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剩余劳动力可持续转移探讨

更新时间:2024-03-11 点赞:31029 浏览:1442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20世纪70~80年代,可持续发展观在全球兴起,后被普遍认同,迄今已发展成为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协调和谐的理论体系。该理论体系与和谐社会观成为人类发展包括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在内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要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可持续转移,必须重新构建一种新的制度框架,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协调和谐关系和人类社会生产关系进行新的制度安排。这种新的制度框架的核心是将农村剩余劳动力作为一种生产要素进行新的管理,纳入市场运行机制之中。同时,把农民作为一个特殊的大众群体,即农民不仅是一个自然人,为了寻求较高的收入而进行职业和生活空间的转换,还是一个社会人,其生活、收入、子女教育等与社会的变化发展息息相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可持续转移,与城乡产业发展、生活环境变化、信息获取能力、国家支持政策、政府引导方向等经济、社会、生态因素有关。为了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可持续转移,必须把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自然、经济、社会因素各自作为一个子系统,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核心,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和谐社会发展观理论,构建各子系统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之间的协调和谐模式,以较低成本(经济成本、生态成本和社会成本)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在时间上和空间地域上的适度转移和协调转移,同时实现城乡之间价值观念的交流与农民数量自然逐步地减少,并不断充实农村发展资金,以促进城镇、农村的自然、经济、社会的协调持续发展。本文从这一角度出发,结合中国、福建以及福建林区的实际状况,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可持续转移加以研究,主要内容有:一、国内外农村劳动力转移理论及其模式述评国内外农村劳动力转移理论有刘易斯理论、拉尼斯——费景汉理论、乔根森理论以及国内对刘易斯模型、托达罗模型的反思与修正等。本文评价了这些理论与不适合中国国情的相关理论或模式,并对发达国家(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历程和特点加以探讨,得出一个结论:通过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或农工贸一体的综合产业的协调发展以及按照各国(地区)不同情况【关键词】:农村剩余劳动力可持续转移模式政策支持和导向体系福建林区
【论文提纲】:中文摘要8-11英文摘要11-15第一篇总论15-231前言15-231.1选题意义15-191.2本研究的意义19-201.3研究的技术路线201.4研究方法20-211.5研究的主要内容21-221.6采用数据说明22-23第二篇国内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理论和实践模式23-722国内外农村劳动力转移理论的述评23-322.1国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理论研究23-292.2国内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理论研究29-323国内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32-393.1发达国家(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历程和特点32-363.2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实践模式36-394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39-644.1区域经济发展水平40-584.2户籍制度58-594.3劳动力本身的因素59-604.4城镇化与产业化水平60-614.5政府的政策保障制度614.6小结61-645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障碍64-725.1工农产品的“剪刀差”政策645.2农村的“税费”制度64-655.3户籍制度65-665.4农村土地政策66-675.5农村人口政策675.6国家的财政倾向67-685.7农村的教育体制685.8社会保障体系68-695.9农民年龄和能力障碍695.10城市居民的偏见障碍695.11贫困地区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难度较大69-705.12转移的成本过高705.13小结70-72第三篇农村剩余劳动力可持续转移的基本理论和模式72-1316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理论基础:可持续发展理论72-776.1可持续的农村人口增长理论与社会发展理论726.2科学发展观72-746.3和谐社会发展观74-777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若干概念77-897.1农村劳动力概念的提出77-797.2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界定及其修正79-847.3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的概念界定及其特征84-898构建农村剩余劳动力可持续转移战略模式89-1058.1农村剩余劳动力可持续转移模式的基本内涵898.2农村剩余劳动力可持续转移模式的目标89-918.3农村剩余劳动力可持续转移模式的基本思路91-1018.4农村剩余劳动力可持续转移模式的基本特点101-1059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村可持续发展105-12010农村剩余劳动力可持续转移模型以及测算方法120-13110.1农村剩余劳动力可持续转移模型120-12710.2农村劳动力剩余度(G)、转移度(T)、净剩余度(G_净)测算方法127-131第四篇农村剩余劳动力可持续转移的支持系统与政策导向131-18511福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就业特点131-13711.1福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历程131-13411.2福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134-13712农村剩余劳动力可持续转移的桥梁: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建设137-14212.1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的原则13712.2政府在劳动力市场建设中应扮演的角色137-13812.3具体措施138-14213农村剩余劳动力可持续转移的支持平台:公平、公然、公正的制度142-15013.1存在的困难和问题142-14313.2对策措施143-15014农村剩余劳动力可持续转移的投入保障:新型财政支农体制150-16014.1目前财政支农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150-15314.2财政支农体制实现优化的原则153-15414.3新型财政支农体制的构建154-16015农村剩余劳动力可持续转移的基础:完善的农村教育体系160-17215.1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可持续转移的影响160-16215.2农村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162-16415.3对策措施164-17216农村剩余劳动力可持续转移的依托之一:发展乡镇企业172-17716.1提高乡镇企业的整体实效172-17316.2大力发展农产品加产业17316.3向乡镇产业园区集中173-17416.4提高乡镇企业技术水平17416.5注重发展生态效益型乡镇企业17416.6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174-17516.7发展农村小城镇与返乡创业相结合175-17717农村剩余劳动力可持续转移的依托之二:加快城镇化进程177-18117.1完善城镇体系17817.2培育城镇特色产业178-17917.3引导小城镇与乡镇企业发展相结合17917.4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步伐17917.5完善城镇用地制度179-18017.6推进综合配套改革18017.7坚持以人为本180-18118农村剩余劳动力可持续转移的依托之三:发展第三产业181-18518.1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181-18218.2鼓励第三产业中非公有制的中小企业发展18218.3优化调整第三产业内部结构182-18318.4发展旅游业18318.5发展农村敬老服务业183-18418.6大力发展农业服务业18418.7推进社区服务产业化184-185第五篇案例分析185-19919福建林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可持续转移案例分析185-19919.1福建林区农村的总体情况185-18719.2福建主要林区市县主要特征及其农村剩余劳动力可持续转移策略187-199结论199-201主要参考文献201-207致谢207-208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接受)的学术论著208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