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创造思维练习

更新时间:2024-03-16 点赞:3217 浏览:888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一、转变“单一思索方式”,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

思维的流畅性是指思维灵敏、迅速,能以不同角度、方向、方面,用多种策略思索不足。而讨论法最能引导学生以多角度、多方面去熟悉不足、浅析不足、解决不足,锻炼学生尽可能找出多种答案的能力,以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
如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一颗,书中这样描写洞内的景物: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像。”这时我提问:“叶老看罢内洞说‘有点像’,到底像还是不像呢?”学生各抒己见,争论得十分激烈。我揭示说:“像与不像,不是凭你们的主观臆断,而是结合课文内容、具体的语言文字进行浅析,来感受叶老的感受。”学生带着不足再阅读课文,然后继续讨论。以为不像的同学说:“有点像以字面上看,就是有一点像,那么大部分都不像,总起来说还是不像。”这个同学固然有自己的判定,但说理性不强,不能以理服人。有的同学说:“我不同意他的发言。有点像,我以为还是像。由于两条龙是石钟乳沉积自然形成的,没有经过人工雕琢,形象不能逼真。但作者在前面已经说过了,两条龙蜿蜒在洞顶。蜿蜒这个词本来是形容蛇爬行的样子,现在用来描写双龙那种张牙舞爪的姿态。通过讨论最后意见。熟悉会趋于一致,不必老师“奉送”正确答案。学生在课堂上经常这样浅析、推理、判定,就会逐渐克服解答不足时的盲目以众心理和分歧逻辑的猜测,以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思维的逻辑性。推理的严密性。

二、满足学生“自我肯定的需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心理学以为十一二岁的孩子,已经逐步产生自我肯定的要求,不希望人们把他们当小孩看待,而要求尊重他们。我们上课时不能要求学生答问只许对不许错。有些学生创造性思维常同一般学生不同,表面上看起来似乎近于荒唐,有时不易被老师理解,但认真考虑,他们也有某些方面的道理。一次讲完《将相和》,老师提问:“你们喜欢课文中的谁,为什么?”绝大多数同学表示喜欢蔺相如的机智勇敢。老师进一步启发还喜欢谁?又有几位同学说喜欢廉颇。老师满足地点点头,正准备结束讲课,忽然又有一位同学举手了,老师表示意见相同的就不用重复了,但这位同学仍把手举得高高的。老师叫起他,他说:“我喜欢赵王。”老师惊奇地问:“为什么?”学生振振有词地说:“蔺相如本来是一位官职卑微的小官,赵玉看他有才华,就大胆地使用他。秦国本来是虎狼之国,在赵王与秦王面对面斗争时,蔺相如都挺身而出,战胜强大骄横的秦王,维护了赵国的尊严。每次斗争胜利后,赵王就对蔺相如破格提拔,所以蔺相如职位比廉颇还高。我就喜欢赵王敢于大胆使用人这一点。”学生说得多好,有理有据。赵王本身也是统治者,但学生不涉及他的为人、执政的情况,只就他用人这一点来评论,观点鲜明、论述清楚、敢抒己见。老师赐与肯定:“同学们都喜欢蔺相如、廉颇,你能以不同角度看到赵王的优点,这是很可贵的。你很善于思索。”这样的肯定,调动了发言学生及全班同学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发言时消除了顾虑,布满信心,增强了自我肯定的。

三、打破“思维惯性”,培养思维的变通性

思维的变通性,是指思索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不局限于某一方面,敢于提出不同的新观点,以而形成超常的构思。
如在十一册里有一组课文都是写人的记叙文,我捉住这些课文写作特点的同异让学生进行比较,以这个角度来提高学生浅析文章、鉴赏文章的能力。如这样提问:“《我的战友邱少云》、《凡卡》、《奴隶英雄》都是写人的文章,你最喜欢哪篇的写法?”“三篇文章在刻画人物上有什么不同?哪篇文章着重刻画人物外貌?哪篇着重刻画语言和动作?哪篇文章又着重刻画了神态?这些侧重点都是根据什么确定的?”学生在比较中,认真思索、人人动脑、动口,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同学们在浅析。比较、鉴别过程中,不仅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形成网络,口头表达能力及举一反三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四、纠正“思路狭窄”的缺点,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

想像力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活动,是在头脑中创造出过去没有碰到过的事物的形象,或者将来才能实现的事实的形象思维活动。因而我们说想像是创造力,一切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想像。
1、续讲、续写故事的结局。当学生读完课文内容,并掌握了文章中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续讲、续写故事内容或结尾,丰富他们合情公道的想像能力。如讲完《会摇尾巴的狼》、《凡卡》、《穷人》等课文引导学生续讲,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想像写出多种多样的片断。
2、写想像作文。低年级孩子学了《小猴子下山》一课,老师叫学生摹仿,自己编个童话故事,一句话一幅图,可自绘可剪贴,最后粘贴成一本书。学生自编出很多小童话故事,如《先让猴子妈妈吃》等。高年级学习《黄河象》后,写《柏抱槐》,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写《盖大楼》等想像性作文。
3、写一事一议的文章,练习学生联想的能力。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由当前的事物回忆起有关的另一事物,或由想起的一件事物又想到另一事物,都叫联想。
写一事一议的文章就是以类比为出发点,找出它们之间相同或相异属性。类比法能够在广阔的范围内把两个不同的事物以内部有机地联系起来,产生超常的构思,这是创造思维的火花。如学生写《我喜爱的玩具一小泥人七品芝麻官》,进而联想到当今有些干部以权谋私、贪污受贿、损公肥私……对此进行了抨击。
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观,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鼓励学生多提问、提怪问,启发学生活跃思维,允许学生超过教师。用进展的眼光爱护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点燃起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使学生以小具有一定的创造力。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