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教育方式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运用探讨

更新时间:2024-03-16 点赞:12010 浏览:476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目的1引进美国密歇根大学糖尿病赋能教育量表(DiabetesEmpowermentScale,DES),进行必要的修订与文化调试,并且验证其信度和效度,为引进赋能教育理论提供有效的测评工具。2应用赋能理论进行糖尿病教育,确定其应用价值。3对赋能教育组的部分患者进行质性研究,以了解患者经历赋能教育的主观体验,为赋能教育在国内的推广应用进一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以美国密歇根大学糖尿病教育和练习中心的DES为对象,并取得DES的原设计者AndersonRM的授权。经前译、回译、专家评审和文化调试、患者试填等阶段,确定中文版糖尿病赋能教育量表CM-DES(ChinaMainlandDiabetesEmpowermentScale)。采取便利抽样研究方法,于2009年6月-2009年9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代谢病科进行治疗的糖尿病患者,随机抽取63名糖尿病患者进行量表的预试验以确定CM-DES的信度和效度。并对影响CM-DES的得分的某些可能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2采用随机数字表,将135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干涉组(赋能教育组)和对照组(传统依从式教育组)。两组在经过了充分的糖尿病知识宣教后,赋能教育组:应用赋能教育的五步法对患者进行五次一对一的赋能教育,传统的依从式教育组只在日常护理过程中采用督促、命令式的教育方式,并不进行一对一的教育。两组均在患者出院后一个月、三个月、六个月进行三次随访。3以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方法为指导,以半结构的深入式访谈对干涉组的15例糖尿病患者进行深度访谈以了解患者经历赋能教育的主观体验。结果1终极确定的CM-DES含20条目,三个维度:自我认知(对疾病控制现状的认知、自身控制能力的认知);自我决策(设立目标和达到目标);自我调整(寻求支持并应对压力)。CM-DES经检验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CM-DES的Cronbach'sa系数是0.90,各维度的系数在0.88~0.96之间。设定的重测时间间隔为两周,三个维度的重测系数在0.82-0.96之间,总量表的重测系数为0.94。对60例有效样本数据进行因子分析,经方差最大正交旋转后,取3个特征根大于1的公因子,可解释总变异的79.65。CM-DES相关影响因素研究结果:病人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CM-DES得分呈负相关(r=-0.51,P=0.00);控制疾病的态度越积极(r=0.68,P=0.00)、文化程度越高(r=0.28,P=0.03),CM-DES得分越高。CM-DES得分与病史(r=0.18,p=0.17)、年龄(r=0.28,P=0.09)、家庭经济收入(F=1.09,P=0.36)、家庭照顾情况(F=0.23,P=0.80)没有明显的相关性。2赋能教育相对于传统的依从式教育明显的降低了空腹血糖(F=15.20,P=0.00)和餐后两小时血糖(F=37.77,P=0.00),提高了CM-DES得分(F=24.47,P=0.00)、自我效能水平得分(F=13.85,P=0.00)、自测血糖率(F=48.64,P=0.00)。两组随访期均未发现生存质量的变化(F=0.01,P=0.94)。3行为改变的阻力是:没有熟悉到疾病的严重性或将行为改变的失败归咎于他人或环境。赋能教育中教育者和患者是“水平式”同等合作关系,促进患者成为积极的、被赋能的患者是糖尿病赋能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结论CM-DES可以作为有效的测评工具应用于赋能教育中。赋能教育理论建立在和患者“水平式”的合作关系上,能够通过帮助患者识别自我管理中的问题、分析讨论、共同设立目标、做出糖尿病自我管理计划等步骤来逐步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帮助患者进行良好的血糖控制。【关键词】:赋能教育信度效度生活方式行为改变血糖控制
【论文提纲】:中文摘要4-6Abstract6-10缩略语/符号说明10-11前言11-15研究现状、成果11-14研究目的、方法14-15一、中文版糖尿病赋能教育量表的引进及相关性研究15-301.1对象和方法15-201.1.1研究对象151.1.2研究方法15-191.1.3预实验19-201.2结果20-281.2.1量表的可行性和回收率201.2.2调查对象基本特征20-211.2.3CM-DES的信度分析21-221.2.4CM-DES的效度分析22-261.2.5CM-DES的相关研究26-281.3讨论28-291.4小结29-30二、赋能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教育中的应用研究30-461.1对象和方法30-361.1.1对象301.1.2方法30-341.1.3资料收集过程341.1.4资料分析方法34-351.1.5质量控制35-361.2结果36-421.2.1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及两组资料的可比性分析361.2.2试验期间两组失访情况361.2.3CM-DES得分随访结果比较361.2.4自我效能得分随访结果比较36-391.2.5DSQL得分两组随访结果比较391.2.6均匀天天自测血糖次数(BG/d)两组随访结果比较39-401.2.7FPG两组随访结果比较40-411.2.82hPG两组随访结果比较41-421.2.9ITT分析结果421.3讨论42-451.4小结45-46三、质性研究46-511.1对象与方法46-471.1.1研究对象461.1.2研究方法461.1.3学要求461.1.4资料收集方法46-471.1.5资料分析方法471.2结果47-501.3小结50-51结论51-53参考文献53-57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57-58附录58-76综述76-92综述参考文献87-92致谢9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