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学生感悟能力培养思索与实践

更新时间:2024-04-07 点赞:29142 浏览:13245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汉语文的学习要靠学习者的“自我感悟”,这已为千百年来的学习实践所证实。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也特别夸大|教学论文网|,语文学习要注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整体感悟。但学生感悟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笔者以为|教育论文网|,学生感悟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重视学生感悟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中国人的思维特点出发,以语文学科的特点及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为依据,试图构建培养学生感悟能力的基本理论框架,并结合教学实践尝摸索讨实施培养学生感悟能力的具体措施。本文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感悟的基本内涵。感悟是一个不断积累、思考的思维过程,不是浅层的语言文字的理解,而是知识经验的升华。“感悟”就是阅读主体在阅读过程中发生的一种心理过程,它包含了对文章材料的感知和由此引起的思维和发现,是主动读书的具体体现,是沟通作者与读者的桥梁。感悟具有独创性、情感性和突发性三个特点第二部分是学生感悟能力培养的依据、意义及原则。感悟能力就是指学生对事物的分析和理解的能力,是一种优良的思维品质,它包含形象的感知、理性的熟悉和逻辑的推导等能力。在现代教育的大背景下,重视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感悟能力的培养既具有可行性,更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人的思维特点为感悟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汉语的体验性特点为感悟能力的培养打开了方便之门,语文学科的特点为感悟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个体的心理发展为感悟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可靠保证。感悟能力的培养要遵循主体性、同等性、开放性、启发性和情感性的原则。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才能很好地发展。作为社会人,学生同教师是同等的,只有建立同等关系,师生之间才能像朋友一样在学习中互相启迪、互相质疑,学生才敢于与教师同辩,力排众议,标新创新。感悟有深浅,同时也是发展变化的,教师评价学生时也应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还要兼容不同的观点。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维,在融会贯通中掌握知识的同时,充分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师要结合教材的特点,自身的特点,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采用各种方式方法挖掘作品的情感因素,造成召唤结构,使学生产生期待心理,唤起他们潜在的情感,使其在不经意间受到灵魂的洗礼,完善人格。第三部分是学生感悟能力培养的基本措施。学生感悟能力的培养可以采取以下主要措施:一是引导学生广泛猎取知识,以积累带动感悟。积累是培养感悟能力的重要基础。知识的积累可以通过课内和课外两条途径来完成。课内主要是依靠教师的帮助来实现;课外则是通过学生自己的广泛阅读来获得。二是鼓励学生积极发现问题,以疑问激发感悟。教师既要主动发问,想方想法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还要鼓励、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激发他们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主动性、能动性。三是启发学生深入思考问题,以精思深化感悟。会思是学好语文的必备条件,教师要想法促进学生的思维。最有效的方法是设疑提问,此外还可用比较、“静思默想”等方法来促进强化学生的思维,加深理解。四是指导学生主动投身实践,以经验升华感悟。感悟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不仅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更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来升华。首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实践,形成良好的习惯。可以举行读书报告会、名篇欣赏会、专题报告会等活动加快学生的感悟;组织学生自办报纸报刊,举行作文比赛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关心社会,参加服务社会的实践,使作为内在品质的良好素质在不断外现中得到检验、巩固和提高。其次,要促使学生自己去感悟、内化。这几个方面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互相交叉、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的。感悟能力的提高需要在这几个方面不断地循环往复刁‘能实现。【关键词】:感悟能力积累质疑慎思实践
【论文提纲】:中文摘要5-7英文摘要7-9引言9-10一、感悟的基本内涵10-12(一)感悟的含义10-11(二)感悟的特点11-12二、学生感悟能力培养的依据、意义及原则12-21(一)学生感悟能力培养的科学依据12-17(二)学生感悟能力培养的现实意义17-18(三)学生感悟能力培养的基本原则18-21三、学生感悟能力培养的基本措施21-35(一)引导学生广泛猎取知识,以积累带动感悟21-24(二)鼓励学生积极发现问题,以疑问激发感悟24-29(三)启发学生深入思考问题,以慎思深化感悟29-33(四)指导学生主动投身实践,以经验升华感悟33-35结语35-37注释37-38参考文献38-39后记39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