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特殊教育结合特殊教育实际,大力开展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更新时间:2024-06-04 点赞:7320 浏览:1917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德育是特殊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行为规范的养成是当前特殊教育中德育的基础性工作,是学生在后天的学习以及生活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所以说,结合当前特殊教育的实际状况,进一步加强对特殊学校中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道德素质,因此也就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特殊教育;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一、特殊教育学校学生行为习惯现状

对于特殊教育背景下的学生来说,其行为到底是怎样的呢?大量的调查研究显示,在特殊教育教学过程中大约有百分之十以上的学生不具备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和行为能力。有一些学生在学生和生活的过程中不积极、不努力,经常性的逃避劳动,只要以劳动就想着得到报酬,有一些学生经常打架并且还认识不到自身的错误,确认为是勇敢的表现。以上状况的出现,很多人会认为是学生自身存在的缺陷使得这些学生在对事物的认识上有相对的片面性,同时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思维比较简单,加上学生的家庭教育没有配合好,才会使得学生出现不良的行为习惯,其实,最为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尤其是对于特殊教育来说,学校的教育、社会的教育和家庭方面的教育很难真正配合好,有时候学校的气候和社会上的气候会形成比较明显的反差。第一,在改革如火如荼进行的当今社会,功利心越来越强,有一部分人往往只会注意到事情发展的结果,但是对于事情的内涵实质以及整个事情发生的经过却比较忽视,这样就会在很大程度上严重冲击特殊学校中的学生行为规范。第二,学校的教育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有一些学生的家长往往在和学生的沟通上存在比较大的障碍,从而就放弃和学生的交流及沟通,对学生的内心世界不管不问,有一些学生家长则习惯用一种粗鲁的教育方式来教育学生,这样就会使得学生在心理产生一定的阴影,从而影响其正常行为规范的养成。第

三、当前特殊教育学校在教育上也存在一定的模式教育问题,没有完善的德育教育方式。

针对以上问题,对于特殊教育来说,要想真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应当依据特殊教育的实际状况,以及学生自身的实际特征,按照德育教育的相应规律,对特殊教育的学生行为规范进行不断地培养,力争在潜移默化的过程是使得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以及思想品质。

二、特殊教育中学生行为规范养成的特征

对于思想道德教育来说,其目的就是要使得学生通过思想道德教育的学习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以及行为规范,道德层面的认识是道德品质以及行为习惯养成的基础和前提,要是没有良好的道德认识,那么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就很难真正进行下去,甚至还会出现一定的偏差。另外对于特殊教育背景下的学生来说,其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普通的学校学生进行比较的话,其在听力以及语言上存有相应的障碍,这样就会使得学生在对教材的理解上具有一定的难度。因为生理上存有一定的缺陷,使得学生在心理上也比较容易出现自卑的状态,从而就会给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带来比较大的挑战。

1.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具有普遍性

对于特殊教育背景下的学生来说,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行为习惯的养成本身具有的普遍性,其次,教学的普遍性,再次,特殊教育自身所具有的普遍性。当前社会在不断地发展与进步,这样就会对特殊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不仅要使得特殊教育背景下的学生能够有相当的独立生活的能力,同时还应当有机会和资本展示自我,因此,当前的特殊教育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对普遍性的表现进行积极的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2.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具有特殊性

除了具备一定的普遍性之外,特殊教育教学背景下的学生在行为习惯的养成上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首先,学生的心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很多学生因源于:大学毕业论文范文www.618jyw.com
为自身的生理缺陷而没有自信,在生活中比较消极,不愿意与人进行交际和交往,在生活中以及学习中往往缺少安全感,性格比较内向,当学生走向社会工作之后这样的特征会表现的更加明显和突出。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应当注重对学生心理的关注,要对其进行及时的沟通及矫正。其次,对特殊教育背景下的学生进行教学,方法上应当具有特殊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其进行教学的时候应当使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心理分析的能力,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分析和及时的疏导,当前我国已经在此方面取得相应的研究成果,教师应当将其应用到教学之中,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结合特殊教育实际,开展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策略

1.提升学生对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认识

尽管特殊教育背景下的学生在生理方面存有一定的缺陷,但是这些学生自身的保护意识比较强,常常会因为保护自己不顾道德的约束和限制,因为这些学生的生活圈子比较小,在行为规范的养成上和正常人有比较大的落差。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的时候应当注重培养学生为他人着想的意识,比如说在吃饭的时候应当要学生学会让着别人,在学校要和同学之间礼让要学会相互帮助。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使得学生真正养成集体观念,在潜移默化之中引导学生不断提升对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认识。

2.进一步增强社会和家庭的共同教育

对于特殊学校的教育来说,要想在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上取得良好的效果,不能只依靠学校自身的教育,还应当有社会和家庭两方面的参与,一些学生在学校中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但是迈出校门的时候经常会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或者是家庭因素的干扰,这样就会使得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重重阻碍。对于学生的成长以及行为习惯的养成来说,社会和家庭是其重要的场所,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说,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应当与学校的教育进行良好的结合,共同引导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3.教师应当树立良好的形象

对于特殊学校的学生来说,教师能够对其进行比较系统以及完善的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对教师自身的素质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应当注重自身的形象,对自身的言谈举止进行严格要求,并将其贯彻到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之中,为学生树立起一个良好的榜样和规范,从而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打好基础。第一,教师应当对学生给予更多的关爱,要关爱学生的过程中体现出教师的良好品质,积极影响学生,调动学生自身的学习热情,以及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动力。使得学生将教师作为自己进行学习的榜样,从而更好的发展。另外,教师还应当注重保护学生自身的自尊心,要对学生给予尊重和体谅,经常鼓励学生,引导学生树立起生活以及学习的信心,从而使得学生更好地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四、结束语
对于特殊教育来说,其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社会以及家庭都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应当意识到特殊教育背景下的学生,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整个社会的和谐和进步有很大的意义。所以说,特殊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应当对教学的方法进行不断地创新,应当意识到当前特殊学校中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要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加以应对,使得特殊学校的学生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真正发展成为综合性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李凯莹.培养聋哑生健全人格促进思想道德建设[J].现代特殊教育,2006
汪涵.特殊教育工作之我见[J].第二节北京特殊教育国际论坛,2009
[3]张润.谈聋哑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9
作者简介:
杨丽英,女,(1975.08—),布依族,籍贯:贵州省三都县,学历:本科,职称: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特殊教育中聋学生的行为品德的教育。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