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多媒体优化语文教学

更新时间:2024-01-07 点赞:27906 浏览:13038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随着科技的进步,多媒体已普遍进入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现代的教学手段,它是利用文字、实物、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向学生传递信息,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突破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树立新理念,与时俱进,开拓革新教学论文,适应时代进展,充分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以而让语文教学焕发出无穷的生命活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一切活动的条件。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向。”而当一个人对某一事物或活动感兴趣时就会产生强烈的介入,全力以赴,直到成功。所以,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可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因学生没有去过桂林,假如只是凭教师枯燥无味的解说,学生很难品味文中优美如画的意境,很难理解文中一些词句的含义。如能巧用多媒体手段,使教材中抽象的语言文字以图像的形式展示出来,使画面变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让学生目观其行,耳闻其声,则有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语言文字和感知课文的整体美。我在教学中设计了这样的情境:导入新课后,我一边放映桂林山水的录像,一边录音朗读课文,这样学生如同置身于桂林山水的美景中,以极大的兴趣去品味、观赏,而且通过画面学生看到了那一座座如同老人、巨象、骆驼的山峰,深刻地理解了“奇峰罗列”“怪石嶙峋”等词的含义。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品味出文字的美,设身处地地体验了作者的情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运用多媒体,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词句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推敲、揣摩、品味词语,感受作者遣词的正确生动,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教学《我在地球仪上寻找祖国》时,我除了结合上下文,联系实际手法理解词语外,还利用多媒体技术在屏幕上展现优美的画面、美好的音乐来理解词语。如学生理解“雄伟壮观”一词时有一定的深度,特别是缺乏感性知识。因此,我先在屏幕上显示“长城”的影像片断,让学生观察后用“长城,你真_______啊”说出自己对长城的第一印象。不同层次的学生说出不同的感觉,中下生能说出“高”“长”这样的感性知识,而中上生能说出“美”“有气势”“有气魄”这样的理性知识。在此基础上,我再提示学生以课文中找出形象的词语,学生很快就找到了“雄伟壮观”这个词语。又如用同样的策略来理解“蜿蜒曲折”“崇山峻岭”等词的含义。这样引导学生理解词语,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的词语都活了起来,对所学的词语印象更深刻,记忆更牢固,又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三、运用多媒体,突破重难点

在语文教学上,当教师向学生提出不足、学生启而不发的时候,当教材的重点、难点或关键处需要学生理解掌握而学生难以掌握的时候,教师公道地使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能把生动的视觉形象传递给学生,帮助学生较为轻易地突破知识的难点,以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观潮》一文时,理解“潮来时的壮观景象”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但由于我们处在山区,学生对“潮汛”的概念一无所知,因而对课后的三道思索练习题的理解有一定难度:①潮来时,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为什么出现“一道白线”?②浪花为什么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③作者为什么说“浪潮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这时,单靠教师口头解说很可能越讲越乱,或教师费了很多口舌,学生还是不知所以然。而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把课文插图放大,再让学生以图上找出“白线”“城墙”“千万匹战马”的确切位置,接着播放钱塘江大潮实况录像,让学生真实感受滚滚而来的大潮,再引导他们重点观察东边水天相接处,更近处的潮水形状,闻其声、见其形,这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内容清楚定格在孩子心中,难点顺利突破了。

四、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兴趣是获得知识、开阔眼界的重要推动力。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和单调的教学策略,会减弱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捉住教学中适当时机,围绕教学目的和要求,利用贴近儿童生活、符合儿童情趣的幻灯片,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而且可以使学生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产生强烈的兴趣,而且这种兴趣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不断地使学生获得和巩固新知识。《惊弓之鸟》这一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理解“惊弓之鸟”这个词的含义,学习更羸善于浅析判定的好品质。在教学中使学生理解成语含义和课文内容基础上,我利用多媒体投放如下录像:一只又肥又大的老鼠见一个细口瓶内有很多玉米,费了好大劲才钻进去,贪吃后肚子更大了,又艰难地向外钻。在教学课文时,学生兴致不高,当投放这一幅图后,学生的兴趣一下子高涨起来。在激趣和启发提问下,学生观察了这只贪吃的肥鼠,浅析了贪吃的前因后果,判定出了这只老鼠最后的下场。在假设“这只老鼠钻出了瓶口,但挤断了一条腿,以此它一见细瓶口就浑身发抖”的启发下,学生造成了“它真是一只惊弓之鸟啊!”之类的句子,而且造成了“惊瓶之鼠”这样的词,还根据特定的环境理解了“惊瓶之鼠”的含义:比喻做了坏事受到惩罚后一想到做坏事就害怕的人。课后在教师的提示下,学生们充分发挥想像力写出了别具一格的童话故事《惊瓶之鼠》。

五、运用多媒体,对学生进行美育

诗歌是通过抒发强烈的感受和情绪以反映社会生活,又以高度集中的艺术概括,将生活中的事物与诗人特定的感受融为一体。诗歌有精练的语言、严密的句式和章法,并有鲜明和谐的节奏与韵律。所以,在诗歌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先播放诗歌朗读的录音,使学生感受朗读时声音的高低、虚实,速度的快慢,以及停顿、重音,以而使学生感受诗特有的节奏美。使之在练读、背诵时,能正确把握诗歌的节奏。教学诗歌时,要使诗的语言与意境融合在一起进行,也就是说要再现诗人胸中的诗境。只有在这个境界中咀嚼诗句,学生才能品尝出诗的语言的正确、鲜明、生动。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留意创设情境,而多媒体确是进行情境教学的最好手段。在教学《示儿》时,为了让学生感受意境,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在屏幕上投放这样一幅影片:一位老人在病入膏肓之时,心中布满了无穷愁丝,把自己的儿子叫到身旁,用颤抖的手艰难地拿起羊毫,写下了这字字发自肺腑、句句扣人心弦的诗,最后含恨而死的情景。在学生基本上理解诗意之后,让学生一边看屏幕上的投影,一边听诗的朗读录音,再进行想像,领会诗歌的意境美。
“文章不是无情物”。诗歌更是如此。有的字里行间洋溢着爱国之情,有的布满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有的则弥漫着割舍不断的对家乡亲人的思念等。每一首好诗总流溢着诗人的浓浓情思。运用多媒体手段能使学生较深刻地感受到这种情感,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静夜思》时,可挑选一些反映思念家乡亲朋好友的录像片断让学生看,与诗歌内容进行对照,以而令学生更深刻地领悟到诗人思乡思亲之情。教学《长征》这首诗中的“金沙水拍云崖暖”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暖”的意思,教师最好让学生带着不足去听关于红军不费一一弹,胜利度过金沙江,取得具有历史作用的伟大胜利的故事录音,让学生进行理解,以而更深地感受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树立科学进展观,充分熟悉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仅手段新,而且省时省力;既能形象、逼真地反映客观事物,又能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以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