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CT运用近况及辐射危害制约探讨

更新时间:2023-12-24 点赞:31436 浏览:1448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研究背景CT(ComputedTomography)自1972年引入医学影像诊断领域以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临床的广泛应用,取得了快速迅猛的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X射线放射检查类型之一。然而随着CT检查频率的迅速增长,受照人群集体剂量负担的持续增加,CT检查所致的辐射危险越来越受到关注。尽管CT检查对任何个体的危险不大,但不断增长的人群受照造成的群体危害,却日益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按照放射防护的观点,其重要性不仅在于集体剂量的绝对增加,更重要的是关注避免不必要照射和降低剂量的可能性。在充分利用CT医用辐射造福于人类的同时,需要权衡利益与危险,尽量控制其可能产生的辐射危害,达到CT检查的公道化应用。目前国际上有关CT检查应用及辐射危害控制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大量研究关注CT检查受检者剂量学方法及剂量估算的内容;二是CT检查最优化应用受到了普遍关注,文献上有关通过最优化措施降低剂量的信息大量存在,而与之对应的是,关于CT检查公道化应用的研究较少。而实际上,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指出避免不必要的照射,最关键的策略也许应该是公道化,由于对于个体,假如从临床需要的角度是公道的,其危险明显是小的,但假如大量CT检查从临床需要的角度是不公道的,公共卫生方面的意义则是显而易见的。因此通过提高人群的辐射安全文化素养,减少其检查频率以降低整个人群的剂量负担无疑成为最有效的控制危害的方法,当然这是在保证CT检查诊断利益的基础上。可以看出,目前CT检查辐射危害控制策略大多更关注技术层面,而且缺乏相关的定性研究,本研究主要从降低集体剂量入手,鉴戒辐射安全文化理论研究CT检查辐射危害控制策略。研究目标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估算山东省CT检查受照人群的集体剂量,做出危害评价,同时根据我省CT检查应用现状并鉴戒辐射安全文化理论提出辐射危害控制策略,为促进CT检查的公道化应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具体目的包括:掌握山东省CT检查应用基本现状;估算山东省CT检查所致受检者辐射剂量并进行辐射危害评价;了解山东省CT辐射安全文化现状;探讨辐射危害的影响因素;提出CT检查辐射危害控制建议。研究方法本研究资料来源为各种文献资料、现场检测、问卷调查数据和关键人物访谈。本研究根据研究内容分别采用普查、分层抽样调查和典型调查,普查获取最基本数据,分层抽样调查扩展调查信息,典型调查补充代表性数据供进一步分析。同时,问卷调查结合CT应用质量及辐射防护日常检测工作进行,现场调查并审核回收。资料收集工具利用了研究职员设计的调查表和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使用的CT应用质量和防护检测原始记录,现场资料收集、检测及调查均由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安全所的专业职员完成。定性访谈资料采取内容分析的方法。对于定量调查和检测资料,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单因素统计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定量资料的统计分析由SPSS13.0软件完成。主要研究结果1)山东省CT检查应用现状:山东省的医用辐射服务开展范围最广、影响程度最大的是X射线诊断服务,而在放射检查类型中,CT的需求量增长最快;两次调查结果表明,各级CT检查单位、设备及职员数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CT检查频率更是较1998年增长了2倍多,CT机使用状态明显改善,二手CT机仅占9.4%,且螺旋机日益增多,约占总量的80%左右;阳性率抽样调查显示,从总体上看,躯干CT检查阳性率高于头颅CT检查阳性率,两者绝对差异为5.8%;典型调查揭示,儿童CT检查占头部扫描的11.3%,在所有CT检查中,大部分(80%以上)扫描来源于头部、胸部和腹部三个部位。2)山东省CT检查剂量估算:两次检测75%分位值剂量分别达到38.37mGy和51.77mGy,绝对差值为13.4mGy,其中08-09年检测,其值已超过我国CT卫生防护标准规定的参考剂量水平50mGy,但低于ICRP87号出版物给出的参考剂量60mGy,随着大量螺旋CT的的广泛应用,有必要进行修订,制定新的CT检查参考剂量水平;CT检查头部扫描有效剂量值已达到我国年自然本底辐射的数量级(2.4mSv),有效剂量波动范围较大,最大值达到2.92mSv,最小值为0.48mSv,绝对差值达到2.44mSv;总体来说,山东省内各市地CT检查所致人群年集体剂量和人均剂量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年集体剂量最大相对差值为11.43%,人均剂量最大绝对差值为0.63mSv。3)山东省CT检查外照射防护水平:总体上,08-09年检测相比于01-02年检测,CT检查外照射防护水平明显改善,均值绝对差值为0.92μSv/h,降低了68.7%;另外,两次检测均显示,CT检查机房操纵位和机房墙处防护水平最低,且08-09年检测时,均值都已达到自然本底辐射水平,而其它部位防护水平仍有下降空间。4)儿童CT扫描典型调查:儿童CT检查人数呈历年递增的趋势,随着年龄的增加,其儿童CT扫描的比例是逐渐降低的。儿童CT检查中,头部扫描所占比例最大,它对于集体剂量的贡献是最大的且男孩比例明显高于女孩;本研究结果表明,儿童CT扫描有效剂量值已达到年自然本底辐射的数量级,且在儿童时期,随着年龄的增加,其有效剂量的变化趋势是不断增加的,但条件|教育论文网|是严格按所规定的条件进行扫描,对于不同扫描部位的估算结果,可以看出,尽管头部扫描'CTDI及DLP相对较高,但有效剂量的结果却是腹部及骨盆部位最高。5)CT辐射安全文化与认知:关键人物访谈结果总结:管理职员对CT检查职业危害的熟悉不足、法律意识淡薄及对CT辐射危害不重视;工作职员自我辐射防护意识强烈,但缺乏CT机质量意识、对受检者的防护意识以及辐射安全知识培训;定量分析表明,医院决策层、CT室管理层及员工个人在CT辐射安全文化方面存在差异,医院决策层是决定因素,CT室管理层是纽带,员工个人是终极的执行者,只有三方共同努力,辐射安全文化建设才能取得良好发展;公民的CT辐射防护知识及防护意识也亟需提高。结论和政策建议目前山东省CT检查应用状况是检查频率、受检者剂量持续增加,己成为山东省最大的医用辐射来源,而使用方医院辐射安全文化建设还有待改善,公众的CT辐射安全认知和防护意识还亟需提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国家应积极倡导CT辐射安全文化建设,通过加强监管来促进其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各单位应在把握辐射安全文化内涵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建设有本单位特色的CT辐射安全文化;2)针对不同人群,通过多种途径普及CT检查辐射危害相关知识教育;3)倡导CT检查公道化和最优化应用原则,从质量保证、扫描参数设置、临床适应症及辐射危害告知等方面制定CT检查规范;4)制定山东省CT检查参考剂量水平,建立剂量审查制度,以确保CT检查遵从现有的参考剂量水平;5)加强CT剂量检测和质量评审工作,确保CT更好的为患者服务,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利益。【关键词】:CT检查剂量辐射安全文化辐射危害控制
【论文提纲】:中文摘要6-10英文摘要10-15第一章前言15-221全球CT检查应用现状15-172CT检查受检者剂量和辐射危害控制策略研究现状17-193国内外CT应用研究总结194辐射安全文化与CT辐射危害控制19-205本研究的意义、目标及论文的结构框架20-22第二章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22-371资料来源与收集22-232研究样本的选择23-263主要技术指标与概念26-284现场检测与评价方法28-315CT辐射安全文化素养调查问表的制定31-356资料的统计分析过程与方法35-367质量控制36-37第三章文献综述及理论框架37-571CT检查受检者剂量研究37-452各国CT应用调查45-473CT检查辐射危害评价47-484CT检查辐射危害影响因素及控制策略48-505国内CT应用相关研究进展50-516国内外CT应用研究总结517辐射安全文化51-568本研究的理论框架56-57第四章山东省CT检查服务水平现状57-691医疗照射和医用辐射服务水平的概念57-582山东省医用辐射服务水平基本情况583山东省CT检查基本情况58-68本章小结68-69第五章山东省CT检查剂量估算及其影响因素69-801抽样CT基本情况69-702CT机头部扫描剂量指数(CTOI)70-723CT剂量多因素分析72-754山东省CT检查头部扫描参考剂量水平制定75-765CT机头部扫描有效剂量估算76-776山东省CT机头部扫描集体剂量估算77-79本章小结79-80第六章山东省CT检查质量评审其影响因素80-861CT机质量性能指标80-832CT质量多因素分析83-85本章小结85-86第七章山东省CT检查外照射防护水平及其影响因素86-901CT检查外照射防护水平86-872CT机房防护措施评价873CT外照射防护水平多因素分析87-89本章小结89-90第八章儿童CT扫描典型调查90-991儿童CT扫描应用状况90-932儿童CT扫描入射体表辐射剂量水平93-953不同直径模体验证不同年龄儿童CT扫描体表剂量及中心剂量的差异95-964模体验证不同尺寸模体、不同扫描条件下图像噪声的差异96-975不同年龄、不同部位儿童CT扫描有效剂量估算97本章小结97-99第九章CT辐射安全文化与认知调查99-1121关键人物访谈99-1022引起的后果102-1033定量分析103-1094公众CT检查辐射安全认知和意识水平109-111本章小结111-112第十章讨论和政策建议112-1221方法学讨论112-1132对主要结果的讨论113-1203结论与政策建议120-122本研究的创新性和不足122-1231本研究的创新性1222本研究的不足122-123附录:本研究所用到的调查表123-133参考文献133-139致谢139-140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140-141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141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