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系统中生态农民培育探讨

更新时间:2024-04-01 点赞:18170 浏览:7423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我国两型农业生产体系发展要求农民从依靠石化农资农技的“石化农民”向运用两型农业生产技术的“生态农民”嬗变。农民素质形态的演进可归纳三个阶段,即传统自然农业中的“自然农民”、石化农业中的“石化农民”、两型农业中的“生态农民”。生态农民素质因子可解析为两型农业的生态知识、生态意识及生态行为,由此可建立生态农民素质结构模型。通过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回归分析方法,可研究影响生态农民素质因子水平的各种因素,从中发现生态农民因子天生|教育论文网|规律及其育化特点。生态农民素质育化的方式有:第一,生态知识的学习。即环境自适应和“干中学”,教育宣传和信息传播,农技培训,农技推广服务;第二,生态意识的引导。通过激活环境福利需求提高生态敏感性,通过生态教育唤起生态责任感,通过生态市场需求、生态补偿机制诱导生态价值观;第三,生态行为的塑就。政府生态监管塑造浅层生态行为,生态政策和生态服务支持深层生态行为。农民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现存以下问题:违反|英语教学论文|两型农业生产体系常规现象较普遍;两型农业生产体系配套技术运用欠缺;两型农业生产体系系统构建面临困难。为此,促进农民实践两型农业生产体系的措施涵盖三个层面:第一,通过编码性知识教育培训传递两型农业生产体系常规知识,通过政府生态监视塑造浅层行为;第二,提供教育培训、技术推广、生态补偿政策等促使应用两型农业生产体系配套技术;第三,通过提供情境嵌入性知识的教育培训、技术服务、生态补偿政策等支持构建两型农业生产体系系统。政府、农户、农民自治组织、涉农社会机构、涉农企业等共同形成生态农民培育主体的多元合作体系,应明确各主体的角色定位,选择恰当组织结构形式和运行模式,基于生态链、价值链、供给链、知识流的思路,并借助合作契约、重复博弈、学习和实践共同体等机制对合作体系进行优化和维系。可建立有关指标体系、设计调查问卷收集数据评价生态农民素质的因子及其综合水平;绘制二维曲线图、三维动态图描述生态农民素质群体分布特点;设置一系列指标评价生态农民培育绩效。未来生态农民队伍将分化为生态农业工、生态农业主。生态农业工应按两栖农业工与全职农业工、短期农业工与长期农业工、本地农业工与外地农业工采取分类雇佣策略;生态农业主的“生态经济人”经营品质开发,需要政府培养和扶持机制、生态农业主自我天生|教育论文网|和自我甄别机制、生态经营激励和约束机制。生态农民队伍将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分三个阶段逐步形成。【关键词】:两型农业生产体系生态农民素质培育
【论文提纲】:摘要4-5Abstract5-7目录7-14第一章导论14-381研究背景14-161.1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体系存在的生态危害性14-151.2农业人力资源开发面临的挑战15-162研究意义162.1为两型农业生产体系提供适用人力资源支持162.2为农村社会发展提供绿色的能动气力|教学论文范文|162.3为新型农民培养提供核心内容导向163研究内容和框架16-193.1主要内容16-173.2研究框架17-194研究方法19-204.1文献检索法与实地调研法相结合194.2分析研究法与综合研究法相结合194.3比较法与归纳法相结合194.4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194.5理论阐述与模型描述相结合19-205可能的创新之处205.1生态农民概念的创新205.2生态农民培育方法的创新205.3生态农民素质评价的创新205.4生态农民培育主体关系的创新205.5生态农民队伍开发的创新206国内外研究动态评介20-376.1国外研究20-276.2国内研究27-37本章小结37-38第二章两型农业生产体系中生态农民内涵及素质结构模型38-541生态农民概念的提出38-411.1自然农业中的"自然农民"38-391.2石化农业中的"石化农民"39-401.3两型农业中的"生态农民"40-412两型农业生产体系中生态农民内涵及其素质内容构成41-472.1生态农民的内涵412.2生态农民素质的内容构成41-473两型农业生产体系中生态农民素质结构模型构建47-533.1相关模型介评47-513.2生态农民素质结构模型51-53本章小结53-54第三章两型农业生产体系中生态农民素质的天生|教育论文网|机理54-761两型农业生产体系中生态农民素质影响因素相关文献整理54-551.1教育学习因素541.2农业(兼业)比重因素541.3家庭生产规模因素541.4农资技术经济因素54-551.5生态临管因素552两型农业生产体系中生态农民素质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及策略启示55-672.1研究方案55-572.2研究结论57-673两型农业生产体系中生态农民培育的主要特点67-753.1人与环境互动中的自适应性67-683.2生态知识转移模式选择的权变性68-713.3生态学习迁移的情境性71-723.4生态知识-生态意识-生态行为三位一体的认知协调性72-733.5生态素质因子育化的分层渐进性73-75本章小结75-76第四章两型农业生产体系中生态农民素质的育化方式76-981两型农业生产体系中农民生态知识的学习方式76-911.1人与环境互动中习得经验性生态知识76-781.2生态农业教育和信息传播向农民传递编码知识78-811.3生态农技培训使农民将技术知识转化为操纵技能81-871.4生态农技推广帮助农民导入两型农业的生产技术范式87-912两型农业生产体系中农民生态意识的引导方式91-942.1生态敏感性的激活91-922.2生态责任感的唤起92-932.3生态价值观的诱导93-943两型农业生产体系中农民生态行为的塑就方式94-973.1浅层生态行为的塑造94-963.2深层生态行为的支持96-97本章小结97-98第五章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现存生态问题及成因98-1201两型农业生产体系常规违反|英语教学论文|现象比较普遍98-1041.1土地资源非充分利用98-991.2农业废弃物处置失当99-1011.3使用过量、高毒农药101-1031.4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突出103-1042两型农业生产体系配套技术应用欠缺104-1102.1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尚未大面积推广104-1052.2化肥农资替代技术难以普及推广105-1082.3农产品绿色有机生产技术应用缺乏积极性108-1103两型农业生产体系系统构建面临较多困难110-1193.1生态农业现存问题及原因110-1133.2多功能农业现存问题及原因113-119本章小结119-120第六章助力农民实践两型农业生产体系的措施120-1361促进农民遵循两型农业生产体系常规120-1231.1遵循农业自然资源利用保护常规120-1211.2遵循农业废弃物收集处理常规121-1221.3遵循农资绿色安全使用常规122-1231.4遵循农产品安全生产常规1232引导农民应用两型农业生产体系配套技术123-1272.1应用农资集约生态化使用技术123-1242.2应用农产品绿色有机生产技术124-1262.3应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126-1273扶持农民构建两型农业生产体系系统127-1353.1构建生态农业生产体系系统128-1323.2构建多功能农业生产体系系统132-135本章小结135-136第七章两型农业生产体系中生态农民培育主体的多元合作体系136-1501两型农业生产体系中生态农民培育主体的角色分工136-1411.1生态农民培育主体的分工边界136-1371.2生态农民培育主体的职能定位137-1401.3两型农业生产过程中生态农民培育主体的任务划分140-1412两型农业生产体系中生态农民培育主体多元合作体系的建立141-1492.1生态农民培育主体多元合作体系的组织结构141-1432.2生态农民培育主体多元合作体系的运行模式143-1452.3生态农民培育主体多元合作体系的优化思路145-1472.4生态农民培育主体多元合作体系的维持机制147-149本章小结149-150第八章两型农业生产体系中生态农民素质及培育绩效的评价150-1751两型农业生产体系中生态农民素质的评价150-1691.1生态农民素质因子结构和综合水平的评价150-1611.2生态农民素质群体分布特点的评价161-1692两型农业生产体系中生态农民培育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169-1742.1生态农民培育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169-1722.2生态农民培育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案例172-174本章小结174-175第九章两型农业生产体系中生态农民队伍的建设175-1931两型农业生产体系中生态农民队伍的构成175-1761.1生态农业工的素质分析175-1761.2生态农业主的素质分析1762两型农业生产体系中生态农业工的分类雇佣176-1792.1两栖农业工与全职农业工176-1772.2短期农业工与长期农业工177-1782.3本地农业工与外地农业工178-1793两型农业生产体系中生态农业主的生态经营品质开发179-1863.1生态农业主的生态经营品质179-1843.2生态农业主经营品质的开发机制184-1864二元经济结构中生态农民队伍的形成来源186-1894.1留守农民186-1874.2返乡农民工187-1884.3农业后继者188-1895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生态农民队伍形成进程的猜测189-1915.1农村劳动力临时转移中自然农民与石化农民并存阶段1905.2农村劳动力半永久转移中的石化农民阶段190-1915.3农村劳动力永久转移中的生态农民阶段191本章小结191-193第十章结语193-1971基本结论193-1941.1农业生态化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背景下生态农民的天生|教育论文网|是必然趋势1931.2根据两型农业生产体系技术要求解析生态农民素质的内容构成1931.3基于生态农民素质的天生|教育论文网|机理探索其育化方式1931.4生态农民素质育化方式与两型农业生产体系转成措施相互融合1931.5针对农业生产实践中生态问题及成因选择两型农业生产体系转成措施193-1941.6厘清生态农民培育主体角色分工并构建培育主体多元合作体系1941.7联系生态农民素质育化及两型农业生产体系转成建立培育评价体系1942研究展望194-1972.1生态农民调查统计需要改进拓宽1942.2生态农民素质天生|教育论文网|机理的规范研究期待不断深化194-1952.3生态农民素质育化方式和两型农业转成措施应当持续创新1952.4新情况衍生新的研究课题195-197参考文献197-205附录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中生态农民培育的调查问卷205-208致谢208-210作者简历210-211攻读博士期间的利研学术成果211-21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