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理念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讨

更新时间:2024-01-01 点赞:16546 浏览:713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为了适应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以为首的党中心正确把握了新时期的新特点,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提出了“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思想立足当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既继续了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公道因素,又继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思想工作,其主体、对象、出发点和归宿点都应是人,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人的缺失,致使其生命线作用难以彻底实现。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再熟悉,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本体价值的回归,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继续和发展,是当前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本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以人为本的内涵及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这部分首先从分析了以人为本思想的历史渊源,解读了新时期以人为本思想的深刻内涵,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以人为本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内涵。最后,从时展变化、思想政治教育自身规律、当代大学生特点、解决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等方面指出了以人为本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第二部分:以人为本理念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构建。以人为本理念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构建以马克思主义有关人的需要、人的主体性、人的价值、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观点作为理论依据;坚持尊重原则、主体性原则、层次性针对性原则;以满足和引导大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以实现和提升大学生的人生价值、促进大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归宿,以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为根本导向,以充分发挥教育者的主导性为基本保障,以师生积极互动的主体间性为基本模式。第三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贯彻以人为本理念的的路径选择。首先,要确立正确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取向和教育目标,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着力培养其健全人格和创新精神,促进其个性发展。再者,要改革创新教育内容,在加强原有内容的基础上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和精神家园建设。第三,要灵活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坚持灌输与引导相结合、言传与身教相统一、用情与说理相统一。第四,要拓展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加强实践教育、探索“大思政”教育模式,充分利用和占领网络阵地,扩大交流渠道和空间。【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高校
【论文提纲】:中文摘要9-11ABSTRACT11-13前言13-14一.以人为本的内涵及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14-24(一)“以人为本”思想具有深厚的中外文化渊源14-161.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以人为本"的思想成分14-152.西方人本思想的发展脉络15-16(二)“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成果16-181.“以人为本”思想实质是马克思主义应有之意16-172.“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17-18(三)“以人为本”内涵解读及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18-241.“以人为本”内涵的解读18-202.以人为本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20-24二.以人为本理念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构建24-39(一)构建以人为本理念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依据24-271.人的需要242.人的主体性24-253.人的价值25-264.人的全面发展26-27(二)以人为本理念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27-291.尊重原则272.主体性原则27-283.层次性和针对性原则28-29(三)以人为本理念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模式29-391.以满足和引导大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29-302.以实现和提升大学生的人生价值,促进大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归宿30-323.以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为根本导向32-344.以充分发挥教育者的主导性为保障34-365.以教育过程中形成师生积极互动的主体间性为基本模式36-39三.贯彻以人为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选择39-52(一)科学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和教育目标39-421.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39-402.培养大学生独立、和谐人格40-413.重视大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创新精神41-42(二)改革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42-461.理想信念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42-432.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43-443.道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基础444.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条件|教育论文网|44-455.民族精神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456.精神家园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的延伸45-46(三)灵活运用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46-481.灌输与引导相结合46-472.言传与身教相统一473.用情与说理相统一47-48(四)积极拓展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48-521.加强实践环节,创新实践模式48-492.形成"大思政"教育模式49-503.充分利用和占领网络阵地,扩大交流渠道和空间50-52结论52-53主要参考文献53-56致谢56-57读研期间发表论文57-58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