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探讨

更新时间:2024-01-26 点赞:33379 浏览:15605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修订后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开拓学生的视野,进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提高社会主义觉悟。”这一句话揭示了审美教育与语文教学密不可分的联系,两者相辅相成,相互推动教学论文。本文对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审美教育进行了初步讨论。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审美教育
英国美学学会主席赫伯特里德在其《寓教育于艺术》中指出:“美育不仅成为当今教育中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大有可能成为整个教育的基础和整个教育革新教学论文的突破口。”审美教育,即是我们通常作用所说的“美育”。它的根本任务在于提高审美主体的审美素质,即是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和审美感受力和审美创造力。落实到高中语文教学中,就是要挖掘出教材中美的因素,让学生感受美,理解美,判定美,创造美,以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指导其思想行为健康进展。

一、把握审美心理特点

对学生审美心理特点做出正确地浅析,是实施审美教育的基础。以高中学生语文学习来看,学生的审美心理呈现阶段性。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由少年期进入青年期,其心理趋向是以经验型向论述型进展的。以高一到高三,学生以相对单纯的感性熟悉上升到具有了充分的独立性、批判性和内省性的辩证逻辑思维方式。在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想象的共同作用下,学生对作品的深入熟悉达到了审美理解,逐步能以美学的作用上去熟悉作品。学生作为审美主体,越来越需要把握作品的精华,赋予对象以不落俗套的内涵。学生能够感性思维中注入理性思维,发挥主体的能动性,捕捉新鲜而独特的情思,在一连串原来表象的分解与重组中创造出新的意象。学生在这种精神活动中发挥创造性,获得审美的愉悦,以而净化心灵,提升人格。

二、诱发审美体验

即创造一定的美的氛围,把学生引入作品创造的艺术境界。这是审美与创美的第一步。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凭借录音、影视工具提供的音乐形象和视觉画面,唤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也可以借助老师绘声绘色的朗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感染;还可以通过浅析作品描绘的画面和形象,把学生带入文章的境界中去,让学生领会不同领域不同形象的美。

三、挖掘审美作用

作用的解读,是文学阅读的第一步。作家对生活和世界的洞察与关照、热情与理性、诗意与哲学的意蕴,总是随着他的情感的走向交织在作品里,使得作品气韵生动。而这一切,都只有通过作用的解读才能把握。
文学的作用是丰富的、复杂的、深广的,但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审美作用,由于作家是通过审美体验、情感反映的方式来对现实生活做出评价的。他总是以自己独特的眼光去关照,以自己独占的情感去体验,并最后塑造出独特的艺术形象。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对教材内容上的审美作用,理解作品中形象的审美作用,感悟作品中情感的审美作用。

四、深化审美活动

感受美、欣赏美的目的在于实践美。在教学活动中,仅仅满足学生感知美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应该启发学生通过讨论、比较,让学生谈对课文的理解,谈谈对作者观点的熟悉和评价,对美作出正确的评价,让学生将获得的感性熟悉提高到理性熟悉上去,让学生以个性化的形象中看到事物的本质,揭示形象的内在美,深化学生的美感。

五、进行审美创造

正确审美观的培养和形成,需要在生活实践中去锻炼培养,使审美观真正成为生活中的一种实际指导思想,真正成为一个人审美修养的反映。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创造美可以通过片断练习的形式来实现。我们只有不断地指导学生进行审美,才能让他们懂得什么是美,什么是丑,才能分辨“香花”与“毒草”,以而正确地选择美的内容,摄取美的精华,探知美的奥秘,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为终身学习和个性进展奠定基础。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