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与科举联系探讨

更新时间:2024-01-12 点赞:4150 浏览:1458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书院是出现于晚唐五代时期的一种独特的教育组织形式,宋代以后逐渐形成了完善的制度,并发展成中国古代的教育中心和学术中心。科举制度自隋代产生以来,地位不断上升,不仅被统治者视为“抡才大典”,而且也成为读书人仕进的最主要门路。书院与科举的关系十分密切,唐末五代士人为获得参加进士科所需要的诗赋文学知识,纷纷隐居山林读书,逐渐衍生出书院这种新的教育组织,可以说书院因科举而生。在无力兴学的背景下,北宋书院成为官学的替代机构,承担了培养科举人才的重任。庆历四年(1044年)之后,书院被排斥在科举教育体系之外,书院与科举的关系变得相对疏远了。南渡之后,书院成为新儒学的传播基地,新儒家们不仅通过培养人才为科举服务,而且也为科举选拔更多德才兼备的人才提供了理论基础。理宗即位之后,书院的教学内容与官学教学、科举考试内容基本重合,直接为科举服务,书院的主要职能再次回归到为科举服务之上来。元代程朱之学通过书院的传播而进一步普及,为其成为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奠定了坚实的学术基础。书院的创建、修复、讲学和支持者不仅是恢复科举取士制度的有力倡导者,而且也是科举制度的有力维护者。元代中后期,程端礼的《程氏读书分年日程》为书院开展科举教育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也进一步明确了书院为科举服务的公道性。明初,朱元璋通过实行“科举必由学校”的文教政策,将不属于国家教育体系的书院排斥在科举教育之外,书院沉寂了将近100年的时间。明代中后期,随着官学教学功能的日渐丧失,书院承担了培养科举人才的重任。尽管心学的理论体系与作为官学哲学的程朱之学有相当大的差异,但王阳明、湛若水等心学大师依然坚持讲学与科举的统一,并鼓励生徒应举,使明代中书院与科举关系研究后期书院为科举服务的倾向十分明显。清代无论是官办书院,还是民办书院都直接教授科举之学,讲授程朱之学的书院也转而为科举服务,将培养科举人才作为主要职能,并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教授科举之学的制度。乾嘉时期鼎盛的汉学书院固然不以教授科举之学为主要教学内容,甚至反对教授科举知识,但学习乾嘉汉学有利于生徒应举却是不争的事实,汉学书院成为当地科举及第率最高的机构。1901年,朝廷公布书院改学堂之后,士人依然向往科举制度,书院改制的进程十分缓慢,效果也很不理想。1905年,清廷被迫作出了从递减科举到废除科举的决定,这极大地促进了书院改制的进程,作为制度层面的书院也成为历史名词。由此可见,书院与科举几乎是共生共灭的,形成了中国古代教育史上一道独特的风景。但在书院与科举关系中,二者的相互影响并不是等量的,一般是书院被动地接受科举制度的影响。由于书院对于其所在地的科举风气能起推动作用,所以各历史时期的书院数与科举考试的重要指标—进士数、举人数都是成正相关的,这可以在对书院数和进士、举人数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上得到应证。探讨书院与科举关系,能为我们研究当代大规模考试改革、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等提供历史鉴戒。【关键词】:书院科举关系研究
【论文提纲】:导言12-19第一章晚唐五代科举制度演变与书院萌芽19-36第一节科举制度与重诗赋风尚19-22第二节读书山林与进士及第22-29第三节讲学应举与书院萌芽29-36第二章北宋前期书院与科举关系研究36-56第一节科举改革--士人阶层重新形成和扩大36-40第二节官学发展滞后--士无求学之所40-45第三节书院勃兴--教化应举之士45-51第四节官学替代机构--书院与官学功能重合51-56第三章北宋中晚期文教改革和书院转型56-80第一节庆历改革与书院发展56-62第二节学校科举合流与书院发展62-69第三节新儒学教育与书院转型69-80第四章南宋书院与科举关系研究80-119第一节科举恢复与官学发展80-87第二节新儒学的传播与书院发展87-99第三节以德业为举业的基础--书院大师的科举观99-119第五章元代书院与科举关系研究119-151第一节书院与程朱之学的推广119-131第二节书院与科举制度的恢复131-136第三节官学化--书院为科举服务成为必然136-151第六章明代书院与科举关系研究151-183第一节明初:科举必由学校--书院沉寂151-156第二节明代中后期:书院发展的契机--培养科举人才156-171第三节讲会书院--讲学与举业非分二事171-183第七章清代考课式书院与科举关系研究183-248第一节书院成为科举教育的主要机构184-193第二节创建或修复书院--以科举为目标193-208第三节书院完善学规与章程--以科举为指向208-248第八章清代汉学书院与科举关系研究248-289第一节十九世纪之前汉学书院与科举248-268第二节专门研习汉学的书院与科举268-277第三节道光以后汉学书院与科举277-289第九章清末书院改制与科举革废关系研究289-310第一节“淫心斁力于帖括”--书院存在的必要性丧失289-292第二节变通书院与改革科举292-301第三节书院改制与科举停罢301-310第十章书院与科举关系的相关性分析310-327第一节北宋书院与科举关系的相关性分析310-313第二节南宋书院与科举关系的相关性分析313-316第三节元代江西书院与科举关系的相关性分析316-318第四节明代书院与科举关系的相关性分析318-322第五节清代书院与科举关系的相关性分析322-327结束语327-331主要参考文献331-339后记339-340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