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普及化及质量探讨

更新时间:2024-01-30 点赞:10509 浏览:4433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高等教育普及化及质量标准是本论文的两个主要的研究对象。高等教育普及化源自于马丁·特罗提出的高等教育发展“三阶段论”,关于高等教育质量标准已有较为广阔的研究基础。本论文以“三阶段论”为基础,对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特征进行了分析:从普及化实现的外部环境来看,经济实力是重要支撑、人口减少是客观现实、知识更新是直接动力、文化交流是契机与使命;从普及化过程中高等教育系统的内部特征来看,高等教育目的、高等教育体制、高等教育功能、院校管理、课程与教学以及高等教育的重要要素——学习者等都发生了改变。对于高等教育质量标准,本论文主要从其三个天生|教育论文网|要素——高等教育质量观、高等教育质量的话语权以及高等教育评价活动进行分析。高等教育质量观是人们对高等教育质量的基本看法,它决定了质量标准的价值取向;高等教育质量的话语权是指人们对高等教育质量的实际控制力和影响力,它为质量标准从观念和熟悉层面进入实践操纵层面提供了保障;高等教育评价活动是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的实践环境。在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下讨论高等教育质量标准,最突出的特征就是高等教育质量话语权由“三足鼎立”(国家权力、学术权威和市场)变成了“四分天下”(政府、学者、用人单位和学习者)。因此,本论文根据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的三要素(高等教育质量观、高等教育质量的话语权以及高等教育评价活动)、四主体(政府、学者、用人单位和学习者),将普及化过程中的高等教育质量标准分为四类——资源价值取向的质量标准、知识价值取向的质量标准、消费者价值取向的质量标准、自我价值取向的质量标准,并对每类质量标准用一定的评价指标进行具体解说。【关键词】:高等教育普及化质量标准
【论文提纲】:导言研究问题、思路和方法9-11第一章高等教育普及化:研究综述与进展11-17第一节文献综述11-15一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初始内涵11-13二争议和修订13-15第二节本论文的界说15-17第二章普及化过程中高等教育外部环境与内部特征17-39第一节普及化过程中高等教育的外部环境17-24一经济发展17-20二人口变化20-22三知识更新22-23四文化交流23-24第二节普及化过程中高等教育的内部特征24-37一高等教育目的:“政治论”与“熟悉论”逐渐统一24-25二高等教育体制25-29(一)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漂移”25-27(二)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相互“平衡”27-28(三)“传统大学”与“新兴大学”相互补充28-29三院校管理:化与专业化29-31四高等教育功能:“交往”功能日渐突出31-33五课程与教学:网络技术运用广泛,选择性增强33-35六学习者:来源、义务与地位的变化35-37本章小结37-39第三章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研究基础及其天生|教育论文网|要素39-55第一节研究基础39-45一国外的实践与思考39-43二国内的研究和讨论43-45第二节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的天生|教育论文网|要素45-54一高等教育质量与高等教育质量观46-48二高等教育质量的话语权48-52三高等教育评价与高等教育质量标准52-54本章小结54-55第四章普及化过程中的高等教育质量标准55-81第一节资源价值取向的质量标准55-60一资源价值取向质量标准的主体55-56二资源价值取向质量标准的内容56-60第二节知识价值取向的质量标准60-68一知识价值取向质量标准的主体60-61二知识价值取向质量标准的内容61-68第三节消费者价值取向的质量标准68-74一消费者价值取向质量标准的主体68-70二消费者价值取向质量标准的内容70-74第四节自我价值取向的质量标准74-79一自我价值取向质量标准的主体74-75二自我价值取向质量标准的内容75-79本章小结79-81结语81-82注释82-86参考文献86-91(一)著作86-87(二)论文87-89(三)报告、网站及其他89-91后记91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