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师责任教育探讨

更新时间:2023-12-29 点赞:3214 浏览:1004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工程活动是现代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它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工程活动最重要的技术主体是工程师,随着工程师掌握科技知识的增多和干涉自然、社会能力的增强,他们对工程活动的影响会越来越大,亦即他们对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为此,工程师的素质也愈来愈备受社会的关注。在工程师的素质当中,责任素质居于核心地位,它能促进其他素质的天生|教育论文网|,能引导工程师在工程实践中自觉把公众(社会)安全、健康和福祉放在首位,对工程利益相关者负责。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国家工程师的责任素质如何,直接影响着该国工程建设的成败,从而影响着该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基于此,旨在培养工程师责任素质的工程师责任教育在美国、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都引起了足够的重视,这些国家在为社会培养具有高素质(含责任素质)的工程师的同时,产生了一批关于工程师责任教育方面有影响的研究成果。而在我国,固然近几年与世界各国相比,培养工程师的人数最多,但是,我们对工程师的责任教育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且有关研究也凤毛麟角。这种状况已经严重影响和制约我国工程师的培养和社会现代化的进程,因此工程师责任教育问题已成为我国工程教育中急需研究的课题。本研究首先从工程师职业切入,对过去一直模糊不清的、凸显工程师责任教育特殊性的、影响制约工程师责任教育的核心概念如责任、工程师责任、工程师责任主体等作出明晰的分析性定义。工程师责任不是从来就有的,它的出现及演变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期待相关联,基于“完全理性”人的假设而追求工程利益“最大”或“最优”的责任目标已不能适应现代工程科技发展以及社会期待的需要。事实上,人的理性是有限的,追求工程利益相关者“满足”才是工程师责任新的诉求。新的诉求需要工程师责任教育作出回应,即对工程师责任教育的公道性作出论证。在这方面,现实基础和理论基础提供了最有力的理据。就现实基础而言,它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工程师自身发展的需要;就理论基础而言,教育哲学、技术哲学、工程哲学以及应用学的相关理论都是它的理论基础。工程是要讲功效的,当今绝大部分工程师也是功利论者。因此,工程师责任教育应始于利益,要视工程活动的重要主体——工程师为目的,把培养工程师的责任感作为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也就是说,利益、主体(工程师)、责任感构成了我们教育的逻辑结构。工程固有的属性如开放性、动态性以及创造性决定了工程师责任教育不能闭门造车,它必须在开放中谋求发展和创新。本研究通过与美国、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比较分析,发现了我国现行工程师责任教育与这些国家之间存在着差距;在对我国有代表性的高校和专业的调查中,发现了我国现行工程师责任教育所存在的问题。这些差距与问题集中体现在:在宏观层面,国家政策导向不明确、不连续;在中观层面,工科类院校熟悉上有偏差,实践上有缺失;在微观层面,工程师(学生)缺乏责任感,抉择两极分化。产生问题的原因是由几对矛盾交织所致,即培养目标的“科学”化与“工程”化之间的矛盾、狭隘的学科教育设计与综合复杂的工程实践要求的矛盾、事实与价值的“分”与“合”的矛盾、意志强迫与自由的矛盾、责任个体与集体的矛盾。解决业已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责任素质)工程师队伍,需要我们立足国情,需要国家(包括社团、企业)、学校以及工程师(学生)三方面共同努力,去建构我国工程师责任教育制度体系。本研究以为|教育论文网|,该体系的内容应该包括:在宏观层面,建立工程师责任教育的制度支持系统,它由工程师责任教育指导制度与评估制度、工程社团章程制度和企业责任制度组成;在中观层面,建立工程师责任教育长效机制,它包含工程师责任素质培养制度和“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以及教育方法的创新;在微观层面,要求工程师(学生)积极创造实现责任内化的主观与客观条件,在不断的学习与实践中,努力提高实践聪明即道德自主的意识和能力,自觉践行工程师责任。三个层面的制度彼此衔接、相辅相成。【关键词】:工程师责任责任素质工程教育价值选择
【论文提纲】:摘要4-6Abstract6-111导论11-421.1问题的提出11-151.2研究意义15-201.3文献综述20-391.4研究方法与思路39-422工程师职业与工程师责任42-672.1工程师职业42-472.2工程师责任47-582.3工程师责任的历史演变58-673工程师责任教育的公道性论证67-873.1工程师责任教育的现实基础67-733.2工程师责任教育的理论基础73-874工程师责任教育的逻辑结构87-1164.1利益:责任教育的逻辑起点87-924.2责任主体:责任教育的目的92-1004.3责任感:责任教育的旨归100-1165我国工程师责任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116-1485.1我国工程师责任教育存在的问题116-1355.2我国工程师责任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135-1486我国工程师责任教育的对策148-1856.1建立工程师责任教育支持系统149-1596.2建立高校工程师责任教育长效机制159-1786.3促进工程师责任内化,践行工程师责任178-185结语185-189致谢189-190参考文献190-198附录1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198-199附录2攻读学位期间主持和介入科研课题目录199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