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与情感教育浅谈

更新时间:2024-04-03 点赞:4884 浏览:1604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多年以来,我们的教育有着着重知识构建,轻感情渗透,重智商练习,轻美育熏陶的偏颇。尤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则有着着重视语言的逻辑公道性而轻视语言的情感倾向性。随着教育教学革新教学论文的深入进展,素质教育的全面提倡以及新课程革新教学论文理念的推广,结合十年来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笔者以为,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应该以此为契机,培养学生自身的一些情感素养,让学生进展为素质教育所要求的真正全面进展的、健康有为的新一代。
那么,在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中,如何把握和处理好语文教学与情感教育之间的联系,并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呢?

一、热爱语文教学,做一名血肉饱满的语文老师

著名教育家夏沔尊曾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白居易曰:“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要想把语文教学和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作为知识的传播者——语文老师,首先应该让自己以饱满的热情,充沛的精力,平易近人的态度这样一种形象出现在课堂上。老师的精神面貌如何,直接影响到学生上课的情绪和教学效果,努力让学生一上课就产生愉悦兴奋的情绪,思维积极灵敏,乐于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教学就会出现互增互长的预期效果;反之,假如老师一进教室就萎靡不振,冷若冰霜,甚至疾言厉色,就会使学生一上课就产生紧张情绪,压力过大,导致思维滞缓,别说陶冶情操了,就连灌输知识都成了不足,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
所以,语文老师不仅不能把生活中的不良情绪带入课堂,上课要全身心投入外,还要以身作则,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比如,在学习《黄河颂》时,可以让学生先齐声唱《保卫黄河》,在雄壮豪迈的氛围中带着亢奋的情绪进入《黄河颂》的学习,进而树立以热爱祖国山河为荣、危害祖国山河为耻的意识。

二、潜心钻研语文教材,挖掘摄人的情感气力

可以说,情感因素在语文教材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由于语文教材中,文质兼备的作品比比皆是。所编选的课文中,有对事业的追求,对信念的执著,对祖国的爱,有赤子之心,有朋友之情,有手足之谊,有激愤,有凄切,有柔婉,有悲惨,有笑,有哭,有悦,有愁……语文课堂,简直可以看作浓缩了的人生舞台。怎样才能引导学生感悟出作品的内蕴,让真善美的情感因素深入学生心灵,真正受到陶冶升华呢?
语文老师应潜心钻研语文教材,挖掘作品中感人的情感气力,并把它潜移默化地输送给学生。如学习《散步》,在体味精词妙句的同时,引导学生用几分钟时间亲身地想想自己一家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以而激发学生孝亲敬长的优良道德情操,激发他们珍惜亲情、热爱亲人、关心他人的情感。

三、多和学生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把情感教育延伸到课外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的中心任务之一就是培养道德的、理智的、审美的高尚情操,一个真正的人不能设想没有善良的情感。实在,教育就是以培养真诚的关怀之情开始的,在这个基础上人的各种品质,像聪明、勤勉、天才等才能获得真正的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扬。”
所以,课堂45分钟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把情感教育延伸到课外,升华为一种大爱。一名好的语文老师也必然是学生的良师益友。那么,怎样做到这些呢?

1.对学生一视同仁,尤其要多关心鼓励学困生

老师都喜欢学习好的学生,这无可厚非,但学困生之所以学习不够好,应该各有理由,所以,一定要多和学困生交流,共同寻找理由。笔者的一个学生长得憨厚可爱,但总是记不住该记的知识。有一天自习课后,笔者把他叫到办公室,没有劈头盖脸厉声质问,而是心平气和地问他家住哪里,家里都有些什么人,是不是讨厌学语文。他开始挺紧张,慢慢话就多了起来,告诉我他小时候出过车祸,对记忆有些影响。笔者摸着他的头说:“孩子,想想实在咱挺幸运,出车祸的人不少,但你只是记忆力受了点影响。咱们慢慢来,有什么困难就给老师说,好吗?”他当时就感动得哭了。以此之后,他每有一点进步,笔者都要在班上表扬他,慢慢地,他上课态度积极了很多,也敢举手发言了,学习进步了不少。

2.课外作业形式不拘一格,尽量让学生能畅所欲言,释放内心的感触

学生每周都要写一篇周记,可以摘抄出色篇章,可以写读后感,也可以写心中的秘密,和老师说悄悄话……。有一天,班上一位经常郁郁寡欢的女同学写道:“老师,我看您特别像我妈妈,和蔼可亲,可您有丰富的知识,我妈妈却没有。刚上初中就住校,好几次想妈妈我都想得哭了……,我多想叫您一声妈妈……”看得笔者的眼睛也湿湿的,于是给她写了这样的话:老师也有孩子,老师也爱孩子,每个孩子都是妈妈的心肝宝贝,但我们无法选择出生环境。每个人都要长大,长大后就得走自己的路,不能离不开妈妈的怀抱……,你不孤独,在学校还有很多老师同学……。以此之后,她变得乐观、开朗了起来,还不时约同学到笔者宿舍来玩。
通过上面的种种策略,一方面激发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兴趣走进课堂,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地进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另一方面使学生能够培养起他们的自尊、自信、自强和自律精神,塑造起他们的个性,丰富他们的情感生活,激发他们的创造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以而达到我们教育的预定目标。
(李凤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甘泉中学741020)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