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的艺术性;文学欣赏的再创性特点也决定了语文教学的艺术性;文学的情感特点决定语文教学的艺术性;文学鉴赏的不确定性决定语文教学的艺术性。
关键词:语文教学;艺术性;个性化;再创性特点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夸大:“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而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下,教师往往指导学生对一篇文章的结构、内容、写作策略、主题等做肢解性地浅析和理解,使得本来思想性、艺术性、人文性俱佳的好作品变得味同嚼蜡、面目可憎。语文的艺术性是指为实现目标而实行的最优化教学手段,即教学的技艺教学论文性、创造性。它夸大的是教学上的个性、创造性。笔者个人以为:以语文的本质来说,语文教学应该是一门教学艺术而不是技术。

一、文学语言模糊性决定语文教学的艺术性

众所周知,文学语言具有模糊性,其简洁、生动、蕴藉、隽永、韵味十足等特点,就决定了语文教学不可能像数、理、化学科那样有精确的界定和理解。例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中“愁”的程度就不好理解,其深度、广度,只有通过个人的品味、感悟才可感知;又如“红杏枝头春意闹”,这一“闹”字同样耐人寻味;“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等诗句,其简洁、生动、蕴藉、隽永、意境优美,能激发人们悠远的情思,产生美的享受,可假如我们一定要通过理性的、技术性的浅析,那么很轻易把它搞得面目可憎、韵味全无。

二、文学的个性化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的艺术性

自然科学允许出现相同,并且有规律可循。而文学则不同,它崇尚的是个性。语文教学也应该追求教学风格的个性化;学生的阅读、理解、感悟也是如此。可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固然也启发、引导学生去思索不足,但是终极还是要千方百计地归结到所谓的标准答案上。还有对某种教学策略、教学方式盲目的崇拜,如以“学洋思”到学“杜朗口”,殊不知“橘生于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一种教学方式经过长时间的实践、磨合,适应于该地区实情,但是否“放之四海而皆准”,是否也适合本地的情况呢?追求短时效益的心情可以理解,而盲陌生搬照用是不可取的。这种教学上的趋同现象也是令人担忧的。归根结底还是教学的技术化在作祟,它不利于教师教学个性风格的形成。

三、文学欣赏的再创性特点也决定了语文教学的艺术性

作者写作是一种创造,而颀赏者在阅读时往往不自觉地结合自身的经验、学识、理解能力对文学作品进行再创造。所以“一百个人心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然而,长期以来,不少语文教师“越俎代庖”,用教参代替教师的思索,用教师的思索代替学生的思索,其结果是抑制了学生思索、体味、感悟、创造的空间,束缚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原本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变成了索然无味的技术课。学生的阅读如此,学生的写作指导更是如此。

四、文学的情感特点决定语文教学的艺术性

作家在创作中渗透其个人思想情感,其作品能否引起了读者的情感共鸣,这与读者个人的生活经验、学识、爱好、审美习惯等有着密切的联系。人们在欣赏过程不是消极的、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主观能动的再创作过程。同一信息在不同个体上激起的心理反应也截然不同,这就形成文学欣赏心理活动的个性差别。我们的语文课本里的每篇选文是不是大多数学生都喜欢?我们的语文教师是不是引导学生以课外阅读中汲取文学营养,读出个性,以而形成较强了语文能力和语文个性?这一系列不足值得每位语文教师去深思。

五、文学鉴赏的不确定性决定语文教学的艺术性

在某种程度上说,文学的魅力就在于对其鉴赏的丰富性和不确定性。鉴赏者由于其年龄、性格、学识、理解力等不同,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如鲁迅先生的《以百草原到三味书屋》,教参上以为其主旨是用百草园的自由欢快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而有人则以为用百草园的自由欢快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比较,体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欢快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进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也有学者以为本文是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体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读者怎样阅读、理解,是无法确定其是非的,这正是文学的魅力所在。当前语文教学中有着太多的标准化、同一性,学生接受则得满分,不接受则得零分,这样学生被强制地剥夺了文学鉴赏的“自由权力”。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力争创设尽可能宽松的语文环境,引导学生尽可能地靠近作者,领悟文学作品内涵的丰富性和多元性,使他们学会真正用自己的眼睛、心灵去解读文学作品,不断提高其文学鉴赏的能力和水平。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茅村镇中心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