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学术流派及其在当代中医伤寒学科传承探讨

更新时间:2024-03-02 点赞:27175 浏览:1213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中医学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自《内经》成书以来,众多医家在其理论指导下,形成了各自独道的学术思想和经验,这些不同的学术内容经过实践证实,有的被淘汰有的被保存,保存下来的学术内容被后代|教育论文网|医家所推崇,在经过师承传授和学术沿革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学术流派。不同的学术流派因各自学术观点不一,互相争鸣,从而丰富了中医学内容,促进了中医学术的发展。故开展与加强祖国中医学术流派的研究,进一步熟悉各个中医学术流派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规律,不仅仅是为了更好地评价他们在中医学发展史上的作用及地位,更重要的是以史为鉴、古为今用,从而更好的推进中医药理论的创新与发展,促进现代化条件下的中医药学术的繁荣与提高。目的与方法:目的:仲景伤寒学术发展历史悠久,产生了众多的著名医家,每一位著名医家在继续中医理论和前人宝贵经验的基础上,更有所创新、有所发展,从而形成了其个人的独到经验及学说。独立的研究每一位医家,固然可以从中挖掘出其理论建树及临证经验,但往往难以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学说,并难以对其学术成就的价值有深刻的熟悉,也不能从中发现此流派发展的清楚脉络,及总结伤寒学术所取得的历史宝贵经验。同时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有关伤寒学术流派的划分方法、判定标准还没有形成一个规范的标准。特别是关于近现代中医伤寒学术流派传承、发展及应用等方面的系统研究,几乎还处于空缺的状况,而本文在梳理伤寒学术流派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重点对伤寒学术流派在当代的延续和发展进行了探讨,这正好可以弥补以上诸方面的不足。方法:本文以“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传承研究”及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当代名老中医学术流派分析整理研究”两个课题中的211名名老中医和伤寒大师刘渡舟老、胡希恕老、广州中医药大学原伤寒教研室主任熊曼琪教授为筛选对象,研究他们的临床经验、思辨特点、学术思想、学术传承等,并以此为基础梳理、分析当代名老中医伤寒学术流派现状;分析总结当代典型伤寒学术流派的形成背景、师承脉络、学术特色、临证特点、发展状况等。具体方法为“先纵后横”。“先纵”是指按照研究任务的要求,调阅、收集、整理214名名老中医基本状况、学术思想、传承体系等相关信息,同时筛选出符合当代伤寒学术流派要求的名老中医。“后横”是指在纵向研究的基础上,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对初步筛选出来的名老中医进行进一步分析其学医历程、传承脉络,筛选出具有学术流派传承的医家。从而能够对名老中医为学术核心确当|教学论文范文|代伤寒学术流派现状进行总结分析,客观评价伤寒学术流派在整个中医学术体系中的地位、发展状况、对中医学术发展的影响、对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及临床疗效、存在问题等。结论与启示:结论:通过综合分析,伤寒学术流派发展到当代大致有以下四个流派:火神派,寒温统一派,方证对应派,六经辨证论治派。1.火神派,火神派又称扶阳学派,是指以清朝郑钦安为开山宗师,理论上推崇阳气,临床上夸大|教学论文网|温扶阳气,以擅用附子、姜(生姜、干姜、炮姜)、桂(肉桂、桂枝)等辛热药物著称的一个伤寒学术流派,其中,又尤以擅用附子为突出特点。这个流派以郑钦安为祖师,其后代表者有卢铸之、吴佩衡、祝味菊等,此派至当代学者众多。2.寒温统一派,“寒”是指伤寒,“温”是指温病。寒温统一派是指赞同用某种辨证施治的方法(如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八纲辨证)来结束寒温分离,实现伤寒与温病的合二为一,同时建立一个统一、完整、开放的外感病学辨证体系的一大群医家。自清代中期开始,由俞根初、吴贞首先提出。至当代寒温统一的观点已成为多数中医学者的共同观点,但是如何统一,则是见仁见智。3.方证对应派,方证对应,即“有是证用是方”,临床证候只要与仲景的描述相契合(有时“但见一证便是”),便可放胆使用而不必强求舌、脉、症的面面俱备。这实际上是在重复仲景当年的治病实践,颇有执简驭繁、驾轻就熟之妙,这是正确运用经方的一条捷径。方证对应追求的是疗效,靠的是经验,总结识证、组方、遣药方面的经验,使方与证之间达到固定的最佳组合从而确保最优的疗效。这个学派的学术渊源来自唐初孙思邈所著《千金翼方》,其后代表性医家有许宏、柯琴等。在当代持有方证对应观点的学者也不在少数。4.六经辨证论治派,六经辨证论治是指在熟悉疾病的过程中以六经辨证贯串|语文教学论文|着八纲而联系于脏腑、经络,尢其是以脏腑、经络生理病理变化作为物质基础,对人体的病因、病性、病位、正邪盛衰等各种情况进行分析和综合,来确定其为六经的某病、某证、某方。这一学说早已为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所采纳,故当今的大部分伤寒学者基本上采用的就是这种六经辨证论治。启示:“读经典、拜名师、做临床”是中医成才的三大宝贝|教学论文范文|,是中医学术流派形成与发展的保障。当代伤寒学术流派其繁荣程度已大不如前,其要想继续繁荣就必须发展中医师承教育,提倡师带徒制度,改革中医教育体制,走精英教育之路。从而为新的学术流派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关键词】:张仲景《伤寒论》伤寒学术流派名老中医
【论文提纲】:中文摘要3-5Abstract5-13引言13-15第一章中医学术流派与伤寒学术流派15-20一、中医学术流派的熟悉15-18(一)中医学术流派的概念15-16(二)中医学术流派的划分标准16-17(三)影响中医学术流派存在与发展的五大因素17-18(四)中医学术流派的研究意义18二、伤寒学术流派18-20第二章伤寒学说的形成与发展20-27一、伤寒学说的形成期(先秦-西晋)21二、伤寒学说的发展期(东晋-建国前)21-24三、伤寒学说的繁荣和创新期(建国后)24-27(一)伤寒学说的传承方式的改变24(二)伤寒学说的理论研究24-25(三)伤寒学说的临床研究25-27第三章建国前的伤寒学术流派27-33一、明清时期的伤寒学术流派27-28(一)重订错简派27(二)维护旧论派27(三)辨证论治派27-28二、民国时期的伤寒学术流派28-33(一)绍派伤寒28-30(二)火神派30-33第四章当代(建国后)伤寒学术流派研究33-36一、研究难点33-34二、研究对象34-35三、研究方法35-36第五章当代典型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及其传承体系分析36-1171.李培生36-452.于己百45-513.陈瑞春51-554.方和谦55-595.郭子光59-666.何任66-707.陈可冀70-738.李寿山73-789.段富津78-8010.聂惠民80-8511.梅国强85-8812.李可88-9113.伍炳彩91-9614.刘继祖96-9815.黄保中98-10216.刘渡舟102-10817胡希恕108-11218.熊曼琪112-117第六章当代伤寒学术流派及核心医家共异性117-123一、核心医家共性117-119二、核心医家特异性119-120三、当代伤寒学术流派120-123(一)火神派121(二)寒温统一派121-122(三)方证对应派122(四)六经辨证论治派122-123第七章当代伤寒学术流派核心医家典型医案123-1331.李培生医案123-1242.于己百医案124-1253.陈瑞春医案125-1264.聂惠民医案126-1275.梅国强医案1276.李可医案127-1287.刘渡舟医案128-1308.胡希恕医案1309.熊曼琪医案130-133第八章当代伤寒学术流派面临的困境与可行方法133-136一、当代伤寒学术流派面临的困境133-134二、可行方法134-136结语136-138一、结论136二、创新点136三、不足点136-137四、展望137-138参考文献138-143附录143-144致谢144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