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士林风气与文学进展

更新时间:2023-12-23 点赞:12876 浏览:5659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上篇:东汉士林风气第一章《东汉士人的游学风气》。游学之风,古已有之,东汉尤烈。东汉士人在朝廷表彰儒术、依经取士制度的驱使下,在博学求知学风的感召下,常常负笈远游,仗剑去国。游学几成东汉教育的代名词,成为东汉士人学术与政治生活之常态。游学对东汉的学风、士风、政治、文学创作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东汉游学之盛表现为官学私学皆盛、幼童老耆皆游学、游学地域不分南北、学习内容多样化即以儒经为主兼及其他等方面。士人周游而学,转益多师,扩大了学术领域,促进了学术交流。东汉游学还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表现为:一是游学成为干谒的主要下段,即游学重在(交)游不在(求)学,士人为能迅速地出人头地,多以游学的名义结交名士、朝臣,以邀名利,此乃东汉中后期仕路日益滞塞和士人心态急功近利、日趋浮躁所致;二是游学助长了汉末处士横议式的清议之风及党同伐异式的结党之风,一方面是以游学的太学生为主体、以批评朝政为中心内容的处士横议;一方面是师生之间、同门之间的关系从荣辱与共到越来越带有政治结党性质,隐然成为与朝廷分庭抗礼、与宦官团体势不两立的政治团体。党锢之祸遂不可避免。东汉游学的兴盛,普及了文化,扩大了士人队伍,为文人群体的兴起奠定基础,从而为东汉文学的发展打下了主体基础。而且游学的艰苦、游学者的失意为文人文学创作提供了题材。第二章《东汉士人的隐逸风气》。东汉士人重隐逸,范晔《后汉书》中列有《逸民列传》、《独行列传》专门加以先容。东汉隐逸具有自己的时代特色,隐者中不仅有和光同尘的真隐,而且还有身隐心不隐和以隐待仕的假隐。“真隐”固然对朝廷和州郡的征聘屡辟不至,而“假隐”则在超脱世外的外表下,醉心于蒲轮安车不绝于道的喧闹。但总体上说,“真隐”数量甚众,反映出东汉士人慷慨尚气、重德守德的社会风气,增添了东汉的风俗之美。同时,不少隐士并不一味消极遁世,而是通过开门授徒、著书立说的方式关心政治,关注社会民生,从而产生了若干在思想史或文学史上有影响的作品。东汉隐逸风气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在于:拒绝尘世浮躁、喧闹的隐居生活方式为文人文学的创作提供了清幽、飘逸、从容的意境;隐士们无欲则刚的处世方式有助于宣泄失意文人的愤绪;无拘无束“神【关键词】:东汉士人士林风气文人文学文学发展
【论文提纲】:中文摘要7-12英文摘要12-13前言13-17一、研究缘起和研究目的13-14二、研究综述14-15三、研究方法15四、本论文的结构15-17上篇东汉士林风气17-107第一章东汉士人的游学风气17-32一、东汉游学的盛行17-23(一)官学和私学皆盛18-19(二)幼童老耆皆游学19-20(三)游学地域不分南北20-21(四)以经为主,兼及其他,学习内容渐趋多样21-23二、游学与汉末政治23-29(一)游学与干渴23-25(二)游学与结党25-27(三)游学与清议27-29三、东汉游学与文学创作29-31结语31-32第二章东汉士人的隐逸风气32-60一、东汉士人隐逸的思想源头32-37(一)道家思想的影响32-34(二)儒家思想的影响34-35(三)神仙方术的影响35-37二、东汉士人的隐逸特色、类型37-46(一)屡辟不就、终身不仕乃真隐37-38(二)为仕而隐、以逸养名、待机出山是假隐38-39(三)为道德修行而隐的君子之隐39-41(四)专心向学、志在著书立说或传道授业的学者之隐41-42(五)有远大政治抱负、不甘屈沉下僚、自尊自重的精英之隐42-43(六)隐士生活日常化43-46三、东汉隐逸与政治的关系46-50四、东汉时人对隐逸的态度50-54(一)礼敬隐士的气节、才学50-52(二)抨击隐者的无为、虚名52-53(三)东汉末对待隐与仕的通脱态度53-54五、东汉士人隐逸的意义54-57(一)滋长个性发展,并为东汉崇尚名节之风推波助澜54-55(二)关切个体生命,己开魏晋风度之端绪55-56(三)立言的功能被放大,为士人扩展了活动舞台56-57六、东汉隐逸与文学创作57-59结语59-60第三章东汉士人的交游风气60-79一、东汉士人的交游观60-64(一)交友观念60-63(二)关于游的观念63-64二、东汉士人交游类型64-67(一)性情之交64-65(二)功利之交65-67三、东汉中叶后士人交游特征67-73(一)通脱风度67-68(二)奇异举止68-70(三)游动地域扩大,交游重点渐变70-71(四)集群效应71-73四、东汉交游与文学创作73-78结语78-79第四章东汉士人的情爱风气79-92一、东汉士人爱情、婚姻观的变化79-84(一)尝试自主婚姻79-81(二)尝试打破婚姻中的等级制81-82(三)贞节观念的变化82-84二、以和谐重情为主基调的婚姻状态84-88三、东汉士人的|教学论文范文|韵情与文学创作88-91结语91-92第五章东汉士人的游艺风气92-107一、东汉士人的才艺特征92-96(一)单科修习94(二)醉心痴迷94-95(三)修身养性95(四)家族传承95-96(五)高雅脱俗96二、东汉士人对六艺的改造96-104(一)游戏性97-100(二)娱乐性100-101(三)抒怀|数学教学论文|性101-102(四)审美性102-104三、东汉士人的游艺与文学创作104-106结语106-107下篇:东汉文人文学的发展107-150引言:东汉士林风气对文人文学的影响107-110第六章东汉文人文学风格的平民化110-120一、穿越经学樊篱的文人110-115(一)东汉文人的身世特征110-111(二)东汉文人身世的变化111-115二、渐显平民气质的作品风格115-119(一)文人审美趣味的“雅”“俗”并存115-116(二)中下层文人自我意识的弘扬116-117(三)文人审美视角的多方扩展117-119结语119-120第七章东汉文人文学审美的两重性120-139一、承袭古典传统神韵120-126(一)对古典遗韵的继续120-125(二)对儒家经典的信仰125-126二、追求奇异新变情趣126-137(一)以悲切为美126-128(二)对神仙的追慕128-132(三)文体的“奇”“偶”之变132-135(四)幽默的审美趣味135-137结语137-139第八章东汉文人文学创作的两面性139-150一、东汉文人文学理念与创作实践错位现象139-146(一)轻视文学,文人却用力至极139-140(二)重质轻文,但在创作中却追求形式美140-141(三)反对虚构技巧,但文人却用其为文润色141-144(四)儒家道德情感是东汉正统文学的主流,但实际创作中个体情感因素逐渐强化144-145(五)文学不为取仕途径,汉末却以此开仕途145-146二、东汉文人文学理念与创作实践错位的实质与意义146-148(一)东汉文人文学理念与创作实践错位的实质146-147(二)东汉文人文学理念与创作实践错位的意义147-148结语148-150参考文献150-154后记154-155博士研究生期间所发表论文和获奖奖项155-156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156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