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教育权法律救济制度探讨

更新时间:2024-03-25 点赞:4184 浏览:1318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研究主要是为了解决受教育权法律救济这一教育法上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为我国教育法学的自我确认和发展找到新的生长点,为教育法学的研究探索从“理论”到“行动”的新范式,为我国教育立法、执法和司法实践提供理论依据。人权、法治、个性、自由是现代社会追求的核心价值。“法之所存,人性本张”,受教育权法律救济制度是教育领域人权和法治的体现,是教育法治化的重要标志。受教育权是现代社会的一项重要的基本人权,要保障和实现受教育权,最关键的是建立受教育权的法律救济制度。受教育权法律救济为法律上的受教育权赋予生命力,使法律上非人格的“抽象的权利”、“休眠的权利”变成富有生命力的“活的权利”、“行动的权利”。受教育权法律救济引发的法治观念和教育理念以及相应的制度变革,是其他任何方式包括教育立法所无法替代的。1954年美国布朗诉托皮卡教育委员会一案,推翻了教育领域长期实行的“隔离但同等”原则,掀起美国黑人第二次解放运动;1995年,齐玉苓受教育权受侵害一案,引发教育界、法学界对受教育权法律保护的广泛关注,被学界称为推动中国宪法司法化第一案。1948年《世界人权宣言》第26条第二款规定:教育的目的在于充分发展人的个性并加强对人权和基本自由的尊重。受教育权法律救济制度有助于培养受教育者尊重人权和个性自由发展的现代素质,受教育者个性化发展在受教育法律救济过程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和保护。受教育权法律救济就是学生间接地介入教育决策与管理的过程,有助于改造学校以及教育机构的官僚和|教育论文网|作风,建立、自由和布满|英语教学论文|活力的学习场所。自由与纪律、个性与社会性是教育过程中永恒的矛盾。教育过程就是人的社会化过程,就是人的存在和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国家、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乃至社会都有各自的利益诉求,难免会产生各种冲突,这些冲突通过受教育权法律救济机制,可以得到及时和有效的解决,保持正常的教育秩序。本研究综合运用了文献法、调查访谈法、比较研究法以及案例分析法。首先通过对大量教育法律纠纷案例的统计分析,初步揭示我国受教育权法律救济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接着以受教育权作为研究的逻辑起点,系统深入地分析了受教育权的可诉性以及受教育权法律关系的性质。同时,比较鉴戒国外(地区)受教育权法律救济理论与制度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关键词】:教育法受教育权法律救济制度建构
【论文提纲】:独创性声明2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2-3摘要3-6Abstract6-12引言12-20一、问题的提出12二、研究价值12-15(一)理论价值12-15(二)实践价值15三、文献综述15-18(一)国内受教育权法律救济制度研究15-16(二)国外(地区)受教育权法律救济制度研究16-17(三)国内外受教育权法律救济制度研究方面尚存在的问题17-18四、研究思路18-19五、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19六、研究方法19-20(一)文献法19(二)调查、访问法19(三)个案研究法19(四)比较研究法19-20第一章绪论20-31一、受教育权法律救济制度20-23(一)法律救济20(二)受教育权法律救济20-21(三)受教育权法律救济制度21-23二、我国受教育权法律救济制度存在的问颐及原因分析23-27(一)教育法律纠纷案例分析23(二)教育法律纠纷的特点及变化趋势23-25(三)我国受教育权法律救济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25-27三、受教育权法律救济制度在教育上的功能与价值27-31(一)有助于培养受教育者尊重人权和个性自由发展的现代公民素质27-28(二)有助于建立、自由、和谐而布满|英语教学论文|活力的教育场所28-29(三)有助于正确熟悉和处理教育领域内的权利冲突29-31第二章受教育权及其可诉性31-54一、受教育权及其可诉性的概念分析31-35(一)受教育权(RighttoEducation)的概念与特点31-34(二)受教育权的可诉性34-35二、作为人权的受教育权及其可诉性35-42(一)人的可教育性与受教育权的人权本质35-37(二)作为人权的受教育权可诉性37-41(三)作为人权的受教育权及其可诉性对我国的影响41-42三、作为公民的宪法基本权利的受教育权及其可诉性42-47(一)作为公民基本权利的受教育权及其可诉性42-46(二)受教育权作为宪法基本权利对第三人效力46-47四、作为教育法上受教育者权利的可诉性47-54(一)宪法上受教育权的具体化影响受教育权的可诉性47-48(二)受教育权的具体化策略-以劳动权为鉴戒48-49(三)我国教育法上的受教育者权利及其可诉性49-54第三章受教育权法律关系分析54-74一、受教育权法律关系54-55二、国外关于学校法律关系的代表性理论55-62(一)特别权力关系理论55-58(二)教育契约关系理论58-59(三)“代替父母”理论(inlocoParentis)59-61(四)学校(学区)宽免权理论61-62三、受教育权法律关系变革-以学校法律关系的历史演变为视角62-68(一)国家主义教育思想在学校法律关系中的反映62-65(二)市场关系对学校法律关系的影响65-68四、我国受教育权法律关系性质及其法律救济制度的选择适用68-74(一)关于学校法律关系性质的两种代表性观点及其批判68-72(二)我国受教育权法律关系性质及法律救济制度的选择适用72-74第四章受教育权法律救济制度比较研究74-96一、英美法系国家受教育权法律救济制度74-82(一)英国74-78(二)美国78-82二、大陆法系国家(地区)受教育权法律救济制度82-93(一)德国82-85(二)日本85-90(三)台湾地区90-93三、评价与鉴戒93-96(一)各国(地区)受教育权法律救济制度深受教育理论和法律制度的影响93-94(二)在建构我国受教育权法律救济制度过程中应当鉴戒之处94-96第五章受教育权法律救济原理96-115一、受教育权法律救济的本质-教育法治化96-100(一)受教育权法律救济制度是实现受教育权的重要保障96-97(二)受教育权法律救济制度是教育法治化的重要标志97-99(三)受教育权法律救济制度是现代教育制度公道性的重要体现99-100二、福利国家背景下的受教育权法律救济制度100-104(一)教育司法审查-从形式正义到实质正义100-102(二)司法能动主义影响下的受教育权法律救济制度102-104三、受教育权法律救济制度的公道性-司法有限审查104-109(一)司法审查权与教育行政权的公道界限104-105(二)司法审查中学生人身自由与学校秩序的公道界限105-106(三)司法审查权与学校自治(学术自由)的公道界限106-109四、受教育权法律救济多元化机制109-115(一)现代人权救济机制的多元化趋势109(二)福利国家实现正义的途径-替代性纠纷解决方式109-111(三)社会自治与纠纷解决方式111-112(四)受教育权法律救济多元化机制112-115第六章受教育权法律救济制度的建构和完善115-143一、受教育权之非诉讼救济途径—学生申诉制度的建构115-124(一)学生申诉权法理探析115-118(二)我国学生申诉制度的建构与完善118-124二、受教育权之诉讼救济途径--教育行政诉讼制度的完善124-133(一)受教育权诉讼救济制度的梳理124-127(二)受教育权行政诉讼救济制度的完善127-133三、受教育权之特别救济途径-教育公益诉讼制度探索133-143(一)教育公益诉讼制度-“为了孩子的明天起诉”133-136(二)国外教育公益诉讼制度136-139(三)我国教育公益诉讼制度建构初探139-143结论143-145参考文献145-151致谢151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