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财政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影响浅析

更新时间:2024-01-22 点赞:14087 浏览:5905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2009年中心一号文件中指出,“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支撑在农业;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扩大内需尤其是农村居民消费需求更显重要,而扩大内需主要依靠宏观调控,财政支出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措施,应该得到公道的制定和贯彻。如何制定出切实有效的财政支出政策,以此来拉动农村居民消费,进而扩大内需,应对金融危机,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需要进行针对性研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本文的研究主题,农村财政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本文将农村财政支出分为财政支农支出和农村公共支出两大类,系统分析了它们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宏观数据与微观数据相结合,在对农村居民消费总支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对农村居民家电的消费进行了研究。在对本文涉及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对前人文献进行回顾的基础上,鉴戒现有理论研究成果,对本研究的研究主题进行了具体的理论分析,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假说和分析思路,以后各章在此分析思路的统领下展开。具体研究内容如下:研究内容一:对财政支农支出和农村公共支出的状况进行了统计分析。财政支农支出主要是对农业的财政投入,具体包括农业基本建设支出、支援农村生产和各项农业事业费支出、科技三项用度|教育论文网|支出、补贴性支出和其他支出等。本部分采用基本的描述统计方法对1978-2007年财政支农支出的总量、比重、结构和不同主体支出的状况进行了分析。农村公共支出主要是财政对于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的支出,主要包括农村交通公共支出、农村电力公共支出、农村通讯公共支出、农村水利公共支出、农村教育公共支出、农村医疗卫生公共支出和农村社会保障公共支出。本部分采用图表结合的描述统计方法对1978-2007年农村公共支出和农村公共品供给状况进行了分析,为进一步的实证分析和对策建议的制定作铺垫。研究内容二:分析了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根据资金使用目的和发挥作用的方式不同,可以将财政支农支出分为投入性支出和补贴性支出两大类。投入性支出是政府作为投资主体,以提供农业和农村公共产品和服务为目的,对农业和农村领域进行的投入。补贴性支出指政府对粮食生产、农业投入品等方面进行的补贴,这类补贴也称为保护性补贴。补贴性支出可以通过补贴或者直接补贴的形式直接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而投入性支出主要是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可以间接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可以为消费提供条件,降低交易成本等,以此来促进消费。投入性支出与补贴性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如何,哪一个对于扩大农村消费需求发挥的作用更大,需要实证数据的检验,为此本部分运用固定效应面板模型进行了分析,估计结果显示不管模型中包含还是不包含收入变量,投入性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均显示出明显的正向影响。投入性财政支农支出,不仅通过影响收入来间接影响消费,也可以直接影响消费,所以各地区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性支出会拉动农村居民的消费。不管放入收入还是不放收入,估计结果都显示人均补贴与农村居民消费支出没有太明显的相关性。财政支农支出从支出主体上分为中心财政支出和地方财政支出,鉴于数据的可获得性,仅考虑了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各项事业费支出在不同主体上的支出结构,运用时间序列数据分析了中心和地方支援农村生产和各项事业费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各项事业费支出中,地方财政支出更能促进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因此,加大中心政府的转移支付力度,平衡各地区的财政支出水平,让地方政府作为财政支出和财政分配的执行主体,能够更好地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增长。本部分结论为进一步完善分税制和转移支付制度提供了相应的实证分析依据。研究内容三:分析了农村公共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将民生问题作为单独的一部分列出,这表明民生问题正成为我们党工作的重点。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一再夸大|教学论文网|“重视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可见,民生问题正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鉴戒他人研究,将农村公共支出分为基础设施类支出和民生消费类支出,分地区研究两类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拉动作用。基础设施类支出可以增加农村居民就业,提高农村居民收入,为农村消费提供消费条件;民生消费类支出,可以降低农村居民的后顾之忧,降低农村居民预防性储蓄,促进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基础设施类支出能够为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提供硬件支持,民生消费类支出则能够为农村居民生活提供软件保障,只有软硬件供给相协调,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才能更好地促进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面板模型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在全国层面,基础设施类支出与民生消费类支出均对农村居民消费显示出正向明显影响;区域层面,东部地区基础设施类支出与民生消费类支出均呈现明显正向影响,中部和西部地区仅基础设施类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呈现正向影响,而民生消费类支出并没有表现出明显影响。可见,中部和西部地区的硬件建设仍然是当前财政支出的重点,当然软件建设应当与硬件相配合。在此基础上,将农村公共支出进行具体细分,分为农村道路、农村水利、电力、通讯、医疗和社会保障等,运用实证模型分析了各项具体的公共支出项目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研究显示除了农村水利外,其他农村公共支出均对农村居民消费显示出明显的正向影响。研究内容四:从微观角度研究了农村公共品供给对农村居民家电消费的影响。宏观数据的加总会抹杀很多微观个体特征,故此,本部分利用来自CHNS的调查数据,在村庄层面分析了农村公共品供给状况对农村居民家电消费的影响,具体的公共品包括农村交通、电力、水利、医疗和市场状况等。研究发现,交通越发达,农村居民对三种家电(彩电、冰箱和洗衣机)的拥有可能性越高;每周断电天数越多,洗衣机的拥有概率越低;具有合作医疗的村庄,农村居民拥有冰箱和洗衣机的可能性较高;收看到央视和卫视的频道数越多的村庄,农村居民拥有彩电的可能性越高。本部分研究结论希望能够为家电下乡活动的进一步开展提供消费条件视角上的支撑。最后,总结全文,提出政策建议。在前面各章节理论与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归纳本文的研究结论,依据研究结论,从农村财政支出体制、财政农业投入性支出、农村基础设施支出、农村公共事业支出以及农村公共品供给角度提出了促进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的对策建议。【关键词】:农村财政支出财政支农支出农村公共支出农村居民消费扩大内需
【论文提纲】:摘要9-12ABSTRACT12-16第一章导论16-241.1问题的提出16-181.2研究目标、内容与方法18-211.2.1研究目标18-191.2.2研究内容19-201.2.3研究方法20-211.3技术路线与数据来源21-221.3.1技术路线21-221.3.2数据来源221.4论文结构22-231.5可能的创新与不足23-241.5.1可能的创新231.5.2存在的不足23-24第二章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24-362.1相关概念界定24-292.1.1财政支出24-292.1.2居民消费292.2理论基础29-362.2.1财政支出理论29-322.2.2居民消费理论32-36第三章文献回顾与理论分析36-463.1文献综述36-383.1.1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研究36-373.1.2农村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研究37-383.1.3文献评述383.2农村财政支出影响消费的作用机理与研究假说38-463.2.1财政支出结构的作用机理与研究假说39-413.2.2财政支出主体的作用机理与研究假说41-433.2.3农村财政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作用路径43-46第四章财政支农支出描述性分析46-584.1财政支农支出规模分析46-494.1.1财政支农支出总量46-474.1.2财政支农支出比重47-494.2财政支农支出结构分析49-544.2.1财政农业投入性支出49-534.2.2财政农业补贴性支出53-544.3财政支农支出主体分析54-574.3.1中心和地方财政支农支出分析55-564.3.2中心和地方支援农村生产和各部分事业费支出56-574.4小结57-58第五章农村公共支出描述性分析58-725.1基础设施支出58-655.1.1农村交通公共支出58-605.1.2农村电力公共支出60-625.1.3农村通讯公共支出62-645.1.4农村水利公共支出64-655.2社会事业支出65-715.2.1农村医疗卫生公共支出65-685.2.2农村教育公共支出68-705.2.3农村社会保障公共支出70-715.3小结71-72第六章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分析72-906.1财政支农支出结构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分析72-816.1.1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机理72-746.1.2模型的建立和数据说明74-756.1.3面板单位根和协整检验75-786.1.4面板模型估计78-816.2不同主体的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分析81-896.2.1模型设定与数据说明836.2.2各变量的平稳性检验83-856.2.3协整分析85-896.3小结89-90第七章农村公共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分析90-1067.1基础设施类与民生消费类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90-987.1.1相关理论分析91-927.1.2模型设定与数据说明92-937.1.3全国和分地区实证分析93-987.2农村公共品供给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98-1037.2.1模型设定与数据说明99-1007.2.2实证分析100-1037.3小结103-106第八章农村公共品供给对居民家电消费的影响分析106-1168.1理论分析106-1078.2数据描述、模型设定与变量说明107-1108.2.1数据描述107-1088.2.2模型设定108-1098.2.3变量说明109-1108.3实证分析110-1138.3.1空模型110-1118.3.2引入层次2自变量(层2模型)111-1128.3.3同时引入层次1和层次2自变量(层1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