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高甲戏高甲戏柯派艺术魅力及传承学术

更新时间:2024-09-24 点赞:27712 浏览:12364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传、承载着人类社会传统文化和历史见证的珍贵的文化资源,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涵盖了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高甲戏柯派丑行表演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奠基人柯贤溪根据性别、年龄、职业、身份和性格特征,创造出相当完整的丑行表演体系,为丰富中国戏曲丑行艺术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肖罗溪”这个外号,在闽南一带几乎无人不晓,他就是柯派丑行艺术的创始人——柯贤溪先生。其主演的几出戏,包括小戏《管甫送》、《唐二别妻》、《番婆弄》等,观众都是百看不厌。“肖罗溪”也成为泉南地区家家户户的话题!人们茶余饭后谈戏文,都会扯到肖罗溪身上,小孩子们一见到他上街,就跟着一边拍手,一边唱:“肖罗溪,穿红鞋,一脚拖,一脚提……”嬉闹个不停。他在草台上演尽三姑六婆,走红了70个春秋,征服了海内外几代观众,被称为“高甲第一丑”、“闽南第一丑”、“丑大王”。周恩来总理在看完柯贤溪先生的表演后,对他大加赞赏:“丑角表演很独特,科步轻巧,表演十分滑稽,脸部各个部位都会说话,连胡须也会说话,满身都有戏,好看极了。看了令人精神振奋,心情欢快……”
与其他剧种的丑行一样,高甲戏柯派丑行有男女丑之分,男丑分为长衫丑、短衫丑(破衫丑)、官袍丑(大服丑)、布袋丑、傀儡丑等。女丑则是柯派艺术最具特色的表演:俊俏滑稽的扮相,婀娜多姿的身段,徙腻精巧的做功,悠扬动听的唱腔,唱、念、做、打无一不精。十几岁的妙龄少女、二十几岁的、三十几岁的中年妇女、一直到七八十岁老太婆的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女丑形象,都能惟妙惟肖地表演出来。
柯派女丑的艺术精华主要有“身段表演”、“女丑坐场” 和“跑驴”三大部分。
“身段表演”能依照从十八岁的少女到二十、三十、直至七八十岁的妇女风韵姿态的不同表演程式。“女丑坐场”是女丑表演的核心。就“坐场”的表演,柯贤溪编排了“女丑十八法”的表演程式:一是亮相;二是整发髻;三是理胸襟;四是拔两袖;五是拉双裾;六是紧裤腰;七是扭弓鞋;八是踩棚角;九是踏双门;十是移跟趾;十一是抽腕臂;十二是大落科;十三是紧碎步;十四是缓叠步;十五是慢跨步;十六是三进退;十七是两顾盼;十八是慎入坐。整套表演技艺,是柯派丑行艺术的主要教材。“跑驴”是女丑表演的另一精华,广泛吸收各行当的技艺及丑行眉、眼、嘴、颈、肩、腰、腿、跟等各方面的基本功 ,使人物的骑相和抽象的驴子相辅相成,在舞台上翻腾跳跃,闪转飞窜,达到了形神兼备、意趣盈然的境界。
柯派艺术独具一格的表演,风靡了整个东南亚,进京演出更是受到周总理和陈毅的亲自接见,并吸引全国各地艺术团体的注目。有上海、北京等地的青年演员慕名前来参观学习,也有各地艺术院校学生也赶来采风学习,还有英国、美国、日本、法国、比利时等外国在华留学生,也都来讨教。
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重要的是如何保护和传承?柯派做到了如下几点:
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福建文化厅,泉州市文化局,市委、市人民政府举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表演艺术传承人暨高甲戏柯派丑行表演艺术研讨会》 并出版了研讨会论文集和画册。
整理柯派传统经典剧目并将部分剧目录制成音像制品。
由国家电影频道出品,录制中国第一部以宣传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目的,再现高甲戏柯派丑行表演艺术的创始人——福建人柯贤溪传奇一生的电影《高甲第一丑》。
薪火相传,培养一代代优秀的传承人,第一代传人赖宗卯在柯贤溪口述改编的《金魁星》一剧,将柯派女丑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一九九六年该剧荣获文华新剧目奖、编剧奖、导演奖、舞美设计奖、表演奖五项文华大奖。第二代传人卢文雄、庄伟国多次在省大赛中揽获金牌,远赴法国、土耳其等国演出轰动全城。
柯派艺术进校园,霞行幼儿园、象山小学,以柯派艺术为其学校的特色教育,培养孩子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排演节目赴省、赴京演出大获好评。
市领导高度重视,建立极具规模的戏剧中心,关心扶持剧团发展,跟进传承具体活动:由市教育局、市文体新局联合授牌象源于:毕业论文致谢信www.618jyw.com
山小学为“高甲戏,柯派艺术传习基地”。
并不是每种优秀民间艺术都能够得到及时的发掘,也并不是每一种优秀民间艺术都能够幸运地被继承。所幸的是在这片富有闽南传统文化特色的土地上,柯派表演艺术正在传承着,发扬着,放射着耀眼的光华!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