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感受

更新时间:2024-04-13 点赞:21048 浏览:950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多媒体技术是用计算机综合处理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图像等多种不同类型媒体信息的技术。多媒体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是在原来的教学系统中增加了新的元素———多媒体课件,由此形成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
多媒体教学可以增加单位时间内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
多媒体信息容量大,可以通过文字、声音、图形、静止的画面以及活动影像的相互补充和作用,以其丰富性和体现力吸引学生的留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应当代大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学习趣味。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获取信息、介入学习,以此提高学习效率;可以将学生的思维引入到一定的情境中,引发其想象和联想;可以使知识多层面、多角度地展示在学生眼前,使原来不便展示的资料和难以用语言传达的内容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把平面的知识立体化、静态的内容动态化;可以为同类作品、不同风格作品作比较浅析,为各种资料的引证提供极大的便利。不同的表达方式互相作用,形成张力,转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改善了教学的氛围,能够促使学生较快地、正确地掌握教学内容,启发学生主动思索,拓展学生知识视野。
只有根据教学内容和特点,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辅助系统,形成本课程的特点,才能有效地发挥其上风
多媒体运用的成功与否,还要看其设计是否能有效地运用于教学论述,并且以课程的实际出发有效地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文学是以语言为媒介的艺术,不像美术、建筑、音乐等有现成的图像、声音资料,也不像理工科的课程有生产过程、机械图形可展示,一般也不需要表格图例的浅析,因此,制作多媒体课件的难度大,很轻易流于“板书搬家”。所以,需要教师搞清楚,对于语文课来说传统媒体不易表达,需要教师解决的不足是什么。我把大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的追求定位为:形象、美、发挥艺术的综合功能。于是,我就下功夫搜集与作品有关的或以某一作品为题材的图片、录像、绘画、篆刻、朗诵、戏剧、电影资料,根据需要对各种素材进行剪裁、美化、组合。例如,讲《孔孟语录》时,用国画和木刻作品体现孔子生平事迹,用篆刻展示语录内容,用孔庙、孔府的录像体现孔子在中国文化思想史上的地位,将这些形象的东西与理性浅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讲《再别康桥》时,在剑桥风景的转换中播放配乐诗朗诵,将学生带入那个时代和如画的情景中去感受诗人的情绪情感、独特的气质与艺术造诣。学习《滕王阁序》时,将滕王阁的来历、多次废兴的历史以及当代重修后的建筑形象展现出来,为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提供想象的支点,同时打出作者写的滕王阁诗,比较两种文体在描绘形象、表情达意上的差别。在讲授《长恨歌》时,则通过电影片断体现故事的主要情节,不仅使作品内容形象化,而且还可以比较文学与电影两种艺术形式的不同特点和表达效果。教师通过各种艺术形象体现语言作品的内容,使学生在阅读欣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中,自然地领略了其他相关艺术门类的特点与风采,增强艺术教育的综合功能;追求视听效果的美感和感染力,以期与大学语文情感的、审美的教育内容相配合。
制作多媒体课件、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转变了传统的备课方式和授课方式。教师在备课中,写出讲稿只是有了一个脚本,然后要在讲稿的基础上进行“二度创作”。哪些内容用哪种手段展示?怎样展示?文字与画面、图像与声音的顺序如何安排?怎样转换?背景颜色、字号大小、画面构图是否协调美观?视觉听觉效果是否良好?每一种媒体元素对表达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起什么作用?都需要逐课进行设计。此外,课前教师还要在计算机上再一次备课,对内容的组织结构、如何交错使用各种媒体、怎样使演示与讲解相得益彰,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保证课堂上运用自如、协调流畅,使自己的语言、动作和表情与课件的图、文、声、像达到和谐统一。教师要付出数倍于以往备课的时间、精力、辛劳和努力。这种艰辛的回报就是教学内容的不断丰富和深化、教师自身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和艺术修养的提高以及思维方式的变化。
多媒体教学必须适应大学语文教学的特点,与其他的方式、策略有机结合,才能发挥最大的教学效益语文教学就实在质而言是一种人文教育,人文教育的突出特点是精神性。物质性、技术性的东西可以通过某种交换或转让的方式而直接拥有,而精神性的东西是不可转让的,思想的财富只能通过思想的方式去继续和受用。精神建构过程具有不可替代性,必须由学习者自己去领会,必须经过主体的心灵体认来完成。电脑的“聪明才智”不能代替学习主体的心灵感悟。语文教学与探讨对个人的意志、悟性、情感及想象力有较大的依靠。以这个作用上说,先进的技术手段不能代替施教主体的作用。教师在占有资料的基础上,如何浅析资料、如何理解和熟悉不足至关重要。教师在教学准备的过程中,要对专业知识进行筛选、提炼和加工,要对相关学科知识进行综合,还要熔铸人生阅历所赋予的悟性、社会经验所赋予的深刻,以而配置出一份“营养餐”。教师在教授过程中,要把握语文教育不同于科学教育的特点,那就是:要创造一种语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唤起学生的经验,使学生天生意境,找到人文道理的感觉,对历史、社会、人生进行心灵的把握。通过实际,形成个体人文知识的基本积累,将优秀文化孕育的人文精神内化为精神品格,以而去实现思想创造和自我塑造的目标。教师的学识、聪明和情感是计算机无法代替的。
不同学科的教学对技术的依靠程度和依靠的方面是有很大差别的。人的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有着比其他学科更高的含量。我们应该科学地熟悉和正确地把握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技术因素和人的因素,并使二者有机地结合,以而产生出超越原有方式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需要现代教育观念的指导,需要现代教学策略的配合,不能以教学手段的革新教学论文代替教学策略的革新与探讨,也不能因此而忽视教学艺术在提高教学效果方面的作用。教学方式策略的革新教学论文可以推动教学论文教学内容的丰富、深化。教师的教学艺术可以全面整合教学内容和各种教学手段的运用。另外,还要留意到,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而课件具有程式化的特点,在应变上有弱点。这就需要教师既要精心制作课件,又要不被课件所局限,要根据课堂上的实际情况随机应变,灵活调整讲授方式,随时与板书相结合,保证教学的实际效果。甚至需要教师有意识地留一些内容随手板书,形成不同媒体的转换,引起学生新的留意,或留有思索的时间,以便学生消化、感悟。因此说,作为传统课堂教学象征的板书仍然有其不可替代性。在众多的教学媒体中,无论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都有其相应的功能,同时也有一定的适应性和局限性,必须有机结合。
现代技术只是一个桥梁,教师的专业水平、对课程的钻研和对学生的爱心是教学质量的保证。现代语文教学只有融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技术性于一体,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习者的潜能,强化教学效果,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