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地学类通识教育课程设置探讨

更新时间:2024-02-07 点赞:34129 浏览:1577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通识教育改革已经成为了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美国哈佛大学在2007年进行了通识课程改革,以应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新变化。对我国的台湾地区通识教育现状分析显示其通识课程设置相对较为完善。我国一些大学也在进行通识教育改革,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是和国外以及我国的台湾地区相比还是有很多的问题。探讨国外、台湾地区、我国一些大学在通识教育设置上的最新进展以及取得成果与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在地学领域通识教育研究做了理论铺垫。总之,在地学领域的通识教育研究还是甚少,鉴戒国内外的通识教育经验,地学通识教育的开展应该留意要注重通识教育目标科学性和系统性等。在国外已经很少有独立的地学类院校,主要是在各研究型大学开设地学类专业,本文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国外高校地学专业进行了分析。研究显示:国内的地学专业通识教育目标有待进一步的提升、公选课课程结构松散、通识课程的内容过于偏向应用型和专业化等。并把中国地质大学作为个案进行了详尽的探讨。在此基础之上来研究地学通识课程的设置,从课程目标、课程体系、课程的构建原则入手,得出了地学通识教育的相关结论。结合实际,本文尝试构建了我校地学专业的通识教育课程,以为|教育论文网|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宜采用“分布必修型”课程设置模式,即在分布必修的框架下设置课程,并以为|教育论文网|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整合是具体领域内通识教育实施的关键所在。本文亦相应的提出了若干的通识教育改革建议,即通识教育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支持、正确处理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关系、要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加强体制建设等。高校的课程设置是为了与社会、知识、文化发展相协调而不断发展、不断改革的。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在鉴戒国内外高校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基础上,顺应我国内地高校教育改革的趋势,探讨了地学领域内的通识教育,并结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个案研究,尝试性构建出了我国内地高校地学专业的通识课程体系,这对改进与改善我国地学类专业学生素质教育以及我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有一定的理论导向与可行性。【关键词】:地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
【论文提纲】:摘要5-6Abstract6-101绪论10-221.1选题研究背景10-111.2研究目的与意义11-121.3相关概念界定12-161.3.1通识教育与地学类专业通识教育12-151.3.2通识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151.3.3通识教育课程与地学类通识教育课程15-161.3.4地学类专业161.4通识教育研究现状16-201.4.1我国通识教育研究的最新进展16-181.4.2在各学科领域内通识教育的研究进展18-201.5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20-221.5.1研究方法201.5.2研究思路20-222国内外高校通识课程设置的现状分析22-332.1美国高校通识课程设置——以哈佛大学为例22-252.2台湾各高校通识教育现况25-292.2.1共同与通识课程均衡选修模式26-272.2.2通识均衡选修模式27-282.2.3核心课程模式28-292.3通识课程体系在我国大陆高校的最新进展29-312.3.1复旦大学复旦学院通识教育29-302.3.2清华大学本科生文化素质教育方案简介30-312.3.3北京大学元培学院通识教育312.4国内外高校通识课程设置的启示31-333地学类专业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现状研究33-463.1国外地学类通识教育课程设置33-373.1.1哈佛大学地学专业33-343.1.2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大学的通识教育设置34-363.1.3分析与启示36-373.2我国内地高校地学类专业通识教育现状与问题37-463.2.1我国内地地学类专业通识教育理论研究现状373.2.2我国内地高校地学类专业通识课程实践现状37-393.2.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通识教育课程个案分析39-443.2.4我国内地地学类专业通识课程存在的问题443.2.5关于地学类专业通识课程存在问题的解读44-464我国高校地学类专业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研究46-664.1设置我国地学类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依据46-534.1.1基于以上分析的启示46-474.1.2地学教育的独特性47-494.1.3地学通识教育目标49-504.1.4地学通识课程设置的相关原则和理论50-534.1.5小结534.2我国地学类专业通识课程的设置模式的探讨53-584.2.1分布必修型通识课程设置54-554.2.2核心课程型通识课程设置55-564.2.3在具体科学领域的通识教育课程例证56-584.2.4小结584.3构建地学类专业通识课程体系——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为例58-664.3.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通识课程体系的尝试性构建58-634.3.2关于中国地质大学通识教育改革的建议63-654.3.3小结65-66结语66-67参考文献67-71附录71-72致谢72-73作者简介73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