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练习

更新时间:2024-01-26 点赞:3384 浏览:983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国家教育部现行修订新颁布的《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也重点提出:“要注重语文的感悟,培养语感能力。”所谓“语感能力”,即语文的直觉能力,是个体心灵对语言文字特有的感觉,是人们通过长期的语言实践,在各种语文现象的反复触摸中感悟和积淀的,是对语言的知识性内容和人文精神的综合把握。而阅读教学则恰恰体现的是以语言文字到内容、思想,再以思想、内容到语言文字的练习过程。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有效地进行语感练习?对此笔者结合教学实际以以下几个方面浅谈一下自己的做法。

一、创设语境,激化语感练习

在小学阶段,学生年少幼稚,无意留意占上风,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出现“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插柳柳成荫”的现象。因此,在一堂课中要充分运用好直观性原则,创设一个生动、具体、新奇、活泼的语言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同学们有形可见、有话想说。
如在进行《再见了,亲人》一文的教学过程中,先用幻灯机放出中朝两国人民友好的图像,然后进行与课文有关的背景先容,让学生在大脑中树立直观的形象:“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支援朝鲜战争中浴血奋战,与朝鲜人民建立了浓厚的感情……本文展现的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归国时,在火车站和朝鲜人民告别时说的话。”既是“话别”,就不是一方的事,肯定有话别时的场景。这时,我趁机利用多媒体教学,放出真实场景:“朝鲜大娘、小、大嫂、志愿军战士等好多人,他们你拥我抱,痛哭流泣,依依不舍……”这样就把学生的视线引到情境中,使他们身临其境,有所感悟。

二、比较语句,强化语感练习

语句比较是语感练习中常用的体现手法。常言道:有所比较才有所鉴别、有所感悟。要用比较的策略,引导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强化语感练习。
著名作家老舍的《我们家的猫》中有一句:“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很乖。”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们感受“乖”字好在哪儿,可采用先质疑启发思维,再进行语句比较,以中感悟的教学思路。师:“乖”是什么意思?生:听话。师:可不可以把“乖”替换成“听话”?生:答案不一。我趁机投影句子:(1)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很乖。(2)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很听话。究其理由,同学们可能吱吱唔唔说不出个所以然,这时不妨出示句子让学生自己进行比较:“老师很听领导的话,他们都很‘乖’。”同学们看了这个句子不禁哈哈大笑。由此可见,通过以上几个句子进行比较,同学们以中悟出了“乖”与“听话”两词的适用环境。固然教师并未深入剖析,但是同学们凭借着对语句的比较、对语言文字特有的感觉,就能感悟出其中的道理。可见,教学中对词句与原句进行比较,可以让学生揣摩出关键词的含义或适用环境;同时也可以让同学们感受到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以而使学生的语感得到强化练习。

三、语言重组扩展,深化语感练习

儿童语言的进展大致会经历“不理解——理解——运用”三个环节,经历两次奔腾,即“不理解——理解”属于第一次奔腾,“理解——运用”属于第二次奔腾。怎样加速第二次的奔腾,深化语感练习呢?提供以下教学设计以供参考:
在《新型玻璃》教学中,首先让学生熟读,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然后运用写的方式让范文语言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教师可在黑板上写出写作要求并做出提问:“以玻璃自述为题,请同学们分别扮演不同的新型玻璃,把你们各自的特点、作用写出来,看谁是最棒的一位!”在这一教学环节中,鉴于学生所处地域不同、环境不同、视野不开阔,所以,在此可适当增设“情境教学”,把一些“集市中做买卖的叫卖声”及“展览会、拍卖会”等情景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刺激学生大脑,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然后结合课文内容让他们把范文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下面请您欣赏其中一位同学的片断:“嗨!大家好!我是现代高科技产品‘夹丝防盗玻璃’。有了我您就不必担心小偷会光顾你家了,我和‘自动报警器’老史会联手帮助您。实在,我不只会抓小偷,我还可以暂住博物馆、银行、珠宝店,坚守自己的岗位。瞧,现在您知道我的用处了吧!假如您愿意,请快快来买我吧,来晚了,我就要为别人效劳了!”
在以上教学中,根据课文的语言特点,让学生在熟读的条件下,在课内模拟一个语言交际环境,进行角色转换,以而有效地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促使学生吸收消化语言材料,将范文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实现了语言的重组与扩展,深化了语感练习。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