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对称社会实验——论“”中知青上山下乡运动

更新时间:2023-12-18 点赞:27396 浏览:12235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中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是当代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之一。中外学者对这场运动相当关注、并逐步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从总体上看,目前对该事件的研究,无论从量上还是在质上都还很不够。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继续对该课题进行探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个人的见解和论述:第一章,对有关研究成果与研究状况进行述评。略述该专题的研究成果,包括已发表的论文,出版的著作,整理和公布的资料,召开的学术研讨会等;在概述研究状况时,着重说明学术界在上山下乡运动的基本动因、历史进程及其评价、知青“返城风”及上山下乡运动终止原因等问题上的研究进展及其争鸣;还列举了研究中的一些薄弱和不足之处。第二章,探讨68年上山下乡运动的起因。本文以为|教育论文网|,68年上山下乡之所以出现,是多种因素协力作用的结果。包括贯彻“无产阶级下继续革命”、接受工农兵“再教育”以培养接班人、缩小三大差别以实现向理想社会的过渡等“左”的指导理论;结束红卫兵运动所造成的社会混乱局面,解决“老三届”学生的就业出路问题等现实考虑;此外,经济结构、经济体制、劳动管理体制的深层次矛盾,人口激增造成的城市就业压力,使城镇劳动力的就业压力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空前尖锐,也是导致这场运动出现的重要因素。第三章,说明“”中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的特点。指出这场运动既不同于““前的知青上山下乡,又与以往的历次政治运动相区别,除了“左”的指导思想外,其特点有三:一是青年学生对上山下乡所表现出的巨大狂热;二是这场运动采取了强制的动员方式;三是其规模之大,涉及人数之多,持续时间之长,举世罕见。第四章,剖析上山下乡运动中的诸多矛盾。这些矛盾包括:“再教育”理论本身的矛盾;知青的生存和发展等实际问题;社会风气、传统观念方面的冲突;知青与农民由于种种原因引起的冲突等。上述几个方面的矛盾,是上山下乡运动难以为继、最后不得不退出历史舞台的主要原因之一。第五章,探讨上山下乡运动能够持续十几年但又曲折发展的原因。着重考察了对上山下乡运动的态度,这是上山下乡得以坚持的主要原因;知青机构及其职能的演变,这是该运动得以开展的组织保证;国家采取的一些化解矛盾的措施等,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缀解运动的矛盾,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矛盾。由于派介入知青上山下乡工作,在反“走后门”、批林批孔、“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学习无产阶级理论等事件上大做文章,使知青上山下乡出现了不少曲折,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增加了在此问题上拨乱反正的难度。第六章,对上山下乡运动的得失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本文以为|教育论文网|,对上山下乡运动不应该全盘否定,而应作具体分析。其积极方面,在于广大知育声的社会实践,对农垦事业、农村文化教育和农业科技、移风易俗等方面有所贡献;上山下乡的特殊人生经历锻炼了一代知青,使他们成为有较强独立辨别是非能力的一代,加深了对国情的熟悉,培养了对人民的感情,磨炼了他们的意志品格,使他们的生存能力有较大增强等:这场运动客观上还促进了城乡的交流和融合。上山下乡运动的消极方面,在于动员社会各方面十几年的巨大投人,却没有产生相应的效果,绝大多数知青并没有在农村安家落户,他们也没有成为诀策者所希望的“接班人”;国家现代化事业因此而出现人才断层。就社会发展而言,上山下乡是造成当时及其后社会不安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对社会风气的败坏甚至彤响到今天中国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改变了一代知青的人生轨迹。总之,上山下乡所收获的,较之它所投入的和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根本不成比例。它是一场失大于得的逆历史潮流的社会实验。应当深刻总结其经验教训。【关键词】:“文化大革命”时期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再教育”生产建设兵团农民农村现代化
【论文提纲】:第一章有关研究成果及研究状况述评9-20第一节成果述略9-11第二节进展及争鸣11-17第三节困难与不足17-20第二章68年上山下乡的起因20-34第一节指导理论20-25第二节直接起因25-29第三节其它因素29-34第三章运动的特点34-48第一节特定氛围下的革命狂热34-41第二节特殊的社会强制41-46第三节规模宏大,波及面广,持续时间长46-48第四章运动中的诸多矛盾48-76第一节指导思想上的矛盾:“再教育”理论剖析48-51第二节知青碰到了生存和发展的诸多实际问题51-64第三节社会风气、传统观念方面的冲突64-69第四节知青与农民的种种矛盾69-76第五章坚持和曲折76-108第一节对上山下乡运动的态度76-79第二节专业机构的演变与职能79-82第三节化解矛盾的措施82-96第四节极“左”势力对知青工作的影响96-108第六章在历史的天平上108-151第一节积极影响108-122第二节消极后果122-145结束语一场失大于得的逆历史潮流的社会实验145-151参考文献151-157后记157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