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视野下我国贫困与反贫困制度浅析

更新时间:2024-03-24 点赞:5279 浏览:1413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贫困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普遍困难。有效地遏止和消除贫困、缩小贫富差距、缓和贫富之间的矛盾,以保持政治稳定和促进社会和谐,是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本文在对马克思主义制度贫困理论及其中国化的基本过程和内在逻辑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整体主义制度分析理论和方法,对我国贫困与反贫困的历史与现状、问题与成因等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并提出了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我国反贫困的模式选择和制度创新的具体路径。本文以为|教育论文网|,建国以来,党和政府一直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制度贫困理论,并紧密结合中国反贫困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条件,不断进行反贫困的理论创新和制度建设,在反贫困上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当前我国的反贫困工作也面临着一些严峻的现实挑战。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国政府应该选择人本扶贫模式、共享扶贫模式、介入扶贫模式和国际合作扶贫模式,并应从政府主导扶贫体制和制度、教育反贫困制度、财政扶贫制度、非政府组织介入扶贫制度、国际合作扶贫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进行创新,以进一步推动我国的反贫困工作,实现共同富裕,促进我国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关键词】:贫困反贫困制度分析马克思主义政府
【论文提纲】:内容提要4-8绪论8-39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8-17二、研究文献综述17-33三、研究的理论与方法33-37四、研究的基本内容与创新37-39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贫困与反贫困制度分析理论39-71第一节马克思贫困与反贫困的制度分析理论39-48一、马克思贫困与反贫困制度分析理论的形成与发展39-41二、马克思贫困与反贫困制度分析理论的构成41-46三、马克思贫困与反贫困制度分析理论确当|教学论文范文|代价值46-48第二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贫困与反贫困制度分析理论48-64一、贫困与反贫困制度分析理论49-52二、贫困与反贫困制度分析理论52-56三、贫困与反贫困制度分析理论56-61四、科学发展观下我国贫困与反贫困制度分析理论的创新61-64第三节马克思主义贫困与反贫困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64-71一、贫困的主要根源在于制度65-66二、反贫困的根本途径在于发展生产力66-67三、反贫困的基本目标在于共同富裕67-69四、反贫困的终极归宿在于人的全面发展69-71第二章我国反贫困制度体系的构建与绩效分析71-111第一节我国反贫困制度的发展历程71-84一、计划经济时期的反贫困制度71-73二、体制改革推动下的反贫困制度73-74三、开发式扶贫时期的反贫困制度74-78四、新世纪以来的反贫困制度78-84第二节我国反贫困制度体系的构建84-101一、马克思主义关于制度体系的阐释84-86二、当前我国反贫困制度体系的构建86-97三、当前我国反贫困制度体系的基本特征97-101第三节我国反贫困的制度绩效分析101-111一、马克思主义关于制度绩效分析的一般理论101-104二、我国反贫困的制度效率分析104-106三、我国反贫困的制度公平分析106-108四、我国反贫困制度与人的全面发展108-111第三章当前我国农村与城镇反贫困问题的制度分析111-143第一节当前我国反贫困制度问题的总体分析111-122一、当前我国的制度短缺及表现形式111-116二、当前我国反贫困的制度困境116-122第二节当前我国农村反贫困问题的制度分析122-133一、我国农村反贫困制度变迁123-128二、当前我国农村贫困问题的制度成因128-133第三节当前我国城镇反贫困问题的制度分析133-143一、当前我国城镇贫困的现状及其特征133-136二、当前我国城镇贫困的制度成因136-143第四章科学发展观下我国反贫困的模式选择与制度创新143-176第一节科学发展观及其对我国反贫困的新要求143-149一、科学发展观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背景143-145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与特征145-147三、科学发展观对我国反贫困的新要求147-149第二节科学发展观下我国反贫困的模式选择149-160一、人本模式149-152二、共享模式152-155三、介入模式155-157四、国际合作模式157-160第三节科学发展观下我国反贫困的制度创新160-176一、推动政府扶贫开发体制与制度创新,完善政府主导式扶贫160-163二、推动“教育反贫困”制度创新,构建反贫困的人本模式163-166三、推动财政扶贫制度创新,实现反贫困的共享模式166-168四、推进非政府组织扶贫的制度创新,实现反贫困的介入模式168-171五、推进国际合作扶贫制度创新,构建反贫困的国际合作模式171-172六、推动社会保障的制度创新,构建反贫困的长效机制172-176结论176-179参考文献179-195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学术成果195-197论文摘要197-200ABSTRACT200-204后记204-207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