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启蒙教育对幼儿道德品质进展作用及对策探究

更新时间:2024-01-16 点赞:20084 浏览:8586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国学是传统文化精神与民族聪明的结晶,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和道德知识,经几千年历史长河的洗涤和筛选,流传至今的国学经典著作仍被时人秉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去品读与探究,国学中蕴含的道德精神对今人仍具有指导作用。幼儿道德品质处于构建的过程中,未形成完整的道德体系结构,因此极具有可塑造性,然而幼儿对道德准则的内涵仍不能完全理解,需要成人对其传授必要的行为准则知识,以便将行为准则知识转化为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行为,并能长期有效的坚持。同时,也应留意,幼儿道德品质形成的主体是幼儿自身,因此,无论是道德准则和行为知识的传授还是道德情感的激发和道德知识的践行,都应尊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水平和规律,使其呈现形式能被幼儿所接受。国学启蒙教育中道德内容的特点及其呈现形式符合幼儿道德发展特点,本文试图寻求国学中蕴含的适于幼儿道德品质发展的道德精神,深入挖掘国学启蒙教育中的道德观念与行为准则对幼儿道德品质发展的价值及积极影响,进而阐述以国学启蒙教育促进幼儿道德品质发展实施时应留意的问题。本研究以提升幼儿道德品质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国学启蒙教育作为促进幼儿道德品质发展的一种手段,探寻国学中蕴含的、对幼儿道德品质发展有独特影响的内容,以期提升幼儿的道德品质发展水平。本论文共分为三个部分,具体论述如下:第一部分:对国学与国学启蒙教育的界定。首先是对国学内涵的界定,通过查阅前人对国学的界定、论述及对“国学”词义上的解释,结合本文研究对象主体——幼儿身心发展的独特性,界定了本研究领域下的“国学”内涵。随后,论述了国学的历史演变,理清国学在不同时期出现不同涵义的历史背景,进一步明晰国学的内涵。最后,结合现代教育观国学启蒙教育进行界定,探寻两者间的契合点,以使国学启蒙教育的实施能在现代教育观和儿童观的指引下切实有效的开展。第二部分:国学启蒙教育对幼儿道德品质发展的作用。本部分从心理学的角度将道德品质分为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从国学中探寻出适于幼儿道德品质四方面发展的内容,具体阐述了这些独特道德精神和行为准则知识分别对幼儿道德品质四方面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国学启蒙教育的道德呈现特点在幼儿道德品质构成的各个方面的具体体现。第三部分:国学启蒙教育实施的策略及应留意的问题。本部分从内容、方法及途径三方面分别论述了国学启蒙教育实施的具体策略及应留意的问题,对国学启蒙教育进行积极反思,避免国学中消极内容的不良影响,以期为国学启蒙教育的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有效的实施策略。【关键词】:国学启蒙教育幼儿道德品质发展实施策略
【论文提纲】:中文摘要6-8Abstract8-10引言10-18一、选题背景10-11二、选题意义11-12三、研究方法12四、研究现状12-17五、创新点17-18第一部分国学启蒙教育相关概念的界定18-24一、国学的界定18-19二、“国学”的历史演变19-20三、本研究视野下的国学启蒙教育20-24第二部分国学启蒙教育提升幼儿道德品质的作用24-42一、国学启蒙教育有助于提升幼儿道德认知的发展24-28(一)“文以载道”促使道德知识与聪明发展并行24-26(二)“史鱼秉直”促使道德知识形象化以加深幼儿的理解26-27(三)“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创设冲突提升幼儿道德判定能力27-28二、国学启蒙教育有助于幼儿道德情感的提升28-33(一)“礼乐化育”以激发幼儿的道德情感29-31(二)“推己及人”以丰富幼儿的道德情感体验31-32(三)“发而中节”使幼儿采用正确的道德情感表达方式32-33三、国学启蒙教育有助于幼儿道德意志的增强33-37(一)“入孝出悌”将道德规则具体明细化以提高幼儿的自觉性34-35(二)“里仁为美”重教育氛围以增强幼儿道德行为的坚持性35-36(三)“劝赏黜陟”以提升幼儿的自制力36-37四、国学启蒙教育有助于幼儿道德行为的提高37-42(一)“似兰斯馨”提供能被幼儿所接受的道德行为榜样38-39(二)“言行一致”在生活中践行道德行为39-40(三)“学而时习”以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40-42第三部分探究国学启蒙教育促进幼儿道德发展的实施策略42-51一、甄别遴选国学启蒙教育内容42-45(一)依据社会现实遴选国学启蒙教育内容42-43(二)结合幼儿发展特点和需要选取国学启蒙教育内容43-44(三)根据教育目标选取国学启蒙教育内容44-45二、公道选用国学启蒙教育的教学方法45-47(一)依据国学内容特点选取教学方法45-47(二)依幼儿发展水平确定教学方法的数量47三、通过多样途径实施国学启蒙教育47-51(一)专门教学活动保障国学启蒙教育的实施47-49(二)环境育人提升国学启蒙教育的实施49-50(三)家园联系共促国学启蒙教育的开展50-51结语51-52注释52-54参考文献54-58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8-59致谢59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