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构建中高校贫困生问题探讨

更新时间:2024-03-07 点赞:6285 浏览:211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现代化建设走向高速发展阶段。在科学发展中构建和谐社会,成为执政党和人民群众的奋斗目标。在发展期间暴露出的社会矛盾中,我国高校出现的一个贫困生群体,逐渐引起了家庭、社会、政府和学者的重视。解决高校贫困生问题成为一项重要的理论课题。由此,本文以此立论,意在从构建和谐社会中为解决高校贫困生问题提供实证性对策。本论文分为六大部分,现概述如下。导论:该部分主要先容的是问题的缘起与选题的意义、本课题的前沿研究动态、本课题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本课题的创新之处和难点;同时,先容了郑州大学近年来跨越式发展的相关情况和助学工作的成绩,以说明其代表性。第一章:高校贫困生的现况描述着重先容的是全国高校贫困生的比例和贫困生的规模,通过实证调研,笔者根据最守旧|英语教学论文|的估计,以为|教育论文网|全国高校贫困生比例均匀为20,特困生比例均匀为10,全国各类高等教育贫困生总数量为500多万,特困生总数量为250万。贫困天生|教育论文网|因这部分主要是对来自农村和城镇的贫困生进行不同原因的探究,对形成贫困生的家庭原因做了概说;对高校贫困生比例的升高、规模的扩大、数量长期居高不下等问题产生的根源进行了剖析,以为|教育论文网|高校收费是造成贫困生比例大幅上升的根源,高校扩招是造成贫困生数量激剧增加的根源,资助制度的低效运行是贫困生总量居高不下的根源。第二章: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的理论探讨。贫困生问题的长期存在,被以为|教育论文网|是和谐社会构建中最不和谐的音符,是对和谐社会以人为本、公平、友爱的掣肘,不符合和谐社会——爱无差等的初衷;贫困生问题的长期存在,实际上是教育不公的一种表现,教育不公是社会不公的首恶,不解决贫困生问题不符合教育公平——有教无类的本质要求;贫困生问题的长期存在,是公共服务不均等的直接体现,是政府不作为的代名词,与公共服务——阳光普照的题中之义相违反|英语教学论文|。贫困生问题的长期存在,是教育产业化余毒未尽的遗害,要旗帜鲜明地反对教育产业化。所以,笔者以为|教育论文网|,正确理解和谐社会——爱无差等、教育公平——有教无类、公共服务——阳光普照的内涵,让广大贫困生能够享受和谐社会无边的大爱,沐浴在均等的公共服务阳光雨露之中,接受公平的高等教育,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第三章: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政策评价。政策效果部分主要是对我国高校和郑州大学实施贫困生资助政策以来近年工作的大致回顾和初步总结,成绩是主要的,源于政府的重视和高校的努力。政策评价部分以郑州大学助学案例为对象,对我国现行的“奖、贷、助、补、减”五种基本资助方式进行逐个研究,分析利弊;并在现代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机会均等、高等教育成天职担、人力资本投资”三大理念的指导下,对五种资助方式进行效能研究,做出最优化排序: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奖学金→困难补助→学费减免,以利于今后的助学工作。第四章: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政策思考,主要是从理论层面理性分析国家助学政策大政方针及其走向。说明对贫困生的资助,有四个角色——政府、学校、社会、家庭,政府是主体,学校是依托,社会是辅助,家庭是基础。在资助经费上,政府要加大投入,社会要热情捐助,学校要积极创收。在资助政策的立法上,要认清政府是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的立法主体,政府有责任制定、完善国家助学政策体系,确保资助政策的实施有法可依,有据可循。在资助经验的鉴戒上,对国外助学政策中科学、有效、于我可行的,就要大胆、包容地为我所用,扼要先容了五个国家的资助政策以及可以学习的经验。在资助方式上,针对现有资助政策实施的若干缺陷,提出有偿资助原则、助学育人原则、资助体系中贷款为主原则、困难补助和勤工助学相融合一原则、学费减免淡出原则、、助学贷款中生源地贷款为主的原则,以期政策优化之效果。第五章: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制度建议。主要围绕在解决贫困生问题这一过程中碰到的诸如政府投资高等教育经费紧张、学校助学资金匮乏、社会助学绩效不彰、贫困生贷款诚信缺位、贷款银行风险过高、思想政治工作育人乏力、勤工助学低效运行等等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制度建议,重在意义探究、可行性分析、实际操纵的摸索。建议具体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以政府为主导,成立教育银行,专门经营国家助学贷款、发行教育彩票和发行教育公债等业务;发行教育彩票和发行教育公债,旨在筹集充足的教育经费为解决贫困生问题奠定厚实的物质基础。第二,以高校为支撑,成立高校教育基金会,广泛吸纳社会助学资金;拓展勤工助学渠道、完善勤工助学功能,以鼓励贫困生“以工养学”;推行学制改革、真正实行弹性学习制度,为贫困生自我解决问题提供更大的空间;加强心理教育,充分发挥助学育人效力,让贫困生健康、全面长大。第三,以社会为补充,建立助学贷款信用保险,解除银行信贷风险,提高其贷款积极性,争取“应贷尽贷”;建立全国联网的高校学生征信系统,强化贫困生诚信意识,“有贷有还”,提高助学贷款回收率。【关键词】:高校贫困生和谐社会教育公平
【论文提纲】:摘要5-7Abstract7-14导论14-27一、问题的缘起与选题的意义14-16(一)问题的缘起14-15(二)选题的意义15-16二、本课题的前沿研究动态16-18三、本课题研究的思路和方法18四、本课题的创新之处和难点18-19五、郑州大学案例的代表性19-27(一)郑州大学概况19-20(二)郑州大学跨越式发展的八年20-25(三)积极完善贫困生资助体系25-27第一章高校贫困生的现况描述27-40一、贫困生概况27-30(一)贫困生概念27(二)贫困生界定27-28(三)贫困生规模28-30二、高校贫困天生|教育论文网|因分析30-40(一)来自农村贫困生的成因31-33(二)来自城镇贫困生的成因33-35(三)贫困生形成的家庭原因35-36(四)高校收费造成贫困生比例大幅上升36-37(五)高校扩招造成贫困生数量激剧增加37-38(六)资助制度的低效运行使贫困生数量居高不下38-40第二章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理论探讨40-88一、和谐社会——爱无差等40-46(一)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40-42(二)和谐社会的思想资源42-43(三)和谐社会从空想走向实践43-45(四)解决贫困生问题是和谐社会题中之义45-46二、教育公平——有教无类46-65(一)教育公平之本义46-48(二)教育公平之思想48-51(三)教育公平之功能51-52(四)教育公平之缺失52-57(五)教育不公之危害57-60(六)教育公平之阻力60-62(七)教育公平之呼唤62-64(八)教育公平之构建64-65三、公共服务——阳光普照65-71(一)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题中之义65-66(二)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本内涵66-67(三)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战略意义67-69(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客观必然性69-70(五)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实缺项70(六)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体制保证70-71四、教育产业化反思71-88(一)教育属性分析72-75(二)教育产业化的缘起75-77(三)教育产业化的实质77-78(四)教育产业化的表现78-80(五)教育产业化的危害80-88第三章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政策评价88-118一、政策效果88-105(一)国家助学成就巨大88-95(二)河南助学成果丰富|教育论文范文|95-97(三)郑州大学助学步履扎实97-105二、政策评价105-118(一)评价的理论依据105-112(二)评价的案例依据112-113(三)评价的具体过程113-117(四)评价的最后结论117-118第四章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政策思考118-148一、资助角色的位阶思考118-121(一)政府是主体118-119(二)社会是支撑119-120(三)高校是载体120-121(四)家庭是基础121二、资助投入的力度思考121-125(一)对政府而言,加大力度的目标是财政投入争取达到GDP的41-123(二)对杜会而言,加大力度的目标是捐.总倾争取达到高校总经费5的目标123-124(三)对离校而言,加大力度的目标是确保资助金倾不低于学费收入的104-125三、资助政策的立法思考125-131(一)明确政府的主导作用125(二)现有资助法律的评述125-127(三)资助立法的意义127-129(四)资助立法的原则129-131四、资助经验的鉴戒思考131-140(一)五国资助经验先容131-135(二)鉴戒与思考135-140五、资助原则的改革思考140-148(一)助学育人原则140-141(二)助学贷款为主原则141-143(三)困难补助和勤工助学相融合一原则143-144(四)学费减免淡出原则144-145(五)助学贷款中生源地贷款为主原则145-148第五章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制度建议148-197一、成立教育银行148-151(一)成立教育银行的必要性148-149(二)成立教育银行的意义149-150(三)成立教育银行的设想150-151二、发行教育彩票151-160(一)发行教育彩票的必要性和意义152-155(二)发行教育彩票的可行性155-158(三)发行教育彩票的建议158-160三、发行教育公债160-165(一)教育公债的含义及其特点160(二)发行教育公债的必要性和意义160(三)发行教育公债的可行性研究160-162(四)教育公债发行建议162-163(五)教育公债的使用设计163-165四、成立高校教育基金会165-172(一)现况扫描165-168(二)成立高校教育基金会的意义168-170(三)高校教育基金会的成立170(四)操纵建议170-172五、推行弹性学习制度172-176(一)推行弹性学习制度有利于贫困生完成学业172-174(二)传统高等教育体制的局限性174-175(三)推行弹性学习制度是高教改革的必然选择175-176六、提升勤工助学层级176-180(一)推行弹性学习制度176-177(二)将困难补助和勤工助学合二为一177(三)鉴戒国外先进经验177-178(四)物质帮扶与精神育人并举178(五)体力劳动与智力输出兼容178-179(六)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179(七)巩固校内与拓展校外有机结合179-180(八)由个体自发型向群体组织型过渡180(九)由单一性向多样化拓展180七、加强心理教育180-189(一)贫困生心理180-182(二)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182-185(三)解决心理问题的对策185-189八、建立全国联网的个人资信系统189-193(一)现况堪忧189-190(二)原因分析190-191(三)建立意义191-192(四)建立措施192-193九、为助学贷款买保险193-197(一)题中之义193(二)重要意义193-194(三)实施方案194-195(四)范例研究195-197参考文献197-209后记209-210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