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老产业基地人力资源开发探讨

更新时间:2024-03-27 点赞:3696 浏览:894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人力资源理论从产生到现在不过是四十几年的历史,但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力资源理论的不断丰富和完善,为人力资源开发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文的研究领域为区域人力资源开发,研究对象为东北老产业基地的人力资源开发,本文在系统阐述人力资源理论发展过程的基础上试图建立区域人力资源开发度评价体系,运用该体系对东北老产业基地的人力资源开发现状进行评价和分析,为东北老产业基地的振兴提出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建议。第一章对本文的研究意义进行了扼要说明。为区域人力资源开发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做一点贡献是作者的一大心愿。在人力资源开发的三个层面中,微观人力资源开发理论相对成熟一些,宏观人力资源开发也有较多的成果,但中观人力资源开发即区域人力资源开发的相关理论发展的较慢,仅有零星的观点且很不成熟。从实践角度看,微观组织(包括个人)的人力资源开发受到广泛重视,宏观人力资源开发几乎无一例外地成为各个国家的基本国策。区域人力资源开发由于缺乏理论的指导,并且由于操纵性较低,成效很不明显。在东北老产业基地振兴的过程中,理论上人们更多的在“老产业”上做文章,实践中也大多以物质资源的开发利用为主要手段。第二章对人力资源开发理论的产生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人力资源思想和理论是西方文化的产物,但传入我国后被迅速的吸收并在本土文化条件下得到快速发展。人力资源开发的意义和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可和重视。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在解释知识经济时代的经济发展时表现出很多的局限性,人力资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仅在理论上被充分的证实,在实践中也为发达国家、发达区域和成功企业组织带来不争的好处。第三章对东北老产业基地的人力资源开发现状进行了具体的描述和分析。东北地区的人力资源总量充足,人才总量和专业技术职员总量均居于全国前列。但从产业结构上看,第一产业人力资源比重过大,第二和第三产业比重较低。从结构上看,人力资源总量过剩和结构性短缺并存,低层次人才过剩和高层次人才短缺并存,高技术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严重不足。固然东北老产业基地人力资源的基本素质较高,均匀受教育年限仅居京、津、沪之后,但大多属通用型人力资源。东北地区高校及在校大学生数量在全国处于前列,但中等技术学校及在校人数却与发达地区有着明显的差距,教育投入在区域GDP中的比重也呈下降趋势。第四章对东北老产业基地人力资源开发的问题及成因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东北老产业基地人力资源在体质素质和技能素质水平方面与发达地区相比明显偏低;人力资源创新能力低于全国均匀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加明显。从结构上看,东北老产业基地人力资源的层次结构和专业结构存在着较大问题;从配置效率上看,东北老产业基地人力资源市场发育很不完善,也没有形成统一的区域性市场,人力资源使用效率较低,人才流失现象严重。上述问题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国家区域经济布局政策、东北地区在国家经济资源生产基地中的地位、国际政治环境和东北的历史政治环境、长期计划经济体制模式、地域文化特点及自然地理环境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五章对东北老产业基地的人力资源开发程度进行了评析。较低的交通违章率和较低的犯罪率表明东北老产业基地人力资源的道德能力居全国前列;体力能力低于“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区域;技术能力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着一定差距;固然东北老产业基地的人才素质在全国排在前列,但人才竞争力却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东北老产业基地的人力资源结构在产业间比重不公道。从人力资源配置效率方面看,东北老产业基地的城镇登记失业率高于全国均匀水平,从业职员人均GDP在全国处于中下水平。第六章对国内外相关经济区域的人力资源开发经验进行了鉴戒性分析。在国内,“长三角”的区域合作机制、区域内错位发展机制、建立区域内统一的市场机制等经验值得我们鉴戒;“珠三角”充分利用地理位置的上风整合人力资源,地方政府的强力支持,形成区域合作框架下的各省核心竞争力等做法取得明显效果;“京津唐”地区则在把科技上风转化为生产力上风及在区域内部的协调合作方面较为出色。在国外,印度的吸引高技术人才战略、德国高度发达的职业技术教育、美国“硅谷”在中小学生中进行的创业教育等都值得我们学习。第七章对东北老产业基地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选择和策略实施提出了建议。以“结构战略”为主,“吸引战略”和“培养战略”为辅应是一种较为现实的选择。在开发策略上,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建立“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建设投资创业软环境、加强区域内部协调合作、用足用好国家的相关政策资源等是东北老产业基地人力资源开发的必要措施。【关键词】:东北老产业基地人力资源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源开发度人力资源开发战略人力资源开发策略
【论文提纲】:摘要4-6ABSTRACT6-12第一章导论12-16一、选题的意义12-13(一)学术价值12(二)应用价值12-13(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13二、论文的主要内容13-14(一)主要研究内容13-14(二)本论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4三、本文的研究方法14四、创新与不足14-16第二章人力资源开发理论综述16-34一、人力资源概念16-22(一)人力资源概念的产生16-17(二)人力资源概念的发展17-19(三)人力资源的特点19-20(四)人力资源概念在我国的传播20-21(五)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21-22二、人力资源开发的内容、形式和特点22-24(一)人力资源开发的内涵22(二)人力资源开发的内容22-23(三)人力资源开发的类型23(四)人力资源开发的特点23-24三、人力资源开发理论综述24-34(一)传统经济增长理论24-27(二)知识经济时代的经济增长理论27-30(三)区域人力资源开发理论30-34第三章东北老产业基地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34-52一、东北老产业基地的历史地位34-42(一)东北老产业基地的概念34-36(二)东北老产业基地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特殊地位36-39(三)东北老产业基地的发展机遇39-42二、东北老产业基地人力资源现状分析42-49(一)东北老产业基地人力资源的一般情况42-45(二)东北老产业基地人力资源的时空特征45-47(三)东北老产业基地人力资源的内部差异性分析47-49三、东北老产业基地人力资源开发现状49-52(一)东北老产业基地的教育投入及教育结构现状49(二)东北老产业基地的人才培养现状49-50(三)东北老产业基地的员工激励现状50-52第四章东北老产业基地人力资源开发的问题及成因分析52-63一、东北老产业基地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52-57(一)人力资源基本素质的问题52-53(二)人力资源结构的问题53-55(三)人力资源配置效率的问题55-57二、东北老产业基地人力资源开发问题的成因分析57-63(一)国家区域政策的影响57-58(二)国际政治环境的影响58-59(三)计划经济的影响59-60(四)产业结构的影响60-61(五)地域文化的影响61(六)地理环境的影响61-63第五章东北老产业基地人力资源开发程度分析63-76一、人力资源道德能力开发度评价64-66(一)人力资源道德能力开发度评价指标的选择64(二)东北老产业基地人力资源道德能力开发度评价64-66二、人力资源体力能力开发度评价66-67(一)人力资源体力能力开发度评价指标选择66(二)东北老产业基地人力资源体力能力开发度评价66-67三、人力资源技术能力开发度评价67-71(一)人力资源技术能力开发度评价指标选择67(二)东北老产业基地人力资源技术能力开发度评价67-71四、人力资源结构评价71-73(一)人力资源结构评价指标选择72(二)东北老产业基地人力资源结构评价72-73五、人力资源配置效率评价73-76(一)人力资源配置效率评价指标选择73(二)东北老产业基地人力资源配置效率评价73-76第六章国内外发达经济区域人力资源开发经验76-86一、国内发达经济区的人力资源开发76-81(一)“长三角”的人力资源开发76-78(二)“珠三角”的人力资源开发78-79(三)“京津唐环渤海”地区的人力资源开发经验鉴戒79-81二、国外有关经济区的人力资源开发81-86(一)印度的人力资源开发81(二)德国的人力资源开发81-83(三)美国的人力资源开发83-86第七章东北老产业基地人力资源开发模式构想86-103一、东北老产业基地人力资源开发战略86-88(一)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的内涵86(二)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的选择依据86-87(三)东北老产业基地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的选择87-88二、东北老产业基地人力资源开发策略88-89(一)人力资源开发策略的内涵88-89(二)人力资源开发策略的选择依据89(三)东北老产业基地人力资源开发策略的选择89三、东北老产业基地人力资源开发策略的实施89-103(一)发展教育以全面提升人力资源素质89-94(二)建设环境以吸引区外优秀人力资源94-97(三)完善人力资源市场机制97-100(四)充分利用国家振兴东北等老产业基地相关政策100-103主要结论·学术创新·遗留问题103-108一、主要结论103-106二、学术创新106三、遗留问题106-108参考文献108-116后记116-117在学期间公然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117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